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已經逐漸與我們相融,時代的迅速發展讓我們每日活在快馬加鞭都趕不上的生活節奏裡,甚至連喘息都變的小心翼翼,慌慌張張。
在田園牧歌與都市生活,大多數選擇了後者 。
有的人為了生存,有的人迷戀生活,都打著“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的幌子,穿梭在燈火酒綠的世界裡。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在看淡這虛榮繁華後,選擇了歸隱山林,他就是騰訊元老—魏震。
網際網路大亨—程式設計師
魏震,就是大家口中的計算機天才型別——程式設計師,他算是中國第一批網際網路方面的創造者,中科大計算機專業畢業後,魏震與夫人一起進入華為工作。
這是他第一份工作,但並沒有待很長的時間,短短三個月他就離職去了騰訊,2004年進入騰訊公司,成為一名普通的程式設計師,在短短2年時間內從600多名員工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工作能力優異的他在取得一定進步後,並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不斷努力前進。
在2007年他離開了騰訊,開始新的挑戰,與朋友創辦了淘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首家兒童專屬網路產品,它的橫空出世顛覆了大眾對於網際網路行業的認識,也成就了他。
當大家都認為他還要在網際網路這個行業大展拳腳的時候,他的一項決定驚呆眾人,他選擇放棄現有的工作、放棄已有的人脈關係、放棄熟悉的環境,攜妻子兒女,退隱山林。
事業有成,及時隱退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並不難,但要放棄所有的東西,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哪怕他很有錢,也是需要勇氣的。
尤其是現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一不小心便會遭受網路暴力,但他和老婆商量,一向性格溫柔,做事緩慢的妻子毫不猶豫的贊同了他的想法,二人便開始著手準備隱居的事情。
好的婚姻就是這樣,大家各自忙碌,但思想卻總是在一個頻道上,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得到彼此的認同和陪伴,勝過所有的甜言蜜語。
魏震和他的妻子選擇了在安徽合肥紫蓬山定居,這裡原來是兩廣總督張樹聲供子女讀書的地方,現如今處於荒廢階段,夫妻二人便決定將此地買下,也算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好住處。
田園生活,樂在其中
合肥紫蓬山原本是處於廢棄狀態的,如果要改造成人居住的環境,還是要費很長的時間的,喜歡田園的魏震與喜歡農業的太太在此,定是要有一番作為的。
他們親手建立起了一個一百多畝的果園和菜地,還有幾十畝的牧場、兩三畝遊樂園,十五畝的花園民宿。
開始新的生活,但舊生活的作息,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改掉的,高強度的作息習慣,使魏震一開始便對這塊田園做了詳細的規劃,希望這塊田園可以按照他的計劃逐步完成,此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現在的生活節奏完全可以慢下來,慢慢感受,慢慢改造。
急性子,高頻率的魏震,一開始並不能和悠然自得享受生活的妻子合得來。
一快一慢,一強一弱,一忙一閒,完全兩種生活態度的他們,經常會因為建造家園的小事,而大吵一架,一段時間內,二人為避免爭吵,而選擇互不干擾的建造自己心中的家園。
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在高強度的環境裡,魏震忙忙碌碌,事事都有計劃,做準備,害怕出現什麼差錯,但這樣令人心曠神怡的環境,很快感染了魏震,他也慢慢放鬆下來,不再每一件事都計劃,不再高頻率的要求自己變得更好,開始調整生活的步伐,慢慢融入自然,與妻子和諧商量。
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狀態,積極融入家庭,與妻子共建園林和農場,慢下來的不光是生活節奏,還有多出了與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補償曾經因為工作而疏忽了對家人的陪伴,大家在這樣溫馨而浪漫的環境下,彼此的關係也變得更好。
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環境,魏震是特別在意的,他不惜花重金去建設和改造自己的家園,哪怕是小小的細節,也要反覆斟酌,再三修改,力爭做到最好。
