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年時間中,房地產成為了老百姓最愛投資的理財產品。1998年第1次房改全國平均房價還不足2000元每平米,如今全國平均房價已經突破萬元每平米。房價漲幅達到了足足5倍有餘,根據資料顯示4個一線城市平均房價6.5萬元每平米,房價突破2萬元的城市有20個,房價突破1.5萬元的城市有34個4座一線城市,購房門檻分別為617萬、613萬、580萬、359萬;二線城市平均購房門檻超過300萬,5座城市購房門檻價格分別在200~300萬,9座城市購房門檻100~200萬;8座三線城市購房門檻105~313萬,早期購買房產的人掙得盆滿缽滿,甚至有部分人在房地產上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
幾組資料明確體現出,國人對於房產的投資是非常的熱愛的:
首先《胡潤財富報告2020年》,中國千萬富翁群體中有15%是靠炒作房產獲得的;
其次,央行報告中顯示,2019年城鎮居民戶均總資產317.9萬,家庭資產以實物為主,房產佔比高達70%。
再次,根據易居研究院資料顯示,房產投資比例高達75%,雖然近年來有所下降,但比例依舊佔比高達40%。
最後,根據央行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達到了96%,戶均1.5套擁有一套房產的家庭佔比58.4%,擁有兩套住房家庭佔比31%,擁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高達10.05%,也就是說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家庭高達41.5%,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均為2.86戶每戶,所以一個家庭能住兩套及以上的房產嗎?
房產除了高額的投資回報比例以外,還存在了資源整合的作用,過去房產只是解決住房用途,如今房產解決愛情、婚姻、教育、醫療、戶籍金融等各方面的屬性,沒有房產就站不穩腳跟,租房子只是可以解決住房問題,但不能解決資源上的問題。
面對動輒幾萬元的房價,當代年輕人真的挺無奈的,根據易居研究院公開的資料顯示,全國百城房價收入比達到了12.9,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更是高得恐怖,深圳41.2,超過30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廈門、三亞,無論是從平均房價還是城市房價,都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國際標準線。
每次老百姓覺得房價會出現下滑,結果房價都逆勢增長,讓老百姓似乎感覺房價真的不會下跌:
2003年,經歷非典後經濟出現暫停,短期內需要恢復經濟利用房地產刺激經濟增長,土地供應鏈收緊,購房政策寬鬆,瞬間樓市又迎來了爆發式地增長。
2008年次貸危機,受到美國樓市的影響,國內工廠以及實體行業都受到了巨大沖擊,隨後國家為了恢復經濟,放水4萬億到市場,並確立以基建領域為標準。09年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飆升至10萬餘家,更多資金流向房地產,房地產也成為了國內主要經濟主體之一。
2015年房地產一發不可收拾,回想整個2014年,銷量不斷下降,庫存量持續增加,整個市場好像撐不住了,為了刺激市場恢復,只能透過去庫存、棚改,銀行降息等一系列政策,結果房地產迎來新一輪上漲。
2015年春節,東莞臨深片區,絕大部分樓盤房價都是在8000~1萬元每平米,到了國慶後平均房價已經上升到了1.5萬元每平米,有部分小區已經攀升至2萬元,在短時間內房價出現如此大幅度的增長,不少人都覺得不合理等等再買,結果2021年房價已經攀升到了3.4萬元每平米。
2020年整個樓市還是處於瘋狂狀態,讓不少購房者也覺得應該還能持續購買,東莞整體漲幅47.8%,深圳整體漲幅37.6%,廣州、合肥、杭州、西安、成都、上海、北京等多地城市,房價漲幅都高達10%,2021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房價普遍還在持續上漲。杭州一度出現了10萬人搶房,不少購房者又充滿了希望,整個市場像極了2016年的局面,不少搶到房產的人群還在沾沾自喜,房價應該能上漲10% 、20%甚至是30%,結果市場發生了變化。
只漲不跌的時代似乎成為了過去式,進入到2021年下半年以來,整個房地產迎來了180度大轉變,9月新房成交單價9757元每平米,迎來近77個月房價首次出現下滑,隨後幾個月房價還在持續下滑當中,實現了4連跌。特別是11月、12月二手房市場成交量下滑超過90%,新房市場下滑超過80%。
以目前的局面去觀看樓市出現了極度蕭條,面對買房購房者又猶豫了,今年不買房,5年後是“寶”還是“草”?
1、整體經濟看似恢復,實際還是處於低迷
2021年江蘇和廣東兩大經濟省份的GDP初步預算已經出來了,整體的資料看上去挺不錯的,但是GDP並不代表就是老百姓口袋資金。特別是進入到下半年以來,大家感覺整體特別困難。
58同城安居客發起了購房調研中心資料,整體購房信心指數持續下滑65%的購房者認為,在政策調控力度持續需要下,未來絕大部分人都不急於購買房產,先觀望市場,再做出打算。
2、政策比想象的還要厲害
根據中原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樓市調控次數652次,三道紅線、兩道紅線、二手房參考指導價、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等眾多政策的影響下,樓市呈現出相對較弱的趨勢,另外學區房被受到重點的壓迫。
深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等多個地區,學區房降價百萬已經是平常的事情了。
2022年買不買房馬光遠,一句話說透:2022年不買房,5年後城市會兩極分化意味著“寶”和“草”同時存在,並且房價迎來爆發式反彈並不太現實,因為此次的調控放鬆跟過去的不同,整個市場大環境而言,市場政策的放鬆更多是為了幫助房地產企度過此次難關,也就是說房地產市場不能出現過冷或者過熱。
未來城市間的分化會加劇,位於中心區、人口增量、經濟發達、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強二線城市,房價還是保持相對穩。對於那些三無城市的房地產只能是迴歸到居住的屬性,也許說房地產的附加值基本上都體現不出來了。
央媒新華社和經濟日報也發文定調:謹防樓市價格大起大落,穩定樓市才是理想狀態,既要壓制房地產市場泡沫,又要防止大漲大跌,維護剛需購房者合法權益,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努力實現人人住有所居。
2022年的房價基本上也定調,各大機構給出相關預測:
易居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時間房價會呈現出弱勢狀態,整體房價由漲轉為跌下降1%,創下本世紀以來最大“拐點”。
社科院釋出《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1~2022)》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在-3%~3%,房產銷售面積在-1%~-5%,房地產開發增速2%~5%,2022年樓市先是呈現出降溫狀態,然後拉高,最後走平,房地產相關指數會在第四季度逐步迴歸到正值狀態。
中指研究預測,2022年商品房銷售價格會結構性上漲2%~3.5%,結構性更多的只是未來土地結構不斷最佳化,大城市聚集大量人才,房價就有上漲空間,對於三四線城市更加傾向於穩中有降狀態。
你覺得2022年是否該下手購買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