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 Metab | 抑制HDAC6活效能提高瘦素敏感性並緩解肥胖
來源:BioArt
肥胖的發生往往是由於能量攝入與消耗的調控發生紊亂,導致體內脂肪過度積累所導致的。而瘦素(leptin)及其受體介導的訊號通路在能量代謝與食慾調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關鍵作用靶標。近年來研究證實蛋白穩態(proteostasis)失調與代謝異常緊密相關,HDAC6是一種定位於細胞質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其在能量穩態與代謝調節中的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近日,密歇根大學Roger D. Cone實驗室在Nature Metabolism 雜誌發表了研究文章。作者利用肥胖小鼠為模型發現HDAC6抑制劑tubastatin能透過抑制脂肪組織內HDAC6的活性而緩解瘦素抵抗,實現降低體重與體脂含量、抑制進食等效果,改善了肥胖小鼠的系統性代謝穩態。
閱讀連結:
Nat Metab | 抑制HDAC6活效能提高瘦素敏感性並緩解肥胖
2,戒不掉糖的原因在腸道,它知道你吃的是不是真糖
來源:細胞
眾所周知,含糖的飲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為了減少糖的攝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食用人造甜味劑。儘管糖和人造甜味劑都是甜的,人造甜味劑能騙過我們的味蕾,但它騙不過我們的腸道。近日,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該研究發現,腸道可以區分糖和人造甜味劑,腸道可以在幾毫秒內將它們的差異傳達給大腦。這大概就是我們更愛吃糖而不是甜味劑的原因。真正的糖會刺激單個神經足細胞釋放穀氨酸作為神經遞質,而人造糖觸發了另一種神經遞質ATP的釋放。
閱讀連結:
3,當我們休息時,我們的大腦運動皮層中重放習得的神經放電序列
來源:腦機介面社群
睡眠期間,大腦重播清醒時經歷的神經放電模式,也稱為“離線回放”。重放被認為是記憶鞏固的基礎,在該過程中,最近的記憶在它們的神經表徵中獲得更持久的記憶。科學家之前已經在動物身上觀察到這種現象,但在人腦中是否如此我們還不得而知。
為此,布朗大學、麻省總醫院等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 上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在兩名受試者的大腦中放置了皮質內微電極陣列,發現人類大腦在睡眠時重複清醒的經歷。該研究表明在人類學習後休息時的回放可能有助於鞏固這些記憶。
閱讀連結:
4,為什麼媽媽訓話的時候要求“看著她”?——視覺效果會增加註意力,科學解釋其原因 「研究速遞」
來源:大話精神
在與孩子對話或者說重要的事情時,父母一般會說 “看著我”!這有沒有道理呢?眾所周知,去甲腎上腺素與注意力有關,需要釋放一定量的這種化學物質,才能獲得最佳的大腦效能和注意力。
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聖安東尼奧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者報告說,去甲腎上腺素在一個叫做視覺皮層的大腦區域受到區域性調節。當一個人做一個動作,比如轉動頭部聽父母說話,並結合視覺刺激時,在處理視覺資訊的地方,就會有更多的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出來。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可靠地檢測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速度,這有望改變大腦的表現。
閱讀連結:
為什麼媽媽訓話的時候要求“看著她”?——視覺效果會增加註意力,科學解釋其原因 「研究速遞」
5,首次發現藥物逆轉大腦胰島素抵抗!改善全身代謝,SGLT2抑制劑展現潛力
來源:醫學新視點
人腦中的胰島素敏感性在代謝控制中起著關鍵作用,可減少食物攝入,改善全身胰島素敏感性,並調節體內脂肪量及其分佈。肥胖和2型糖尿病通常與大腦胰島素抵抗有關,導致腦部對外周代謝的調節功能受損。然而,一直以來,還沒有找到針對腦部胰島素抵抗的有效藥物治療。
近期,來自德國的研究團隊近期在Diabetes Care發表重要研究結果,研究顯示,SGLT2抑制劑恩格列淨有潛力用於治療大腦中的胰島素抵抗,同時對降低體內脂肪和改善全身新陳代謝有積極的影響。
閱讀連結:
首次發現藥物逆轉大腦胰島素抵抗!改善全身代謝,SGLT2抑制劑展現潛力
6,COVID-19患者的腦細胞損傷血液標誌物高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近日,發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 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非COVID-19患者相比,因 COVID-19住院的患者在短期內具有更高的血液蛋白質水平,這些蛋白質已知會隨著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上升。
閱讀連結:
COVID-19患者的腦細胞損傷血液標誌物高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7,你明明很努力,為什麼工作績效卻排名靠後?
來源:SelfMindnSocialBrain
工作績效(job performance)一直以來都是組織關注的核心,也是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變數。人格是一個人對他人的反應以及與他人互動時所採取的各種方式的總和,對工作績效也有巨大影響。但人格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是否會因具體職業不同而不同?
近日發表在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上的一篇研究發現,在不同職業群體中,大五人格對於工作績效的預測作用有著很大差別。職業複雜程度對於盡責性和外傾性有著最大的系統性影響,前者在中、低程度複雜性的職業中有著較高的預測作用,而後者則在大部分職業中表現出小而一致的預測作用。
閱讀連結:
8,在網路中,利他主義者並不總是受歡迎的
來源:雷靂和學生們
利他主義者通常是受歡迎的,但也有一種反常的現象,利他主義者有時也會被他人消極評價甚至遭受他人的懲罰。在網路空間中,是否也存在這種反常的現象呢?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雷靂教授課題組在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
研究發現,青少年表現的網路利他行為越多,越有可能遭受網路欺負。對於核心自我評價較低的青少年,男性的網路利他行為比女性引發更多的網路受欺負。該研究結果提示在青少年群體中網路利他行為也存在非適應性的一面,但並非所有網路利他的青少年都容易遭受網路欺負,青少年的核心自我評價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閱讀連結: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 :為什麼治療方法越來越多,但抑鬱症卻沒有減少?
2,腦科學日報 : 邊睡邊學或許真的可行!幫你記住難記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