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萬馬渡一景。 據網路
萬馬渡是一個地名,更是一景。
沿著104國道浙江天台白鶴鎮路段一路向北,再拐入萬年山鄉道。極目處,青山疊嶂,樹木蔥蘢。越向前越了無人煙,感覺車與人被群山吞噬一般。惟有導航在不斷提醒,萬馬渡越來越近了。
萬馬渡並沒有一匹馬,也不是一個渡口,而是一溪累累的石頭。這溪處於天台山與天姥山夾峙的峽谷間。數量眾多的石頭布滿溪坑,上下足有幾公里長。有人細心觀察過這些石頭的形狀,居然沒有一塊狀如馬。只因暴雨來臨,洪水自上游傾瀉在這些巨石上,很遠就能聽到陣陣擊浪聲,真如千軍吶喊。近觀,則似萬馬奔騰,競相爭渡。這似馬非馬的磅礴一幕就被前人智慧形象地取名為萬馬渡。
山間的天氣說變就變,剎那間下起了小雨,深邃的溪谷上空騰起了層層白霧。我攀上一塊大石頭,居高臨下看,只見這些不規則的石頭經數年沖刷,變得光滑黝亮。絲絲細雨斜落,石頭像匹匹飢渴的戰馬,迫不及待地吸附進去,不一會兒,就飽脹起來,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風時疏時驟地捲起,霧氣越來越重。鎖釦在巨石上,“萬馬”變成了“萬獸”:有的如低頭飲水的老牛,有的似引頸啼鳴的公雞,有的像翹首欲縱的青蛙。總之,大石有大的雄姿,小石有小的嬌媚,本就鬼斧神工的萬馬渡在霧靄中愈發夢幻多變,讓人歎為觀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曾在天氣晴好時爬過萬馬渡,遠遠看見明朝吳獻臺榜書“萬馬渡”石刻。而這些黑亂石“如羊跪乳、如犢牴牾”,使人腦洞大開。同樣的萬馬渡,在晴天和霧天產生了不同的美。
至於萬馬渡的由來,有仙人造設、地震形成、泥石流所致等說法。後有科學家經考察,認為萬馬渡是第四冰川遺蹟。如今,相鄰的天台縣、新昌縣都想發展萬馬渡旅遊。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萬馬渡會像壺口瀑布一樣吸引眾多遊人。
蜿蜒回去的路上,飽覽美景後感到異常輕鬆。導航也恰好傳了一句:走過所有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而此時,霧靄正慢慢在萬馬渡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