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烈的父親楊森是一位響噹噹的川系軍閥首領,他本是世家公子哥,可以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可他從小就有雄心壯志,立志投身革命事業。在抗日戰爭打響之後,為了能夠上陣殺敵,他主動請求降職。
戰場上,他與八路軍站在同一戰線之上,抗擊外國帝國主義。在解放戰爭之時,面對蔣介石的獨裁專制政策,父親還一心希望他能繼承產業,奮力反抗。可楊漢烈明白自己不能與他們同流合汙,於是在四川召集部隊就地起義,最後成為了解放軍。
一、父親楊森
楊漢烈的父親楊森是一位非常神奇的人物,出生於清朝末年的他,原本是在清政府內當官任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很多舊朝官員都沒有逃得出命運的魔爪,而楊森卻完好無損地擺脫了清政府的控制,成為了一個手握重兵的舊式軍閥。
1908年,楊森進入到了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在這裡他開始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學習。1910年他加入了同盟會,三年之後,他來到了川軍的隊伍之中,投靠了熊科武,並且參加了二次革命。在革命失敗之後,他被滇軍緝拿住,卻受到了將領黃毓成的欣賞,留在了身邊做副官。
參加了一系列的護國戰爭之後,楊森慢慢地脫離了滇軍,並跑到吳佩孚的手下任命,他出色的作戰本領使自己得到了上級的重視,並在1924年的時候,在吳佩孚的支援之下,他捲土重來,攻克了熊克武的部隊佔領了四川,從此成為四川地區非常得力的軍閥首領。
值得注意的是,楊森當年在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的幾位同學,就比如潘文華、劉湘等人後來,都在楊森上位之後投靠了他,併成為了四川軍閥集團的核心人物。
楊森在四川一家獨大,自打他任命以來,便大力推行新政改革。他大力推廣基礎設施建設,修公路,建水庫,改善民生狀況。除此之外,還致力於打擊封建思想,禁止女性纏足,抵制一夫多妻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思想的解放。
楊森的這些做法在中國軍閥頭目中是獨樹一幟的。楊森在舊軍閥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也對兒子們有莫大的期待。楊森一生有過二十多個女人,五十多個孩子,他的家庭如此之繁盛,他並不擔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問題,最擔心的是自己的產業繼承大事。
楊森一直希望能有一位兒子繼承自己的軍閥事業,他也是一位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人,信奉嫡長子繼承製,所以就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放在了長子楊漢興身上。
所以在前期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大兒子身上,重視他的教育,把他送進軍事學校,讓他學到一番本領之後回來繼承產業。誰知楊漢興出去學習之後,回來竟忤逆楊森,希望他能夠放棄軍隊,還百姓和平,這讓楊森非常生氣。
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希望寄託在次子楊漢烈身上。楊漢烈是楊森眾多兒子中最與眾不同的一個,他加入革命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繼承父親的產業,而是真正的為中國事業發展做貢獻,為人民謀幸福。
二、投身革命
生在軍閥世家,父親對於自己的大哥寄託眾望,楊漢烈本可以像其他軍閥公子哥一樣錦衣玉食,瀟灑度日,可是楊漢烈也並沒有這樣做。從小到大,父親對於他們的教育就非常嚴格。
楊漢烈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祖國已經進入到家國難民時期,任何一位中國人都應該投身到拯救祖國的隊伍之中,他也沒有因為公子哥的身份就放棄自己,從小也立志加入革命。
父親把他送到了軍校學習,然而不久之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就已經滲透到了長城附近,楊漢烈申請加入反抗軍團,也得到了父親的支援。
楊森也非常讚歎自己的兒子小小年紀就知道上陣殺敵,高興自己的事業有人繼承了,但同時他也不敢放鬆警惕,他不希望依靠自己的身份把兒子提拔到一個非常高的官職之上,而是希望他能夠從基層做起。
楊漢烈也知道自己不能被特殊對待,於是就加入軍隊,成為了一位少尉見習參謀。不久之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戰爭就已經爆發。楊漢烈希望自己能夠奔赴前線,父親卻拒絕了他的請求,因為前線是戰爭中最殘酷也最危險的一部分,他擔心自己的兒子命喪黃泉。
父親不允許他上前線,可依然沒有阻擋楊漢烈的步伐,他主動報考了黃埔軍校,經過了兩年系統的學習,把自己鍛鍊成了一名身體素質非常強硬的戰士。畢業之後,為了能夠上戰場,他主動請求把自己的軍銜降級,於是就成為了第133師的搜尋連中尉排長。
三、率部起義
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戰爭,國民黨與共產黨化干戈為玉帛,開始了第二次合作,而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上下,不論是農民、軍人還是商販,都成為了抗擊外國侵略勢力的力量。
這場戰爭雖然打了14年,是一場漫長的艱鉅戰,但是人民團結一心,目標一致,共同抗擊外國的侵略勢力 ,戰爭勝利的結果是全民族所期盼的。然而在民族戰爭結束之後,蔣介石就單方面撕破了和平協議,發動了內戰。
楊漢烈始終不明白蔣介石為什麼要這麼做。幾年前,他們與解放軍兄弟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上陣殺敵,而如今卻要成為敵人,互相殘殺,他不知道這場戰爭結束之後的意義是什麼,也不明白蔣介石為什麼要一意孤行,專制獨裁。
無法摸清局勢之前,他按兵不動,當他徹底明白蔣介石就是為了滿足一己私心而發動戰爭時,他決定繳械投降,加入解放軍隊伍之中。解放戰爭打到後期,國軍潰敗而退。
父親臨走前把希望放在楊漢烈身上,希望他能夠整治軍隊繼承產業,有朝一日突出重圍。可是楊漢烈深知這麼做是不對的,於是就地起義,加入瞭解放軍。
四、總結
中國的軍閥混戰局面持續了很長時間,其中戰鬥力最為強盛的無非就是川軍、湘軍和桂系軍隊,楊森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最為強盛的川軍頭領。成名之後,楊森就著力培養兒子,希望能夠繼承產業。
楊漢烈雖自小就盡顯英雄本色,可是他有非常堅定的目標,就是解放中國,迴歸和平,所以他與父親的想法也就背道而馳了。解放戰爭打響之後,國軍潰逃臺灣。
楊森交代楊漢烈要繼承產業,可楊漢烈在長達三年的解放戰爭中,自始至終就沒有與解放軍正面交鋒,反而他還把全部力量聚集在起義之上,投靠了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