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應習文
繼1月17日央行調降MLF利率後,今天上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跟著調降,而且是時隔一個月後連續第二次調降。調降後,1年期LPR為3.7%,較上月調降10bp,5年期以上LPR為4.6%,較上月調降5bp。
下面針對本次降息,回答十個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問題。
問1:什麼是MLF和LPR?
答:LPR是英文“Loan Prime Rate”的縮寫,被稱為市場報價利率,是央行於2013年10月開始設立的。目前LPR由18傢俱有代表性的銀行參與報價,並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取算術平均計算得出,每月20日對外公佈,作為銀行貸款利率定價的主要參考標準。
MLF是英文“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的縮寫,學名“中期借貸便利”,俗稱“麻辣粉”,是央行於2014年9月創立,向市場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一種貨幣工具,由央行向符合條件的銀行招標開展,需要高等級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MLF的利率一般被視為中期政策利率。
通俗地說,LPR是銀行貸款利率的一個基準,比如你去銀行申請按揭貸款,那麼貸款的利率,是在LPR的基礎上進行加點構成的。而MLF利率則是LPR的基準,疊加起來就是“基準的基準”。MLF利率由央行決定,而LPR則是市場報價決定的,因此MLF和LPR兩者在一起,構成了既能體現央行引導,又能體現市場化因素的利率體系。
目前,這套利率機制已經基本替代了原先大家所熟知的“貸款基準利率”,央行以後加息或者降息,都沒“貸款基準利率”什麼事兒了,而是看LPR和MLF利率的升降。
問2:LPR是如何決定的,和MLF利率是什麼關係?
答:LPR是18家報價行,根據各自對最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進行報價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LPR是市場化的。比如經濟不好,來貸款的優質客戶少了,那麼銀行就會根據市場供需,把對最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下降一些,以吸引更多客戶來貸款。這樣,報價行就會降低當月的報價,造成LPR的下調。
但同時,LPR又受到政策利率的影響,因為LPR在報價時,不是直接報一個利率,而是在MLF利率上進行加點,所以是要參考MLF利率的。如果央行下調了MLF利率,那麼原則上說,只要不是市場情況恰好要升利率,報價行應該對LPR進行下調。
本次LPR下調,就是1月17日央行先下調了MLF利率,釋放出了降息訊號,因此今天LPR也如期下調了,體現的更多是政策引導。而去年12月20日,LPR“意外”下調了5bp,由於當時MLF利率並未先行下調,體現的更多是市場因素。
問3:連續兩個月降息,是不是央行又開始印錢大放水了?
答:不是。
我國當前的貨幣政策依然堅持穩健的基調,央行會根據實際的經濟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時,央行為此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絕不是“大水漫灌”。
如果大家理解上的“大水漫灌”是參照2008年我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四萬億”時期,那麼目前的貨幣與信貸形勢可以說遠沒有達到“大水漫灌”的標準。
首先,我國最新一期的廣義貨幣(M2)餘額增速只有9%,低於2021年的名義GDP增速,所以當前M2比GDP是下行的。而2009年我國的M2同比增速達到了28%,當年名義GDP只有9%,M2比GDP是跳升的。
其次,2021年我國的貸款餘額增速是11.6%,而2009年則達到31%,目前遠沒有達到當年的“寬信用”水平。
再次,目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相對穩定,2021年僅擴大了2%。相比之下,2009、2010年央行資產負債表分別擴大了10%和14%。可以說,疫情以來我國央行的擴錶速度與歐美日央行的瘋狂擴張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2009年是“寬貨幣+寬信貸+寬財政”三管齊下,而目前僅僅是貨幣適度寬鬆,信貸需求尚且不足,財政政策相比2020年疫情期間還有所收斂,完全談不上“大水漫灌”,因此大家不用過度擔心。
問4:這次降息會引發通貨膨脹嗎?
答:通貨膨脹的成因很複雜,有需求推動型通脹、成本拉動型通脹、輸入型通脹等等。貨幣因素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降息確實會抬升通脹,但不能從單一因素考慮,需要結合具體經濟中的主要矛盾進行分析。
和全球通脹不斷升高所不同的是,我國當前通脹壓力比較溫和。這是因為,在新冠疫情中,我國嚴格的防疫政策保障了產品的供給,而疫情對我國的消費需求產生了抑制,所以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就不容易上升。反觀全球,疫情蔓延使得全球供應鏈受阻,產品供給受到很大影響,但防疫寬鬆加上大肆印錢,社會需求反而恢復很快,因此通脹自然就很高。
所以相比之下,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貨膨脹,而是經濟下行和就業壓力增加,這需要透過降息來刺激有效需求。
問5:本次降息觸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一是目前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依然偏弱。從去年12月份的資料來看,企業貸款特別是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反映企業投資缺乏信心;居民短期貸款乏力,則反映消費者信心不足。新增貸款中票據佔比升高,反映銀行貸款額度剩餘較多。貸款定價是供需兩方面決定的,當前銀行間流動性較為充沛(貸款供給多),而實體經濟不願貸款(貸款需求少),那麼按照市場均衡的原則來說,價格(即貸款利率)就應該降。
二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依然偏高,存量貸款的還款壓力也偏大。受疫情衝擊、房地產低迷等多方面內外部因素影響,當前整體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實體企業經營壓力增大,融資成本和債務壓力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本次降息,一方面可降低新增貸款的成本,另一方面存量的浮動利率貸款可以透過調息減輕債務壓力。
三是降息的約束空間暫時開啟,需要政策及時把握。目前美聯儲還沒開始加息,市場預期3月份加息機率很高,一旦美聯儲加息,我國降息的空間就非常受限了。同時,近期通脹壓力下降,12月CPI和PPI同時下降,其中PPI降幅還超市場預期,也給降息提供了空間。
問6:為什麼這次除了調整1年期LPR外,還調整了5年期的LPR?
