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號,難得一年提前放假了。這麼多天假,想想都美。早上吃完早飯,領導也沒管我,7:50悠哉悠哉回鄉下,路過漁具店,搞了2塊錢紅蟲。因為臨時下來,沒隔夜窩,河裡釣沒什麼信心,想想好久沒去村上的菜地去轉轉了。自從疫情後,村上不釣魚的人,閒著把菜地幾個野塘都抽乾了,我也2年沒來光顧了。
說幹就幹,步行2里路,一路滿滿的回憶。這幾個都是以前上大板鯽的地方,只有大蒲草塘因為草都快長滿了,避過一劫,但也被小小的洗劫過,因為草太多,淤泥又深,只有西面一半被抽乾捉過魚。另外2個塘就沒這麼幸運了,不過沿著塘邊走了一圈,邊上有被踩踏的痕跡,看來經過2年修身養息,裡面又有點貨了。幾個野塘都打了2—3個窩,哪怕釣不到,也當養魚了,陪伴了這麼些年,已經有感情了。打完一圈窩,也10點多了,回家休息,吃完午飯再來作釣。
時間1月22日,陰,氣溫3~8℃,東北風2級,14米傳統竿,0.6通線,3號袖朝天鉤,自制酒米窩,紅蟲餌。
吃完飯休息了一會,12點多才出門,在菜地作釣,節奏也慢了點。先到大蒲草塘試釣了會,也不知道情況咋樣,結果只有小麥穗鬧鉤,地下爛蒲草葉很多,掛了幾次,還好鉤線都沒事,換到堂哥塘裡,換了副線組,因為他裡面有放一些家魚,萬一碰上怕3號袖拿不住,換了4號袖0.8線,結果沒見著口,準備逗釣的時候,提上來幾條小鯽魚。能明顯看到頓口時,提竿,結果是小黃軍。也不知道自己是啥心態,只要有放養的塘,釣著就提不上興趣。到第三個塘,幾個窩點試了一圈,沒口。再回大蒲草塘,這也是以前固定的戰略,哪個先來口,就在哪釣,以前裡面都有大板子的。
再回來下鉤就見著有動作,先點了一下,略等幾秒,沒下一步動作,提竿逗一下,鉤到底後,立馬連續點動,緩緩送出半目,提竿,中魚。久違的黃金鯽,個頭雖然比不上以前,但這皮毛看著就舒服。換好紅蟲,繼續下竿,鉤到底後直接點動點動又送漂,再中,又一尾黃金鯽上岸。這就是菜地的魅力,夠野,夠暴力,只要鯽妹來了,沒那些虛頭巴腦的假戲,直接乾飯。下鉤,再中,再下鉤,再中,就是這麼給力。連上5條後,一個一目大頓口,接著黑漂。經常野釣的釣友應該知道這是啥了吧?趕忙起竿,還是掛上蒲草葉了。這些蒲草年復一年,爛了再長,長了再爛,水深以前有米把深,現在只有70—80公分。如果是鯽妹,還比較溫柔,沒那麼狡猾,碰上麥穗,不費掉副把線組,都對不起它。不過今天運氣還不錯,蒲草葉腐爛的夠徹底,用力一抖後,竟然扯斷了,線組保住了。有麥穗進窩,鯽妹就沒了,或暫時離開了,我也趕緊見好就收。
最終魚獲,斤把魚。欣慰的是,菜地資源還在,以後外面釣不著魚時,還可以回來轉轉。休息時間還長,後續在慢慢和大家分享。最後感謝各位觀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