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結合一定的哲學原理來讀解科學,觀點有一定衝擊性。 沒思考力的人慎讀。
我們的宇宙觀有可能是錯誤的
人類科學的存在,是建立在因果律上的。
例如:蘋果離開樹枝為A事件,蘋果墜地為B事件。科學歸納認為,A與B之間存在因果律。也就是蘋果離開樹枝,則蘋果墜地一定發生。
因為認可了蘋果離開樹枝和蘋果墜地必有因果聯絡,所以牛頓才會研究其中的因果聯絡,所以才得出萬有引力。
對於新知識,人類有兩種獲取方式:一種是推理演繹,一種是歸納總結。
推理演繹就像歐式幾何學:可以透過對直線、平行線、形狀、角度本身的定義推匯出一些結論;
歸納總結就像是蘋果墜地:因為人們天天見到蘋果墜地,沒有見到過蘋果離開樹枝不墜地的,所以歸納出蘋果離開樹枝必然會墜地的結論。
哲學把第一種叫做理性主義,第二種叫做經驗主義。
透過上面的解釋可以理解:嚴格的理性主義得到的知識往往是絕對正確的;經驗主義更容易發現新知識,但知識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
咱們從理性主義角度再來考究一下蘋果墜地的因果律:
蘋果離開樹枝為A事件,蘋果掉到地上為B事件。
兩個事件一起發生,發生一次,從邏輯上講這可能是必然,也可能是一次偶然。
發生兩次,也可能是必然,也可能是偶然
。 。。。。。。
即便在幾萬年裡兩個事件一起發生極多次,從邏輯上也無法證明這是必然的。
而現代科學正是在認為“AB事件的因果聯絡是必然”的基礎上建立的。
因此,從演繹推理的角度,科學在這一點就是存在一個邏輯漏洞。
(你也不能說“科學證明了萬有引力,因此蘋果離開樹枝和墜地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萬有引力理論,就是以“蘋果離開樹枝就必然墜地”為基礎歸納出來的)
說到這裡很多理工科生坐不住要反駁了。我從科學角度出發再舉個例子:
1.科學可觀測的世界是有限的(例如其他維度的空間,例如目前無法觀測到的物質,例如極遠的宇宙物體)
2.假設在可觀測範圍外有一個週期性影響整個萬有引力的因素,比如某種物質的特殊活動才維持了萬有引力,一旦特殊活動結束,萬有引力就消失
3.自生物發展以來,這種物質的特殊活動一直在維持著萬有引力,因此,人類歸納出“蘋果離開樹枝則必墜地”的因果律,顯然,在這個假設中結論是不正確的
懷疑論哲學家休謨認為,不能確定明天太陽從東邊升起。
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是:科學是目前人類對外部世界最合理的猜想,也是在可觀測範圍內最具實用意義的認知手段。
接下來探討“ 人類有沒有可能在更高的文明的觀察下”。
答案是,不僅人類可能在更高的文明觀察下。還有可能是你自己就作為一個”缸中之腦“正在被圍觀的人類觀察。
缸中之腦
你的問題事實上和缸中之腦的懷疑論是同樣的問題。
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真的是外部世界的本身嗎?抑或我們只是被某種未知、某種力量所觀察、培養?
這個質疑是懷疑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激烈交鋒。
好在哲學家早在幾百年前就思考了這個問題。
一位影響非常大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一套理論,解決了這個問題的衝突:
他認為外部世界的本質是“物自體”,而人類都有一種先天存在的“先天認識形式”,我們看到的世界是“表象”。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觸控到的是“物自體”經過“先天認識形式”加工後,得到的感覺。
假如人的感受器似於一臺計算機,那麼“先天認識形式”有點類似於預裝的系統,軟體(物自體)的本質原是程式碼,經過“先天認識形式”的加工,就得到規則的影象、音效等,所以人們感受到的就是影象、音效。
康德在理論中證明了人類與生俱來就有“時間”概念(比如你認識一個人,以後再次見到他,你依然認識他是他)、“空間”的概念(比如人可以想象一個沒有物體的空間,但想象不出一個不佔空間的物體)。他認為這就是存在“先天認識形式”的證明。
再舉一個“先天認識形式”的證明,人類的視覺是由三原色組成,也就是人能感覺到的任何顏色都是經過三原色調和組成。
現代研究發現,某些海生物視覺細胞可以分辨多達十幾種原色。我們人類也許永遠也感覺不到那些是顏色,而那些顏色很可能是“物自體”原本的色彩。
康德的理論認為,人類只能感受到世界的“表象”,而永遠無法直接感受到“物自體”。
康德的理論把世界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完全不可知(即”可能存在的更高等生物的世界“),一部分則可以用科學把握(人類感受到的”表象“世界)。
不可知的部分永遠不可知,所以對我們沒有影響。在可把握的世界裡生活,就可以用科學來掌握生活。
總有一些論調,是無法證偽的。比如”缸中之腦“、”駭客帝國“、”更高階生物的觀察“。
我們無法證明我們不是生活在虛擬世界;我們無法證明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不是假象;我們永遠沒法證明,下一秒世界不會被某種我們沒認識到的力量毀滅。
但這些陰謀論正是屬於我們永遠無法觀察的世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管它作甚!
對於未知世界,人們可以有無數猜想,對於這些猜想正方反方都會說出一大堆相對的道理。這些道理看似有邏輯,但全是空談而已!我們不需要管他,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