劉禹錫曾經說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此話不假。位於方城獨樹鎮北九公里處的小頂山,
因為相傳黃石公曾在這裡傳授兵書於張良而赫赫有名,香火鼎盛。
放假三天,正巧趕上小頂山的廟會。於是與朋友相約,到小頂山遊玩。
圖片來自網路
小頂山高716米。遠遠望去,雄偉蒼茫。
初春時節,雖然枝頭已經露出新芽,然而卻仍保留著冬天的蕭瑟。
突兀的怪石,錯節的古樹,裸露的黃土,衰敗的枯草,顯示了山的冷峻與莊嚴。
只是偶爾,峰迴路轉處,一兩樹桃花正在開放,提醒著人們春的訊息。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其實古今中外,又有幾人不喜愛山水?
今天,人很多,天氣也很好,善男信女們,摩肩接踵,
將心思拈成一柱檀香,隨風纏繞飄散,
廟宇,古樹,群山都環在香霧之中,平添了幾分肅穆與神秘。
山與人,在這廟宇和香霧中,有了交流,有了聯絡。
山於是有了神韻與靈氣,而人有了信心與盼望。
所有的悲傷,所有的痛苦有了寄託與依靠。
圖片來自網路
高山仰之。
亙古以來,山承受著嚴寒酷暑,
養育著樹木蟲草,
不因人多而盛裝而待,
不因人少而蕭條枯寂。
不悲不喜,
不怒不怨,
不求不爭,
然後成就了高大。
人,所有的經歷在山的面前顯得何其渺小。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我並不擅長爬山,然而今天看到這山,依然覺得很欣喜,
它雖然沒有七峰山的美麗,
也沒有大乘山的青翠,
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風韻。
第一,小頂山廟宇眾多。
山腳,山腰,山頂,
群廟聳立,依山傍樹,
極象詩歌當中的詠歎調,
一波三折,前呼後應,姿態萬千。
第二,就是小頂山的險峻。
山路崎嶇而狹窄,
許多地方僅容兩三人通行,
特別是在接近頂峰的那一段,
也是唯一修有石階的地方,
坡度竟達到八十多度,
人們不得不緊緊地抓住兩旁的鐵索,戰戰兢兢地向上挪動著腳步。唯恐一不留神,就會滾入山崖。
“無限風光在險峰”。
經過兩個多小時,我與朋友終於站在小頂山的最高峰,
登高臨遠,頓感心曠神怡,天寬地闊。
原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
只要去攀登,只要去跨越,總有到達目標的那一刻,
小頂山,讓我們相約吧,有一天,我還會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