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衝破美國重重阻撓,返回祖國懷抱;他紮根大漠,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立下汗馬功勞;他科技報國,在遭罹空難的生死關頭,將國家核機密檔案死死抱在懷中……他就是郭永懷,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也是唯一在核彈、導彈、地球衛星三個領域都作出重大貢獻的“兩彈一星”元勳。
海外研學 享譽國際
郭永懷,1909年出生于山東榮成
1935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
1941年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
之後郭永懷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師從馮·卡門攻讀博士學位
投身空氣動力學研究
1946年起
郭永懷任教於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
他同錢學森一起提出“上臨界馬赫數”概念
為人類突破“聲障”難題即跨聲速飛行
奠定了理論基礎
他還嘗試運用並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
形成國際公認的PLK(龐家勒-賴特希爾-郭永懷)方法
並在多個學科廣泛應用
“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
再次引燃了郭永懷科技報國的初心
但當時新中國和美國關係十分緊張
直到苦等了6年之後
郭永懷終於看到了回國的曙光
1954年
中國代表在日內瓦會議期間據理力爭
美國政府終於在1955年4月正式宣佈
撤銷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的命令
但即便如此,回家的路也不順利
郭永懷。圖片來源:新華網
1956年
郭永懷已經是享譽國際的知名科學家
為了回到祖國
郭永懷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他兩次燒燬自己視若珍寶的
積累十多年的科研資料和講義文稿
這讓美國同事惋惜不已
也讓夫人李佩倍感不解
直到後來他們登上回國的郵輪
美國移民局和聯邦調查局檢查他們的行李時
李佩才恍然大悟
此前郭永懷的師兄錢學森回國時
就因攜帶一些科研資料而被滯留美國多年
沒有了攜帶科研文稿被扣留的麻煩
美國政府方面的檢查有驚無險
他們再也沒有阻撓郭永懷“回家”的理由了
1957年郭永懷曾撰文寫道:
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
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在重要領域貢獻巨大
1956年回國後
郭永懷參加規劃我國力學發展藍圖
在空氣動力學等力學學科建設
及培育力學人才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
先後領導、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和試驗工作
1960年,在錢學森的大力推薦下
郭永懷被任命為
二機部九院(後改名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專門從事我國核武器研製
郭永懷同王淦昌、彭桓武一起
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郭永懷(一排左四)(圖片來源:學習時報)
1963年,為了加快核武器研製步伐
中央決定在青海建立核試驗基地
郭永懷從此隱姓埋名、紮根大漠
堅守在爆炸試驗現場
郭永懷為核航彈試驗、
導彈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氫彈試驗等
一系列重大試驗的安全與成功
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長遠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
為了這一刻的來臨
郭永懷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1965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工作啟動
郭永懷負責 “東方紅”衛星本體
及返回衛星迴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
他為我國航天事業初期的發展也作出了突出貢獻
生死關頭 護住絕密資料
1963年我國在青海建成核試驗基地後
郭永懷出於工作需要
經常往返於北京和青海之間
為了保證科學家的安全
中央領導特別叮囑儘量不要乘坐飛機
但為了節省時間加快科研和試驗進度
郭永懷經常選擇乘坐飛機
1968年10月
郭永懷再一次來到青海核試驗基地
為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發射試驗做準備
12月4日,他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
便讓人趕緊聯絡飛機
急匆匆從青海趕到蘭州
換乘飛機連夜趕回北京
12月5日凌晨
當飛機在北京的機場緩緩降落時
出現了嚴重故障失衡墜毀
郭永懷不幸遇難
搜救人員在飛機殘骸中找到他時
發現他跟警衛員緊緊地抱在一起
當人們將他們分開時
兩個人懷中緊緊抱著的是一個公文包
裡面是保護完好的核武器絕密資料
在郭永懷犧牲後的第20天
1968年12月25日
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郭永懷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
而是誓死保護好事關國家安全的絕密資料
1968年12月25日
郭永懷被追認為烈士
1999年
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18年7月
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
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郭永懷這顆夜空中耀眼的巨星
永不隕落!
綜合:黨史學習教育微信綜合自學習時報、CCTV國家記憶、人民日報客戶端等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