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各種疾病的瞭解程度更高,很多人也掌握了一些預防與治療基礎性疾病的方法。對於很多人來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很多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問題。
人們所掌握的醫療知識越來越多,有的人甚至能夠透過身體的一些反應來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存在問題,雖然這些知識確實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但是有的時候也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比如在很多腎病患者看來,當身體出現水腫的時候,就有可能是腎衰竭的預兆。
當然這個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卻反向逆推,認為如果身體沒有出現水腫,就不會發生腎衰竭。然而這並不是絕對的,劉先生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而劉先生之所以發生腎衰竭,與3種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一、沒水腫卻腎衰竭?
今年45歲的劉先生,前段時間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問題。一開始劉先生髮現自己的精神不佳,經常性頭痛,當時劉先生並沒有太過重視,只認為自己最近沒有休息好,漸漸地劉先生出現了腰疼乏力、腹脹噁心的情況。這些情況出現之後,劉先生的家人就勸他前往醫院治療,但是劉先生卻認為自己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了。
令劉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身體症狀並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後期劉先生在排尿的時候,排尿量也減少了。這時劉先生才緊張起來,聽從家人的建議,前往醫院檢查。經過檢查發現,劉先生的血肌酐水平值將近1600微摩爾/升,遠遠超過了正常水平。醫生告訴劉先生,其被確診為急性腎功能衰竭。
劉先生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內心極度擔憂。因為在劉先生看來,腎病多會出現水腫的症狀。當然這並不是劉先生憑空捏造的,腎病患者確實多會出現水腫的症狀,而且隨著腎病程度的增加,水腫的程度也會加深。
劉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會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多會關注一些科普的文章。在劉先生看來自己還是比較注意身體健康的,也比較瞭解疾病知識。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到達腎衰竭期的時候,才發現身體出現了問題,而且這期間並沒有發現身體部位出現水腫症狀。
本身對於一般的腎病患者來說,在起初的時候,多會出現一些水腫的症狀。但劉先生已經到達腎病最為嚴重的時期,仍沒有出現水腫的症狀,這是為什麼呢?
二、腎衰竭為什麼會出現水腫?
腎功能衰竭是人體的腎臟出現了問題,腎功能出現異常。在一般情況下,腎功能衰竭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急性腎衰竭,一種是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是腎功能在短期內快速下降,血肌酐水平有所上升,甚至是大幅度上升。急性腎衰竭多是由於腎臟內部血液供應不足,腎臟內部因為某種因素堵塞而造成的,多是由於一些外傷或者燒傷導致。
而慢性的腎衰竭多是由於一些基礎性疾病或併發症導致的,當然一些普通的腎病患者也有可能發展為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隨著時間以及疾病的發展,患者的腎臟功能下降,出現腎衰竭的情況。
據悉從原發腎病到腎功能不全之間的間隔時間,最長可達到數十年。在這個過程之中患者的身體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最為明顯的早期症狀就是水腫。如今水腫已經成為眾人判斷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的手段。
之所以會出現水腫是因為體內腎功能退化,沒有辦法正常工作,人體內部的代謝廢物以及水分無法正常排出,多滯留在人體內部,從而形成浮腫。除了人體內部的水分無法排出體外之外,還與下面2個因素有關。
血管問題。當腎臟器官出現問題的時候,還可能會影響到身體的迴圈系統。水在代謝的時候出現問題,身體內部的毒素亦無法排出體外,這時候毒素多是留存在血管內部,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出現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問題。
當其增高的時候,血漿內部多餘的一些水分就會向著組織流出,水分進入到身體內部的時候,身體各組織內部的水分就會增加,身體就會出現水腫的情況。
低蛋白血癥。很多腎病患者會出現蛋白尿的情況,經常性的蛋白尿,會降低人體內部的蛋白質含量,誘發低蛋白血癥。在這種情況下,血漿膠體滲透壓會明顯降低,進而導致大量的水液留存在組織的間隙之中,最終導致水腫的症狀。
透過臨床研究可以發現,腎病患者出現水腫的情況各有不同,大都與病情的嚴重與否有關。一般情況下,水腫最先出現於雙下肢,這個時候患者的病情較輕,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胸腔等部位會出現積液,胸部會出現腫脹現象。當病情較為嚴重之時,會出現全身性浮腫的情況。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腎病患者都會出現水腫的情況,劉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其實腎衰竭患者只有在大量尿蛋白流失,引起嚴重的低蛋白血癥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水腫情況。因此並不能將水腫作為判斷是否患有腎病的唯一標準。
三、腎衰竭有哪些症狀
可以根據腎衰竭患者的病程分為三期,起始期、維持期、恢復期,各期的症狀有所不同。對於慢性腎衰竭患者來說,由於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前期疾病不同,起始期的症狀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而對於急性腎衰竭患者來說,早期可能沒有不適的症狀。當然有一部分急性腎衰竭患者早期也會出現低血壓、頭疼、頭暈等症狀。
