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的鐘聲敲響2022年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無房人的面前:新一年裡,樓市會走向何方,房產價格會繼續回落還是會重新崛起?這個問題之所以如此關鍵,是因為關係到新一年該不該買房的事情。
房地產市場上,有人看漲,有人看衰。
例如中國城鎮研究專家李鐵、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董藩、經濟學者孟曉蘇等人,都是典型的“看多派”代表人物,他們經常以“房產會繼續上漲”的觀點來勸說無房人要趕緊買房、儘早出手。例如北師大教授董藩的經典言論就包括“城市化依然會帶動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未來還有超過4億人進城,所以城市的房產潛力巨大。”與此同時董藩教授和李鐵專家還直言不諱稱“買房其實就是在為GDP做貢獻,所以買房等同於愛國行為”。
或許有人覺得很牽強,但是董教授等這些專家卻能說得頭頭是道,讓無房人感覺信心爆棚。被稱為“中國房改之父”的孟曉蘇也同樣認為,現階段其實根本就看不到房產價格下滑的因素出現(孟曉蘇的言外之意是,樓市上升的機率仍然較大)。
為什麼這些“專家學者”們都紛紛認為城市的房產依然具備強大的潛力呢?核心因素其實只有一條:城市化,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普遍超過75%以上,日本更是直接達到了90%高階水平。2021年底,我國的城市化率還只有64%出頭,按照過去20年的城市化增長速度,從64%提升至75%的門檻值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城市化的關鍵考量指標便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轉換為城市人是題中之意。
試想一下,在4億人進城的情況下,未來將為城市提供多大的購房需求呢?結果顯而易見,董教授、李鐵等表示,今後大城市的房產漲勢不容小覷,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大城市的房產價格或超過80萬元/平米,所以他們建議,買房一定要趁早。
那麼,現實的情況真的如專家們所說的那樣嗎?或許剛好相反,從2016年“住不炒”提出之後,各大城市的樓市調控就愈演愈烈,在一城一策的調控加碼之下,樓市高熱的勢頭被徹底摁住。尤其是進入到2020年之後,隨著央行“3+2”信貸融資的收緊,房地產的資金流開始大幅度縮減,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購房者,都陷入到了尷尬的境地,房企們不打折房子銷售不掉,購房者們面對打折紋絲不動,全部隱遁了。
2021年之後,房地產市場有多冷?咱們通過幾組資料可以看出來。
1、房企銷售下滑。根據克而瑞資料顯示,2021年百強房企的全口徑銷售額12.6萬億元,同比下滑3.2%,這是自從2014年開始有資料顯示至今,第一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大型房企的銷售額下滑尤為明顯,例如恆大全年大約為4430億元,下滑39%;時代銷售預計為956億,下滑幅度為5.7%;建業地產銷售大約601億,同樣下滑了12%。
2、土拍市場同樣不佳。受到調控和銷售降溫的影響,40個城市的土地拍賣溢價率呈現出歷年來的低位執行態勢,全年土地拍賣的溢價率只有10%,是10年來的新低水平。其實這一點都不出乎預料,在集中供地的新規則下,房企們手上的資金並不多,而且新房庫存堆積的情況下,回款週期拉長,根本沒有多少錢可以拿出來用於買地。
3、房產銷售價格也回落。根據中國房產指數系統百城房產價格指數顯示,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的價格出現收縮走向,2021年百城新房銷售均價漲幅2.44%,7年來的低谷狀態,比2020年收窄1.02個百分點。百城二手房價格上浮3.27%,除了在3-4月份短暫上浮外,下半年到12月持續收縮。
結果顯而易見:
開發商手中的新房銷售價格在回落;房東們手中的二手房價格也在回落。
有2個例子管中窺豹。
1、二手房已經降到5年前價位,還是無人接手。鄭州的李女士,曾經是開服裝店的小老闆,服裝店位於一所大專院校的門口,長期以來,依靠賣低廉的服裝給學生賺取一點微薄的利潤。然而近些年來隨著電商的興起,線下服裝店的生意開始江河日下。
雖然說服裝店利潤微薄,但是多年來李女士也積攢了幾十萬元,面對服裝店生意不佳、門面租金上漲的壓力,她最終選擇關閉服裝店,然後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了人人都在從事的一項活動——炒房。50萬元為首付款購買了一套價值120萬元的房子。原本指望依靠這份資產帶來一些增值的,然而2021年之後,二手房卻一蹶不振,李女士說自己這房子掛牌價已經回落至5年前了,還是無人問津。
2、有房降1800元被“改正”,房子真不能下跌?
根據《澎湃》的報道,江蘇徐州前期就出現了“開發商折價,最後被要求改正”的資訊。根據當地的房產中介說,有一個本土的房地產開發商樓盤長期以來銷售不暢,所以推出了一大批“折價房”,對外的銷售價格很便宜(要比原來的備案價低得多,原價7200元,工抵房為5388元),之所以打出“工抵房”的名義,關鍵是不能明目張膽地打折。
可以看出,工抵房直接把原來的銷售價格拉低了1800元/平米,市場上各路購房者評論不同,還沒買房的人感覺抓住了上車的新契機,而已經購房的人則不願意了,一位名叫“大黑土”(化名)的購房者說,自己幾個月前在這個樓盤買房時單價7000多元,現在直接降低至5000多元,短短几十天時間,自己的房子就縮水了近十萬元。
最終,這個“暗地裡打折”的情況被已經購房的人反饋到了房產局。經過有關部門的調查給出結果,開發商採用“工抵房”的名義進行變相過分打折,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隨後,被要求“改正”,對已經按照“工抵房”銷售的房子,全部進行退房和補償,價格重新調回原來的價位。
為什麼不允許“折價”?專家:降價有損剛需的利益。
很多吃瓜群眾感覺疑惑了“一直以來,咱們都在持續摁壓房產價格,是為了讓房產回落,現在終於打折了,反而說損害利益,是不是違背常理?”房產學者馬光遠做出過解釋,馬光遠說到,房產的本質是維持穩健發展,過冷過熱都不好。馬光遠直言,現在樓市入冬,如果繼續澆冷水,則可能冰封,所以馬光遠認為,適當的“救市”是恰當的行為。
西南財經大學曾做出過一項《家庭金融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給出資料,在購房意圖中,超過85%的人買房的第一目的是為了增值,只有15%的家庭買房是為了純居住,可見多數家庭對房產價值看得“很重”,所以隨便折價,其實是對剛需已經購房者的不利行為。
話題:對於“不允許打折促銷”的情況,你怎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