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於9月23日—2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屆時,以“七彩雲南 世界花園”為主題的雲南展區將亮相深圳,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雲南文化產業取得的成就和發展的態勢。
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目標,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將文化產業作為全省重要產業來抓,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體制、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推動雲南文化產業向高階化、國際化、特色化邁進,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許多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成功經驗還被譽為“雲南模式”“雲南現象”“雲南經驗”。
文化產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明顯提高
雲南文化產業保持較快發展,規模進一步壯大,文化綜合實力和影響力全面提升。文化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
2012年至2020年,雲南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從337.8億元增加到687.59億元。其中,2019年,全省共有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731家,從業人數7.94萬人,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25.50億元,資產1414.92億元;麗江、保山、迪慶、昆明等4個州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在4%以上或接近4%,其中麗江市佔比達到6.02%。
一批優秀文化企業成為現代文化產業發展骨幹
以省屬國有文化企業為主體、民營文化企業為重要補充、多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
2020年,雲南報業傳媒(集團)、雲南出版集團、中國廣電雲南網路公司、雲南廣電傳媒集團4戶省屬國有文化企業總資產為262.92億元,營業收入達到96.64億元,實現利潤11.8億元。
在推動省屬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雲南積極鼓勵和引導支援民營文化企業發展,湧現出一批優秀民營骨幹文化企業——雲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屬於A股上市企業,駿宇文博、雲南文化、恐龍谷、麗江文旅、金彩影業等5家文化企業為新三板掛牌企業。
“金、木、土、石、布”彰顯產業特色
《雲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發展規劃》出臺後,雲南確定了發展以“金木土石布”為核心的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原來藏在深山和邊遠村寨的刺繡、土陶、木雕、銀飾等被推廣到全世界。
如今,建水紫陶、鶴慶銀器、箇舊錫器、劍川木雕、開遠根雕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年產值均在10億元以上。石林阿著底、鶴慶新華村、劍川獅河村、騰衝荷花鄉、香格里拉尼西村等50多個村寨透過發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品,轉移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了農村群眾收入、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
雲南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集聚效應日趨增強
近年來,雲南堅持以省級重大專案帶動州市特色專案建設,大力推進滇中核心區、滇西北、滇東南、滇西南、滇東北等文化產業圈建設。全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集中打造媒體融合產品矩陣,著力發揮報網端一體化運作的優勢,增強融媒體覆蓋能力,實現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歌舞演藝、民族民間工藝品等全方位“走出去”。以雲數傳媒公司輸出中國DTMB技術標準、《吳哥的微笑》旅遊演藝專案、金邊中國文化中心為代表,雲南文化企業成功走向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南亞東南亞國家,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雲南文化形象品牌效應逐步體現,雲南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政策支撐日益完善
雲南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級現有文化產業政策,建立健全了省屬國有文化企業監督管理體系,配套了相應政策辦法,完善了“兩效統一”的考核激勵機制。出臺了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申報認定管理辦法,完善了科學考評機制,在產業園區(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完善了各項政策措施,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政策支撐初具雛形。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