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與女兒旅行抵達我國最東方第一哨所,迎接祖國第一縷陽光
2009年,與女兒到中緬邊境,喝一寨兩國的井水,體驗一蕩就出國的鞦韆
2010年,自駕甘肅,行走玄奘之路;失落的文明亞洲吳哥探秘
2011年,探訪非洲塞倫蓋蒂草原,追蹤拍攝野生動物;徒步羅布泊
2012年,與女兒勇闖墨西哥探尋瑪雅文明
2013年,與女兒自駕美國1號公路,直達北美大陸最南端;穿越加拿大洛基山脈
2014年,受寧夏電視臺邀請,自駕寧夏,拍攝《這裡是寧夏》系列節目
2015年,受水利部門邀請,拍攝廣西多地區水利風景區
2016年,與女兒自駕穿越北美最大溫帶雨林;同年到達滿洲里國門,體驗當地中俄文化
2017年,與女兒自駕美國西部大環線
2018年,自駕阿巴拉契亞山脈藍嶺公路
2019年,與女兒及團隊完成5天帆船航行
行跡超過30個國家,上百個城市,美國31個州
不報補習班、不監督寫作業,一心領著娃滿世界溜達,7年輾轉8個國家換12所學校。
除了孩子她爸,所有人都替這對母女捏了把汗“這娃不得被這媽折騰廢了?”
可你猜結果怎麼著?
女兒居然以全A成績,跳級升入世界名校!
這就是70後北京大妞肖靜的硬核育娃。“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咱中國孩子從小的“宿敵”,你總以為差距是成績、分數或能力,但很有可能差的只是一個“別人家的媽”!
01
玩是正事,考名校才是順便!
身為旅行攝影師,奔赴山海,一直以來是肖靜的熱愛,這點,從未因為角色、身份的轉變而改變。
在女兒11歲那年,肖靜得到一個去美國學習的機會。她徵求了女兒的意見,女兒彤彤欣然答應一同前往。二人說走就走的旅程,就這樣拉開帷幕。
只是兩人都沒想到,開了這個頭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倆每到一個城市,便會在當地找一所學校,然後圍繞周邊列一個打卡清單,抽空一起去旅行、拍攝、探險。探險結束,便退掉房子,處理掉傢俱,滿懷期待和興奮到一個新的城市,置辦一個新家,認識新的朋友,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
“即便浪跡天涯,只要彼此在身邊,我們覺得家就在。有時候哪怕只在某個酒店住一晚,我們也會把那當成是回家。”
女兒18歲時,兩人全球行程已達二十多萬公里。
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這樣長年累月的“折騰”,女兒的學習成績竟不僅沒落下,反而兩次因為成績優異直接跳級——8年級時自學所有文化課,高中時三年修完所有畢業學分並提前一年畢業。
最後,女兒被常青藤名校錄取,並且城市、學校、專業全是自己作主選擇。
“看過世界才有世界觀,我想讓她在上大學之前多去看看世界,然後形成自己的價值和判斷,理性地作出自己的選擇。”
女兒將7年來旅途中所學習到的能力,比如獨立思考、高效合理分配時間、規劃目標以及人際交流等,完美地遷移到了學習中。
這些轉變,並非一蹴而就。一開始,女兒不僅內向膽小,見著親友繞道走,並且,與肖靜也摩擦不斷。
02
女兒第一次失蹤,媽媽第一次道歉
“去,跟那個小男孩用英語交流!”
“要去你去,我才不去!”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網紅段子,曾真實在肖靜母女身上上演。與許多父母一樣,看到自家小孩不夠活潑開朗,不與人交流,起初的肖靜,也會著急、焦慮,會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這也險些讓她釀成大錯。
因為,女兒賭氣消失了。
“我當時懵了,明明是為她好,怎麼就惹到她了?她能上哪去?小孩要是被我弄丟了,我怎麼向他爸交代?”
尋找過程中,肖靜又氣又急又慌,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做錯了什麼。直到最後終於找到了女兒的那一刻,見她正與之前那小男孩在一起聊天。肖靜這才意識到,是自己給了小孩壓迫感,破壞了她的內心規則。
其實,孩子們本來就有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他們有能力活得自在開心,大人應該給予的是引導和尊重,操之過急,反而事與願違。
那天晚上,肖靜第一次對女兒說了“對不起”。
“當你開始能自省的時候,也是給了孩子很好的示範,她也跟著發自內心地自省、認錯,說以後再也不會不打招呼就消失。”
從那以後一直到現在,女兒雖在美國上學,但不管去哪裡都會向肖靜彙報自己的行程,因為她知道聯絡不上的話,父母會擔心。
旅遊當中的磨合,讓母女倆越來越敞開心扉,理解彼此,開啟了良好的互動模式。
03
語言不通勇闖墨西哥,女兒潛能初顯
“每一次探險,探索的不只是外在的有形空間,更是向內看到彼此身上的特質與潛力。”
2012年,世界末日論全球傳得沸沸揚揚,肖靜和女兒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準備前往墨西哥探訪瑪雅文明。
但是,兩人一句西班牙語都不懂!
