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在外務工的農村男女青年最怕回鄉過年時親戚朋友關切語氣中詢問“物件”的問題和父母的催婚言語。部分外出男女青年甚至萌生了不願返鄉過年的想法,此想法男性青年群體高於女性青年群體。相比於男性青年而言,讓女性青年最焦慮的事情莫過於回鄉後,周邊莊戶鄰居或親戚朋友沒完沒了的上門提親。同樣,農村青年男女父母在孩子婚姻問題上充滿了苦惱和焦慮。到底是誰阻擋了農村適齡青年結婚的步伐?
從女性青年角度說。找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伴侶十分困難,農村的不願找,城裡的找不到,無固定收入的不願找,有固定收入的找不到,從事體力勞動的不願找,從事智力勞動的找不到……陷入了兩難境地。走訪瞭解,除了外出上學的在校大學生外,某村22歲到30歲的未婚女青年37人,沒外出務工的僅僅2人,這2名在村裡居住的適齡女青年倒成了“香餑餑”,上門提親的接踵而來。從新疆務工回來的小張說:“過年回村壓力很大,父母催促找物件,介紹物件的人也很多,去年過年回來在家待了半個月,介紹物件的親戚朋友來了十幾波,每天基本都有介紹物件的,但介紹的這些物件沒有達到自己滿意的標準。”當問及她的擇偶標準時,說到男方最起碼的有房、有車、有一定的存款,以便婚後生活。當地一傢俬營企業從事操作工的小徐說:“自己高職畢業後換了幾家單位,一直從事生產一線操作工種,給自己介紹物件的大都是農村外出務工的群體,沒有正當的職業,自己暫時不考慮這方面的物件,想找個在城市生活且有固定、體面職業的小夥,不想讓自己以後的日子沒有保障。”
從男性青年角度說。找一個願意和自己一起奮鬥的女性青年是難入上青天。近處的不願與自己搞物件,遠處的沒人介紹認識,家裡條件好的攀不上,家裡條件差的更想找條件好的家庭,找一個城市生活的年,自己又生活在農村,找個農村的,人家要找城市的……同樣陷入了兩難境地。從銀川務工返回的28歲小夥說:“自己在工地開挖掘機,開工就去,停工便回,一年幹8個多月,收入能有七八萬,在工地上幹活的大多是男性,除了做飯的幾個阿姨外,自己很少能接觸到適齡的女青年,找物件只能依靠親戚朋友介紹,聽到自己從事的職業時,大多數女青年不願跟自己接觸交往,即便有,最多的交往也不超不過半個月。”從事貨運工作的26歲司機小張說:“自己從事工作辛苦,在部分女性青年的眼中不體面,村子裡女孩基本都在外打工,過年時才能回來一趟,近3年來,每年家裡會求助親戚幫忙介紹物件,也見過幾個,後面再也沒了下文,人家想要的條件家裡還達不到,哥哥結婚時已經欠了債,父母有心而無力。”另一位從事個體的小夥說:“村子裡門當戶對的人家,丫頭都在外面打工,出去時一個人,兩三年後回來時,帶上了外面談的物件,現在找物件,先得在微信上聊,別人覺得你合適,才要和你見面,不合適,連一起坐下吃飯的機會都沒有。”
從男性青年父母角度說。兒子娶媳婦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在村裡,有娶媳婦的錢沒地方花的現象已成為常態。更讓個別父母苦惱的事情是兩家已經商量著籌劃著準備喜事了,可女方家裡又不同意了,女子可能找到了更好的家庭。低聲下氣求了好多次,人家根本不理你,面對這類情況,很無奈,很無語,“丈人可以高聲語,男方不敢大聲言”在農村娶媳婦前比比皆是。一位父親很無奈地說:“為了讓兒子能找物件,自己在兩年前重新修建了一院房子,算上裝修和傢俱花費了近25萬。眼下,要給兒子找物件,人家要車又要房,在農村的房子女方家庭根本看都不看,縣城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大概在40萬左右,加上裝修、買小汽車、彩禮以及雜七雜八的花銷接近100萬。”一位正在為兒子找物件的父親說:“自己給兒子在城裡已經按揭了93平方米的房子,小汽車也買了,媒人已經幫忙說好了一家,兒子每年都在外打工,找的物件也沒有啥文化,令他最擔憂的事情是結婚後住在城裡怎麼生活?”另一位父親說:“兒子已經30好幾了,年齡小的嫌棄兒子歲數大,年齡相仿的大多是離過婚的,只要能給兒子娶上媳婦,彩禮不是問題,就算把他這幅老骨頭買了也值。”一位老者捋了一下山羊鬍說:“以前我們娶媳婦時,毛驢身上馱上兩鬥糧食,媒人早上出門,下午就把媳婦給領來了。我們那時候生下5個兒子也不愁媳婦,現在有兩個兒子要娶媳婦的莊戶人家,扒皮又抽筋。”
從女性青年父母角度說。那個父母不盼望著自己的姑娘能嫁個好人家,日子過得好了,孃老子能少操不少心。大多數沒有正當職業的女性青年父母認為,只要姑娘能能嫁個城市裡面有固定且體面職業的男青年,不送彩禮也可以。一位母親說:“旁人家沒有固定工作的姑娘出嫁時,城裡都有房子、還買了車,彩禮基本都在十幾萬,這還不算買三金和衣服的錢,現在娶個媳婦這些開支很正常。買了房子、車子都是男方家的,和自己家也沒有任何關係,再說,城裡有了房子,以後有了小孩上學、看病也方便。”站在旁邊的一位母親插了話,說道:“現在娶媳婦就這樣,女子出嫁時,我不向人家要東西,兒子娶媳婦時,人家會向我要這些東西。”一位父親說:“找物件前,媒人把男方家裡條件誇的天花亂墜,看花錢的架勢,男方家裡應該很富裕,可是一旦結婚後,日子窮得連鍋都揭不開,丈人家還得貼補女婿家。出嫁姑娘前,還得把眼睛放亮。”還有一位母親說:“姑娘出嫁前,親家殷勤又實誠,姑娘出嫁後,親家翻臉不上門。家裡條件越好的人家娶媳婦越是沒有彩禮,家裡條件越差的人家娶媳婦越是花費巨大。”
一“媳”難求和一“夫”難找同樣存在,存在並不一定合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權力,更有自己擇偶的標準。我個人覺得,認清自己比要求對方更重要,每一個幸福的生活都是靠人奮鬥出來的,如果一味的坐享其成,往往沒有長久幸福的生活。(請睿智的你,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