一份工作需要磨合,新的環境也需要磨合,魏震對於花園是非常喜歡的,但妻子總是喜歡帶著孩子去花園玩耍,孩子的天真無邪,好玩好動,對花花草草並不珍惜,經常會破壞花園裡的植物。
魏震對此非常生氣,有一次竟因為生氣,在年三十時,開車回了上海,由此看見是有多氣,但他的妻子,表示不能理解,花花草草可以再買再種,何必呢?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破壞力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不會改正,為此魏震與妻子再此達成共協,建造幾畝遊樂園,這樣便可一舉兩得,遊樂園的建造,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花園也由此轉危為安。
魏震一家還有一個大約只有在田園生活環境下才可以實現的習慣,那就是每晚8點,全家坐在一起品茶交談,這樣的飯後活動,多麼愜意、多麼舒適,一家人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 自由自在的交談,增進對彼此的瞭解,讓彼此之間更熟悉,更親密。
田園生活的有趣,體現在對於大自然和動物們的熱愛,魏震一家對於動物也是非常喜歡,他們與動物互動,餵養它們,照顧它們,這些生活是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繼續,但他們樂死不疲,使彼此的關係,彼此的性格都在不知不覺中靠近。
對於魏震來說,開農場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最初還是因為兒子燦燦,對自己高要求的兒子精神壓力很大,於是魏震便萌發了給兒子建立一個快樂的生活空間的想法,魏震的園藝與妻子的農業相結合,便開始創辦農場。
魏震的農場並不像是我們國內農場,他經過研究考察發現,我們國內的農場,比較簡單,而國外的農場更適合生活,所以他們最後做了牧場、花園等,把農場當成了自己的家。
在這裡他們圈養了4匹馬,4頭小黑豬,20多頭羊,100多隻雞,10幾隻鵝,還有50多隻鴨子,生活模式很像國外那些農場主的生活,簡單而有詩意。
農場裡的每一處設計都別具一格,用心良苦,加固的大秋千、英國花展上看到的鳥巢樹屋、月牙形的吊床、紐西蘭看到的霍位元小屋、印第安人的帳篷、純手工的蹺蹺板等讓人歎為觀止的建築,只能說是貧窮真的會限制我們的想像。
魏震對於農場的建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期間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需要多次修改,而魏震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建設農場的三年裡,對於不滿意的地方,不惜花時間和金錢來修改。
魏震僅花園就做了3次調整,每一次的修改都使花園更接近完美,最終將花園分成了三塊,一塊改造成了歐式的月季園;一塊改造成了地中海式花園;一塊改造成了走到邊的花鏡植物。
花園的改造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做事兢兢業業的魏震,也許他對於工作的認真從未變過。
除了3次修改花園,他的書房也是多次修改,最終使書房與其他建築完美融合。
一開始魏震的書房選址是一個破敗的老房子,希望保持老房子復古的特徵,但難度非常大,便放棄了這樣的想法,第2次,是用現代建築工具磚和泥,蓋成了一個農村老房子的樣式,這樣的樣式與整體歐式的建築風格格格不入,為了這些建築和諧相處,魏震便開始了第3次修改,他們在老房子原有的基礎上加了兩個中間巢狀老樹的玻璃盒子,以此來將這些建築聯絡起來。
魏震很喜歡樸門的生活理念: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魏震農場的種植區和養殖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圈,動物的糞便能轉化成化肥,供植物的成長,植物的果實又返還給動物,形成了生態鏈,除此之外,他們還自己種地,自己種的菜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吃著純天然無汙染有機農產品,農場又能夠提供主食、稻米、蔬菜等,基本上達到了自己自足。
隱居的他們並沒有完全與外界斷聯,時常會有不同的朋友來此與他們相聚,感受大自然的恩賜,他們與花友一起賞花、與茶友一起品茶、與酒友一起暢飲,每年的4、5月份還會舉辦一期答謝會,各地朋友紛紛來此遊玩。另外,下雪的時候,朋友們也會來此觀賞雪景,感悟人生。
200畝的莊園在魏震精心的設計下,什麼都有,但更為珍貴的,是魏震那顆不忘初衷,歸隱山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