“美國和墨西哥接壤,我們以為怎麼著墨西哥人也應該會說一點英語吧,到了之後才發現,當地人一句英語都不會!很尷尬,感覺被扔到了一個外星球。”
因為完全無法交流,母女二人根本找不到網上訂好的酒店。她們上了一輛計程車,給司機展示手機訂單,上面有酒店地址,結果司機還是沒有找到酒店,而且頻繁地下車問路。
肖靜有點著急了,這時,女兒冒出一句“要不讓我試一下吧”
原來女兒在學校學過西班牙語的數字1-10,訂單上的酒店電話,司機因為年紀大看不清,女兒鼓起勇氣當了回翻譯,憑記憶將數字念給司機聽。
撥通後,電話那頭果然是酒店。
“當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跟著飛了起來”在母女合著的《與你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一書中,女兒如此描述當時的心情。
“這對一個11歲的小孩,成就感會特別高,她在我們的旅途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也第一次感覺她的能力比我想象的強大很多。因為這件事,我開始看到她的自信在慢慢建立。”
04
雷尼爾雪山遇險,母女變戰友
旅行越往後,女兒在旅程中的角色與表現出的能力,愈發不可或缺。尤其雷尼爾雪山遇險,母女倆的關係更進一步,多了份“戰友情”。
“當地連日暴雨,山裡多處路段出現滑坡和泥石流,然而導航沒有更新路況,我們跟著導航在山裡開了兩小時,突然發現身處一個泥石流帶,前面的路斷了,橫著一懸崖。路很窄,但也別無選擇,只能在懸崖上調頭,很危險。”
眼看四下無人,手機全無訊號,肖靜大腦飛速運轉,首先女兒絕對不能在車裡,萬一最壞的情況發生,不能讓她跟著自己墜崖。
她不想將這種無用的恐慌傳遞給女兒,於是想了個辦法,讓女兒下車指揮自己調頭,一來,這確實是當下非常需要的幫助;二來車上少一個人的重量,底盤會升起一些,能更好開出泥潭。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合理支開女兒,讓她待在安全區域。
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女兒,開心地配合著肖靜的工作,一邊指揮、一邊清理路障。終於,經歷來回三十多次轉動,車子成功調頭脫險。
晚上覆盤時,肖靜把自己白天的決策和想法告訴女兒,女兒這才恍然大悟。
覆盤,一直是二人旅行中每天的“必修課”,只是“課堂”角色慢慢有了一些變化。
最開始,旅程的計劃完全由肖靜主導,隨著女兒的成長,旅程也轉而變成那兩個人共同策劃。到女兒17歲左右時,已經變成她才是主策劃。肖靜有意識地讓自己成為“配角”,讓女兒承擔更多職責,給她機會成長。
05
18歲成人禮,和女兒一起圓夢帆船遊
“媽媽,我想駕駛帆船環遊世界。”
17歲的女兒提出這個想法時,肖靜有點詫異,但她並未潑冷水,反而是耐心聆聽女兒的需求,詢問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女兒說,看了《白鯨記》,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對大海有了嚮往,也想要一段精彩的海上經歷。
“那你打算怎麼實現你的目標呢?”
“首先我得先學會駕駛帆船,離我們家開車兩個小時的地方就有一個帆船駕駛學校,學費、學習時間我都已經跟教練談好了。”
原來女兒在提出要求時,已經預想過後面的每一步,並且都安排妥當。制定目標、分解目標、達成目標等一系列流程,女兒已熟練掌握。
“好,我跟你一起去!”肖靜義無反顧地表達了支援,決定和女兒一起完成帆船旅行,作為給女兒18歲的成人禮。
真正到航海那一刻,二人才發現,帆船並不是浪漫的代名詞。
每天都是3小時工作、3小時睡覺的輪班;遇到暴風雨要冒著大雨吃飯;龍骨在水底下被纏住了,要潛到海底去解除;最痛苦的是暈船,吐到無東西可吐……
這些困難,都是在陸地上體會不到的。當然,在海上,也會邂逅陸地上遇不到的風景。
每天早晨,站在甲板上,迎著日出,擁萬丈霞光入懷,成群的飛魚在水面躍起,水裡海豚、水母一路隨行,晚上,枕星辰大海入眠……
整趟旅程下來,女兒的潛能一次次被激發、調動,不知不覺中,悄悄蛻變,逐漸成長為一個陽光自信、有主見的女孩,她不僅有了自己的世界,更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並且,肖靜對此,完全信任。
06
7年,和女兒一起玩著長大
7年間,成長的當然不僅僅是女兒,還有肖靜自己。
曾經有一次,在渥太華因違規停車被貼罰單,肖靜心裡一下火了,覺得很冤——明明之前問過酒店服務員說可以停、不會丟東西,怎麼才停20分鐘,就得了一罰單?
沒想到女兒來了句“人家沒說錯啊,你不但沒丟東西,還多了張罰單呢!如果你覺得罰單不合理,可以去有關部門申訴,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
女兒的幽默冷靜,讓肖靜瞬間怒氣全消。同時,也驚訝於女兒居然懂得溝通與表達,遠比發洩憤怒有效。
像這樣感覺自己“受教”的時刻,旅途中出現過太多。
“有了孩子以後,你會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會被放大無數倍,其實整個過程,與其說我在照顧她,不如說是我在她這面鏡子面前,照見了自己,是我的一場修行。”
母女二人彼此影響、彼此成就,最終,都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過三萬天,是把一天重複三萬次,還是擁有三萬個不同的每一天,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顯然,肖靜選擇了後者。她喜歡探險、旅行,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不被設定好的每一天,於她才有吸引力。
接下來,她的“探險”將投向親子領域。7年的摸索、思考與實踐,讓她明白如何才能達成一個更好的親子關係,她希望幫助更多家庭建立成員之間穩定而密切的情感聯結,激發更多孩子身上的無限潛力,讓他們自信成長。
7年20萬公里,獨自帶娃看世界
親子旅行是一種濃縮的生活方式
在美好的旅行中成就更好的教養
在路上,深度陪伴,相互成長
看世界,享生活
《與你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
文章來源於探索紀 ,作者探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