答:不得不說過去5年期LPR下調次數明顯少於1年期LPR,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防止房價上漲。但是,目前我國中長期貸款餘額是短期貸款的2.5倍,意味著5年期LPR對經濟的影響其實更大,如果只調整1年期LPR,影響是相對有限的。
在去年12月份單獨下調1年期LPR後,市場對於5年期LPR調整的呼聲很高。一方面,如果這次不調整5年期LPR,那麼和1年期LPR的期限利差就會拉大更多,使得政策利率更加陡峭,可能阻塞利率由短期向長期的傳導,也不利於降低長期資金成本。另一方面,當前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不足是突出問題,而中長期貸款成本影響中長期投資需求,包括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裝置投資等,對經濟的長期穩健增長十分重要。
問7:5年期LPR下調,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
答:2021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可以說是急轉直下,上半年主要城市在疫情緩解後迎來需求爆發,房價上漲壓力很大。各地土拍市場一片火熱,地產銷售同比增速大幅提升。不過下半年隨著各項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風雲突變,不少房企暴雷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房地產銷售、投資、開工、土拍明顯下滑,政策重心轉向妥善處置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良性迴圈、健康發展。
本次下調5年期LPR,相當於改善金融供給,於上游可以降低房企債務壓力,於下游可以提升剛需購房需求,有助於房地產市場實現“軟著陸”。但是也要看到,本次降息與“房住不炒”的基本方針並不矛盾,首先,本次5年期LPR下調5個bp,幅度小於1年期LPR,可能仍有房地產方面的考慮。此外,若是部分重點地區重現漲價苗頭,依然可以透過因城施策的各項措施進行對沖。
問8:下調LPR對整體經濟和個人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答:一是本次下調LPR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減輕中小企業、服務業的資金端壓力,因此對於相關從業者來說,能夠緩解一些經營壓力。對於週期性行業來說,由於受宏觀大環境影響比較大,也會從“降息”中受益。
二是對資本市場來說,“降息”是一個利好訊息,不過由於MLF利率調降後,市場對於LPR的調降早有預期,所以利好效果或不明顯。
三是對人民幣匯率來說,目前美國退出寬鬆步伐加速,2022年可能會有三次左右加息,中美利差面臨收窄,人民幣匯率強勢或告一段落,不過倒是有利於出口。
四是對於個人來說,由於5年期LPR也下調了,意味著房貸利率的下調。對於新申請房貸的居民來說,新貸款合同的利率將參照新的LPR進行加點。而對於存量的房貸,如果是浮動利率,且執行的是目前較為普遍地按自然年調息,則需要從2023年1月1日起才能享受降息帶來的利息支出變化。
問9:5年期LPR下降5bp,對應房貸月供可以下降多少?
月供下降具體多少,與貸款合同上的利率是在LPR基礎上加點多少有關,加點越多,月供減少越多。同時也和貸款剩餘期限有關,剩餘期限越長,月供減少越多。
舉個例子,100萬貸款,合同利率為LPR,沒有加點(利率由4.65%變為4.6%),那麼對應貸款剩餘期限為10、20、30年時,月供減少分別為24.19、27.15和29.92元。
同樣100萬貸款,如果合同利率為LPR+30bp(利率由4.95%變為4.9%),那麼對應貸款剩餘期限為10、20、30年時,月供減少分別為24.39、27.53和30.43元。
總體來看,本次LPR調整,房貸每100萬元的月供減少量,大部分落在23~31元區間。
問10:未來還會繼續降息嗎?
答:1月18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要“靠前發力,前瞻操作”。我們認為當前貨幣政策的發力,確實有靠前發力和前瞻操作的考慮。一方面2022年後期經濟壓力可能比較大,儘管目前還沒太多具體資料顯現,但貨幣政策已經前瞻性啟動了。另一方面由於美聯儲3月份加息機率升高,後期我國貨幣政策空間會被壓縮,所以也需要前瞻性啟動。
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一季度再次降息的可能。我們認為,如果出現以下“小機率”情況,仍會顯著增加繼續降息的可能性,一是年初各項宏觀經濟資料表現較差;二是房地產風險出現擴散;三是全球金融市場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崩盤,美聯儲推遲加息,國內金融市場也受到波及;四是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或是CPI、PPI出現大幅下行;五是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顯著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