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夏記
今年25歲了,25歲之前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少年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那麼25歲以後就得正視自己以後的發展,變得成熟起來。
細細地審視一下自己,25歲,存款負數,沒有工作,也沒有一技之長,只有頭頂的頭髮日漸稀疏,逐漸增加的腰圍,還有增加的體重告訴自己很久沒有鍛鍊身體了。
那麼再細細追究上去,是什麼導致自己現在這樣呢?
我也努力過,奮鬥過,也曾想做出一番事業揚眉吐氣,參加自考大專,為了有學習時間早上五點就起來讀書,上班午休時間還拿著自考小冊子讀。
對於工作,自己盡心盡力,卻被人羞辱責難,所以選擇了離職,接連找了好幾個工作,都沒有幹多久,沒有穩定的收入讓我經濟拮据,只能依靠一點點存款過日。
我信仰儒家的修身克己,信仰佛家的慈悲為懷,信仰道家的逍遙自在,為此還總結出很多的信條修持,甚至還覺得挺開心的,覺得這才是人生至理。
但是現在人更多的看你實際做的怎麼樣?
你有錢,有事業,別人才會覺得你行,需要用錢的時候,拿得出錢來,別人才覺得你行。
有時候會為自己的一事無成可笑,問自己為什麼努力了卻還是如此清貧,被人瞧不起。
有句話講道德仁義可以從自身上面去求,那麼功名富貴又上哪去求呢?
靠自己吧,像自己這樣已經25歲的人該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好讓自己以後的生活體面一些,有口飯吃呢?
所以我想了三個發展點
一、自媒體
二、投資理財
三、創業
一
自媒體
1
文章
文字創作門檻很低,有臺電腦,甚至手機都可以,這導致了做公眾號的人非常多,但市場就這麼大,做公眾號的人多了,蛋糕就少了,再加上現在流量已經往影片發展,公眾號過了紅利時期,想把公眾號做起來也就越來越難了。
但還是有一定的讀者是習慣看文章的,短影片內容看了不需要直接思考,看了也就看了。
文字內容不同,看了以後,或多或少的會產生一些思考與見解,所以說文章作品長期還是會有一定的受眾群體與市場空間。
但是透過寫文章發展自媒體,需要前期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積累,或者是本身文章內容非常優秀。
所以做做文章類自媒體就像培育一棵小樹苗,需要天天澆水,一直付出,需要很久才能看到成績。
2
影片
現在做影片是一種大眾的潮流了,做影片的門檻比做作文章還低,你可以不用寫文字,直接拍攝有特色的內容就好了。
B站上就有很多的普通人拿起手機,拍攝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
有個B站up主農民工川哥把自己在工地上打工的影片釋出到了B站上,因此走紅。
他的影片就是簡單,煙火氣。大眾傾向於瞭解這類未曾瞭解的領域,會覺得特別新穎。
這就說明影片拍攝不需要很強的剪輯能力,更重要的是內容的新穎與特色,才會讓大眾與觀看的慾望。
還有很多畫畫的,唱歌的,跳舞的,做飯的,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拍攝成影片釋出到網上,觀眾從你的影片裡面學習到了想學習的內容。
本質上是透過網際網路的平臺發揮出了自己的特長與能力。
從實現個人價值的角度講,透過拍攝影片把自己擅長的能力透過網際網路平臺發揮出來,實現了個人的自我價值。
從收入角度講,只要有了足夠的流量以後,就可以透過接廣告變現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
二
投資理財
1
股票
股票真的是個複雜的東西,沒有人說可以完全搞懂了股市,沒有人掌握股市的走勢。
但我發現個道理,對於股市一定要謙虛,一定不要好為人師,不然一定會被狠狠打臉。
之前有個公眾號大號作者一直叫買中國平安,還從各種角度分析了其購買的正確性,反正意思是聽我的沒有錯,買了中國平安坐等漲停就好了。
結果買中國平安的全部套牢。
2020年因為疫情市場蕭條,沒有想到股票市場太好,結果今年科技晶片股漲。
但我還是覺得股票是值得去了解的領域,除了去學習豐富的金融學知識外,另外的就是低調謙虛,不要貪心,賺點錢就收手。
