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孫悟空拜師學藝有關故事,基本構思是來自《六祖壇經》的。
孫悟空的經歷和六祖慧能高度重疊,至少存在六個一致。
一是,拜師之初,都討論了相同的話題。
慧能拜見五祖弘忍,弘忍問他是哪裡人,他說是南方人。弘忍說,南方獦獠沒有佛性。慧能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無南北之分。
孫悟空拜見菩提祖師時。祖師問他姓什麼,他說,我無性,別人打我也不惱,罵我也不惱。
——都討論了一個“性”字。
《西遊記》這裡的諧音梗,來自四祖道信初見五祖弘忍故事。
當時弘忍五歲。道信見他骨相奇特,便問:這孩子姓什麼?
弘忍答:姓即有,不是常姓。
道信追問:不是常姓,那到底什麼姓?
弘忍答:佛性。
道信問:難道沒有別的性?
弘忍說:性空,故無。
《西遊記》裡,祖師給石猴起名,便叫“悟空”。都是在菩提自性上下功夫。自性便是佛,所以“打破頑空須悟空”。
二是,傳法之前都給了一個相同的暗示,以避開眾人。
弘忍拿著柺杖,在慧能舂米的石碓上敲了三下,慧能便明白,是要他三更時分去。
《西遊記》裡祖師在孫悟空的頭上敲了三下,孫悟空也明白了。
三是,傳法都採用秘密的方式。
弘忍傳法時,“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祖師傳法時,“此間更無六耳”,同樣採取秘密傳法的方式。
為什麼要秘密傳法呢?
這就引出第四點一致,得到真傳之後,都很危險,都要離開。
五祖傳法之後,對慧能說,恐有人害你性命,你趕緊離開。
孫悟空得到真傳之後,在人前賣弄,祖師也說,你之性命恐不可保,你走吧。
第五,都衍生出一個搶袈裟的事件。
弘忍傳衣缽于慧能,讓他南歸。想奪衣缽的就追。第一個追上來的是慧明,他是武將出身。慧能擲衣缽於地,慧明不能提起,乃聽慧能講法,大悟。
《西遊記》裡面,有個黑熊精搶袈裟,“鐵盔”“烏金鎧甲”“黑纓槍”,也是一個武將的形象。最後也皈依佛門。
第六,都討論了“心”的問題。
慧能南歸隱居,一次到光孝寺,有人爭論是風動還是幡動,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乃仁者心動。
《西遊記》裡面黑熊精搶走袈裟,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觀音變成一個妖精。孫悟空說,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觀音說: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就是說,是分別心在作用。孫悟空聞言頓悟。
前面談“性”,後面談“心”,都是禪宗的基本課題。明心見性,就是佛。
從這些兩相契合的地方,我們不難看出西遊故事脫胎演化的軌跡。
講的是故事,也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