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邊,一對父子在釣魚。父親很快就釣到了好多又大又肥的魚,但是過了很長時間兒子還沒有取得戰果。於是兒子問父親:“爸爸,你給魚兒們吃什麼了,為什麼它們那麼喜歡你?”“我給它們吃蚯蚓做的魚餌啊”,父親回答道,“魚最喜歡吃蚯蚓了,所以很快就能上鉤。”兒子又問:“那麼魚不喜歡吃巧克力嗎?我給他們送去一大塊兒巧克力呢!”父親笑著答道:“巧克力是你喜歡吃的,而不是魚喜歡吃的呀,難怪你釣不到魚,原來是用錯了魚餌。”
魚只有看到自己想吃的餌料才會上鉤,所以釣魚時應該在餌料上多下些工夫。銷售跟釣魚一樣,客戶永遠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才去購買,而不是因為你在推銷才去購買,所以要想把產品銷售出去,關鍵是要弄清楚客戶的需要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感受:當別人幫我們解決了問題,滿足了我們的需要時,我們會心存感激,反過來願意成全對方;但是如果我們心裡覺得人家在強迫我們的時候,我們肯定不願接受對方的任何東西。客戶也是一樣的,所以,銷售員要想成交客戶,必須像客戶那樣思考,弄清他們真正需要什麼,這樣在推銷產品時才能有的放矢。
相信下面這個故事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發:
一個老太太去市場買水果。
她走到第一個商販面前,問道:“你的蘋果怎麼樣啊?”商販回答說:“我的蘋果個個保甜,不甜不要錢,買幾斤吧,大娘……”
老太太搖了搖頭,向第二個攤位走去,又向這個商販問道:“你的蘋果怎麼樣?”
第二個商販答:“我這裡有甜的和酸的兩種蘋果,請問您要什麼樣的蘋果啊?”
“我要買酸一點兒的。”老太太說。
“我這邊的這些蘋果又大又酸,咬一口就能酸地流口水,請問您要多少斤?”
“來一斤吧。”老太太買完蘋果又繼續在市場中逛。
這時她又看到一個商販的攤上有蘋果,又大又圓,非常搶眼,便走過去問水果攤後的商販:“你的蘋果怎麼樣?”
這個商販說:“我的蘋果當然好了,請問您想要什麼樣的蘋果啊?”
老太太說:“我想要酸一點兒的。”
商販說:“一般人買蘋果都想要甜的,您為什麼會想要酸的呢?”
老太太說:“我兒媳婦懷孕了,想要吃酸蘋果。”
商販說:“大娘,您對兒媳婦可真體貼啊,您兒媳婦將來一定能給您生個大胖孫子。前幾個月,這附近也有兩家要生孩子,總來我這買蘋果吃,您猜怎麼著?結果都生了兒子。您要多少?”
“那我再來二斤吧。”老太太聽了商販的話,高興得合不攏嘴了,便又買了二斤蘋果。
商販一邊稱蘋果,一邊向老太太介紹其他水果:“橘子不但酸而且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有營養,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好處。您要給兒媳婦買點橘子,她一定愛吃。”
“是嗎?好,那我就再來二斤橘子吧。”
“您老真好,您兒媳婦有您這樣的婆婆,真是好福氣。”商販邊給老太太稱橘子,邊說:“我每天都在這兒擺攤,水果都是當天從批發市場運回來的,保證新鮮,您兒媳婦要是吃好了,歡迎您再來。”
“行,以後我就來你這兒買水果。”老太太被商販誇得高興,一邊付賬一邊應承著。
故事中三個商販都在賣水果,但結果卻不同。
第一個商販沒有探詢老太太的需求,便試圖向老太太推銷自己的甜蘋果,結果失敗了。
第二個商販雖然注意到要探尋客戶的需求,並賣出了一斤酸蘋果,但是並沒有賣出其他水果。原因在於他雖然探詢到了老太太想買酸蘋果的需求,但沒有挖掘到為什麼要買酸蘋果的更深層次的需求。
第三個商販充分挖掘了老太太的需求,瞭解到老太太買酸蘋果的原因是想給懷孕的兒媳婦補充營養,自己好能抱上孫子。據此,商販站在老太太的角度考慮問題,向她講述來自己這裡買水果的兩家都生了兒子。並且考慮到孕婦最需要營養,所以應該給孕婦挑選維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因此他又向老太太推薦富含維生素的橘子。這樣,第三個商販不但賣出了蘋果,而且還賣出了橘子。不僅如此,他又趁機告訴老太太自己每天都在這裡賣水果,並且水果很新鮮,這樣就為下一步的銷售做了準備。
從三個商販銷售水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金牌銷售的第一個心理營銷策略:時刻以客戶為中心,把握客戶最迫切、最深層次的需求。讓客戶感覺到我們是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在推銷自己的產品。
記住:釣魚時用的魚餌,不是您所喜歡吃的東西,而是魚最喜歡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