在通貨膨脹的今天,用心投資股票仍然是實現財富增長的一種優選方式。
2
基金
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幫你去購買股票進行投資。基金產品有基金經理購買的各種股票的份額。
基金經理都是經過專門系統地學過金融專業畢業的,基金經理購買股票操作,投資者本人省去了操作的步驟。
所以選擇基金也是一個省心的投資選擇,不過基金相比股票收益會小很多,而且基金是在第二天才能看到頭一天的收益。
這點和股票是不同的,股票的收益體現是實時的,然而基金的要等第二天才能看的。
相比股票,股票就是短線的投資,而基金卻是長線的投資。
基金不適合頻繁的買賣,因為基金的手續費是購買之前有百分之五,賣出之後也是百分之五。也就是說一百元買基金有十元是給基金經理和平臺的。
無論基金是賺錢了還是虧損了,都要給那手續費,所以基金是長線的投資,不要急躁,許久才能看到收益,如果追漲殺跌,只能虧錢。
三
創業
1
賣貨
我想了很多詞彙來形容現在創業本質,想了許久其實無非就是賣貨,把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就是賺錢。
人類的經濟也就是賣貨,比如在原始社會有個人擅長捕魚,但是天天吃魚,他也想吃稻米。
他就拿著自己的魚去和種稻米的人交換,用魚換取稻米。再後來,原始社會人類發明了用貝殼作為錢幣,一條魚兩個貝殼,一斤米一個貝殼。那麼打魚的人只需要把自己的魚賣到市場上去,換取貝殼,然後再用貝殼去買種稻米的人的稻米。
生產者_市場_消費者
商品其實就是從生產者到市場再到消費者,金錢是從消費者到市場再到生產者手上。
所以創業的本質就是賣貨,以獲得利益。
依託於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的賣貨主要是線上賣貨,當然傳統渠道的線下賣貨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
最早靠線上賣貨起家的是淘寶網店那些人,再後來是微商群體那批人。
根據這些得知,如果想賺錢,那就要把自己的貨品銷售出去,你就可以賺錢,貨品銷售得越多,越賺錢。
現在是產品供大於求的時代,你有產品,銷售出去你就賺錢。不管你是個體,亦或是公司,甚至大到國家。
有的國家出口海鮮啊,牛奶啊,木材呀,鐵礦,只要銷售出去就能賺錢,國家就能富裕。
那麼小到我們個體,只要找到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
會做麵條的麵條做的好吃的可以銷售出去,會唱歌的歌手把自己的唱片銷售出去。
那如果自己無法創造產品,你也可以去尋找產品,只要能把產品賣出去就能賺錢
個體的力量很小,就像我們這些普通人,但是把產品銷售出去,依託現在線上線下的渠道,去尋找客戶,尋找市場,就能賺錢創造財富。
我現在微信公眾號,有個微信小商店的平臺,在上面可以上架自己的產品,也可以選擇帶貨,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賣貨平臺。
2
知識付費
諮詢和技能也可以算作是商品的一種,但不是實體的商品。
你會程式設計,會運營,會設計,會翻譯,都可以在網上提供專業諮詢的服務,也就是知識付費
知乎就是一個知識付費的軟體,上面很多的博主提供付費諮詢的服務。
其實門類是很多的,只要你對某一專業的領域非常的瞭解,你就可以透過知識變現的方式來獲取收益。
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了文章付費功能,只要你寫的文章是乾貨,有價值,就有人願意花錢去看你的文章。
因為讀者花了錢購買到了文章的價值大於自己所花的錢,所以知識付費也是創業裡面很重要的一種方式。
總結
深耕這三個領域,自媒體就去看寫作和做影片的書來看。投資理財就看金融和經濟學的書籍。創業就看運營與市場營銷的書籍。
有了目標以後就會清晰很多,制定計劃,針對這三個領域的書籍,今天看哪個領域的書,計劃出來。
看書是學習,學習以後需要實踐,實踐以後再進行總結,總結出經驗得出新知。
從而更好的在自媒體,投資理財,創業三個領域的具體運營中,提升效率,創造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