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各社交媒體平臺冒出了一批兒童美妝博主。“剛過完5歲生日,化個純欲蜜桃妝”“精緻女孩都應該用,我都用了8瓶了”……在影片中,伴隨甜膩音樂,一個個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女娃,身著露肩裝、梳著波浪卷,嫻熟地對著鏡頭描眉畫唇、帶貨導購。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當美妝風颳向孩子,一張張稚嫩的臉龐過早染上脂粉氣,實在談不上美感,反倒令人心憂。且不說,兒童化妝品魚龍混雜、多無資質,隱藏著過敏等諸多危害。而且,一些兒童美妝博主張口“綠茶”、閉口“斬男”,小小年紀就接觸這些成人化且摻雜軟色情的詞彙,會給幼小心靈帶來怎樣惡劣的影響?孩童本愛模仿,一旦對這些光怪陸離的東西著迷,很容易滋生攀比心理、產生容貌焦慮,甚至會導致對美的認識陷入單一化、絕對化誤區。
兒童美妝博主野蠻生長,背後的推手是誰?正如網友所言,凹造型的娃娃背後,多半少不了“鑽錢眼”“出風頭”的功利家長。有電商平臺釋出資料顯示,2020年國內兒童彩妝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0%,“85後”媽媽成為主動給孩子購買化妝品的主力軍。的確,年輕一代父母往往有著更為開放的育兒觀,對化妝的觀念更為包容,也樂見孩子打扮得漂亮新潮。部分商家就利用家長的這種心理,炒作公主形象,兜售兒童彩妝,助推美妝穿搭風潮在兒童中流行起來。尤其身處短影片時代,“注意力就是生產力”,眼瞅“顏值經濟”有利可圖,不少父母就在現實利益的誘惑和吸睛流量的催動下,將孩子推向前臺“表演”。
孩子不是父母賺錢的“工具人”,惡炒“兒童美妝博主”之風必須狠剎。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網際網路直播營銷資訊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直播營銷人員或者直播間運營者為自然人的,應當年滿十六週歲。”這一點,已為保護未成年人主播提供了法律遵循,接下來還需完善內容、嚴格落實,確保“法之價值”成為保護孩童權益的“利器”。其中,作為傳播關口的平臺,理應儘快下架違法影片、整改相關板塊;化妝品生產商家也要從源頭把好安全關,嚴格杜絕“三無產品”“非法新增”流入市場。父母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保護人”,更應履行好監護、呵護的義務,不可利慾薰心,無底線“啃小”。
兒童猶如一張空白的畫布,在與世界的碰撞中才逐漸有了顏色。兒童美妝博主受到畸形熱捧也啟示我們,在充滿“顏值焦慮”的當下,究竟該如何看待美。其實,美有百種,從無定式;合適即為美,最適合孩子的,就是健康的笑容,而非濃厚的粉黛。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從娃娃抓起的不是美妝,而是美育。學會更多元地理解美、更健康地追求美,才是全社會需要習得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