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全球不少經濟體的生產因為受到疫情衝擊而停擺,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激增,從而刺激了海運價格的上漲。其中,中國到美國的海運價格一度漲破2萬美元/40英尺集裝箱,創下歷史新高。
都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海運價格暴漲最後都要由消費者承擔。因此,當時就有美媒表示,海運價格持續上漲,“燒”的是美國消費者的錢。而從最新的情況來看,雖然中國的海運價格有所回落,但是澳大利亞也開始體會到被“燒錢”的痛苦了。
《澳華財經線上》最新訊息顯示,臨近春節中國的海運費仍維持在高位,這令澳大利亞進口商和零售商都叫苦不迭。資料顯示,目前40英尺集裝箱的海運價格為9604美元,雖然跟去年9月的高點相比出現回落,但是同比仍增長超200%。
在這種情況下,澳洲進口成本也在不斷上漲。目前,該國消費品、時裝和電子產品的進口商及零售商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一旦這些進口商和零售商無法自己消化上漲的成本,那麼這種壓力就將被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汽油和住房成本上升,過去1年澳大利亞的通脹率已經從3%暴漲到3.5%。一旦消費品和時裝等產品也開始漲價,那麼該國的通脹率恐怕還要“更上一層樓”。要知道,中國早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進口來源國,而在疫情之下不少經濟體的生產都陷入停擺,這可能也令該國進口商無法找到其他供應商。
由此看來,澳大利亞消費者財富被通脹“吞噬”的體驗可能才剛剛開始。對此,你怎麼看?
文| 陸爍宜 題 | 曾藝 審|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