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參觀了新四軍第五師姚家山舊址紀念館,感受之一是“以紅色帶動綠色”的全域旅遊模式很成功。我們黨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百年裡,創造和積澱了豐富而厚重的紅色資源,而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對傳承紅色基因意義重大。
陳列館中,許多誕生於革命年代的歷史文獻靜靜躺在玻璃展櫃裡,接受著眾多後人的凝望和閱讀。這些紅色文獻和許多舊實物一起,記載著半個多世紀前革命的烽火歲月,當年的史實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彷彿又躍然眼前,一份份珍貴的歷史文獻勝過千言萬語。
文獻中,有的是當年的邊區教材等普通印刷品,因存世稀少而珍貴;有的是當時的各類機構所制發的檔案,手抄件、油印件等,現今已成了歷史檔案;還有的是當年的地圖、家書、信件、標語、繳獲畫報……類似文獻展品,在其他地區的陳列館中也常能見到。
不妨設想一下,全國這麼多的紅色展覽館、陳列館、紀念館,其中收藏或陳列的反映我們黨發展壯大、人民軍隊鬥爭、國家建設探索等各方面的紅色歷史文獻數量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它們分別從不同時期、不同側面、不同群體記錄、展現了中國革命鬥爭的歷程,是中國革命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正在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12月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我們應對這些歷史文獻妥善保護、充分利用,使之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成為我們增強歷史自信的依託。
《論語·八佾》有言:“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此處表明文獻的重要價值之一是“徵”,即能作為史實驗證、證明的工具價值和資訊價值。紅色革命史的“徵”與“傳”,更離不開對紅色歷史文獻的收集和保護。
保護、利用好這些紅色歷史文獻、歷史檔案,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首先應做好文獻、檔案的價值鑑定。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甄別各類文獻,結合檔案“雙元價值觀”,把特定時代的文獻放在其所處的歷史環境下研判鑑定。
其次應對現存紅色歷史文獻摸清家底,對特定區域內的文獻開展普查、登記著錄,建立資料庫。再次應採取分級保護策略,對存世稀有、具有特殊價值文獻的賦予保護優先順序,對一般性文獻則分載體妥善保護。
最後是開展對紅色文獻、紅色檔案的研究,可以借鑑檔案編研、文獻彙編的方式,開展學術研究和利用,挖掘蘊藏在紅色歷史文獻之中的資訊資源,鑑歷史之經驗,有資於今日治道。
稿源:荊楚網
作者:齊正軍(湖北省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