而在維持期的時候,腎衰竭患者的症狀多表現為尿少甚至無尿、全身浮腫、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心率失常等情況,甚至可能會出現貧血的症狀。
多數腎臟疾病患者最為直觀的感受就是排尿量減少,如果發現自己最近排尿量減少,就應該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畢竟腎臟是排尿的主要器官,如果腎臟出現問題,自身的排洩系統自然而然的會出現問題。
對於恢復期的患者來說,排尿量會逐漸增加,甚至會出現多尿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僅出現一段時間,之後人體的排尿量就會恢復到正常水平。對於一些腎衰竭患者來說,還有可能會出現腰疼的情況,然而腰疼很容易被患者忽視。腎病患者在腰疼的時候,多認為自己是勞累所導致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對於不同的腎衰竭患者來說,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但是有一點需要引起腎衰竭患者的注意,那就是當患者出現腎衰竭的時候,患者內部的腎臟功能會出現異常。其內部的水與電解質會出現紊亂,情況嚴重的時候,身體內部的毒素也會發生紊亂,嚴重影響到身體內部器官。
四、導致衰竭的原因
1、腎臟內部疾病
很多腎衰竭患者之前曾患有腎臟疾病,比如說腎炎等。這些腎臟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發展為腎衰竭。而一些免疫系統的疾病、代謝異常等情況也可能會損傷我們的腎臟,如果這些疾病影響到腎小球。使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話,我們的腎功能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傷,甚至會發展為腎衰竭。
2、濫用藥物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是藥三分毒”,很多藥物中都含有一定毒素。千萬不要濫用藥物,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有關藥物,不要自行購買甚至是服用保健藥物。
現代社會很多中老年人喜歡購買一些保健品,希望透過這些保健品來預防各種疾病,維護自身健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很多保健品中也含有一定的藥物成分。
服用保健品之後,藥物成分進入人體,經過一系列的消化吸收之後,最終進入到腎臟內部,透過腎臟排出。然而當這些毒素身處腎臟內部之時,會影響到腎臟內部健康,當毒素積攢到一定的程度,多會發展為腎衰竭。
3、飲食問題
很多腎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不注意自己的飲食,長期吃一些油鹽含量比較多的食物。體內脂肪含量較多,進而影響到人體的腎臟器官,經過時間的變遷,發展為腎衰竭。對於一些腎病患者來說,千萬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避免因飲食問題而影響到身體健康。
四、腎病患者需要注意的3種食物
1、鈉、鉀含量比較高的食物
對於腎衰竭患者來說,腎臟功能出現問題,電解質系統發生了紊亂,這個時候,患者多會出現排尿量減少的情況。而如果這個時候,患者吃一些鈉、鉀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就會增加患者的腎臟負擔,會增加水腫的風險,甚至會造成血壓升高的情況出現,影響人體的心腦血管系統。
除了會對腎臟造成一定的負擔之外,其實如果經常吃一些鉀元素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會導致體內的鉀元素含量增加,引發高血鉀症。高血鉀症患者多會出現心律失常、心慌等症狀,如果情況危急的話,可能會有猝死的風險。
因此在日常飲食之中,一定要控制鈉、鉀的攝入量。在日常生活中,鈉、鉀含量比較多的食物有鹹菜、臘肉等醃製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香蕉也儘量少吃。
2、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體內嘌呤含量增加的時候,尿酸值就會有所升高,而後就會引起痛風等疾病。痛風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其會引發關節炎症、出現發熱、頭疼等疾病。
當痛風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會引發腎衰竭,另外高尿酸也會引發腎衰竭。這是因為尿酸是需要透過腎臟排出體外的,當尿酸值升高的話,就會對腎臟造成很大的負擔,影響到我們的腎臟健康,引發各種腎臟疾病。
尿酸除了在排洩的時候,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之外,也會在腎臟以及輸尿管內部形成一定的結石,對於我們的腎臟造成嚴重影響,當腎臟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能會有引發腎衰竭。
嘌呤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有動物的內臟、啤酒、油炸食品等。油炸食品是很多人鍾愛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其內部的嘌呤含量較多,會影響到我們的腎臟健康,因此在食用油炸食品的時候,需要控制食用的量。
3、調味品
如今人們在做飯的時候,喜歡使用各種調味品,調味品能夠使食物的味道更好。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調味品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更是如此。如果經常吃過量的調味品的話,可能會出現腎衰竭的風險。
結語
如今患有腎衰竭的患者越來越多,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多會出現水腫的情況,然而並非所有的腎病患者都會出現水腫的症狀。如果僅將水腫作為自己是否患有腎臟疾病的標準,那無疑是極其片面的,水腫僅是腎臟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症狀之一。
總而言之,我們要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做好各種疾病的預防工作。而對於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少吃一些嘌呤含量、鉀、鈉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在做飯的時候少用一些調味品。當然除了需要在飲食方面注意之外,也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堅持鍛鍊、勞逸結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