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班牙的皇室夫婦共同揭開了
Fitur(1月19日-23日)的序幕,
本屆展會的主題為
“安全,健康和可持續”。
西班牙阿拉貢旅遊局
帶來了一個大驚喜,
沉寂了50多年的
坎弗蘭克國際火車站
(Estación Internacional de Canfranc)
將重新恢復光彩。
這是一個位於海拔1194米處的建築, 一座集不同建築風格於一體的輝煌瑰寶。這裡是穿越比利牛斯山脈的邊境口岸,連線著西班牙和法國。
而這座火車站的身世,可以套用中國的一句古話形容:“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 1915年,火車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施工。
- 1925年,跨時10年,最終建成。
- 1928年7月,由阿方索十三世國王揭幕並投入使用。
- 1931年9月,一場意外的火災使得建築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火勢從大廳開始,然後蔓延到圖書館,摧毀了整個車站的餐廳,最後波及到了木質天花板。
-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車站被國民軍控制,而連線它和法國的隧道被圍起來,防止來自鄰國任何形式的滲透。這是車站第一次的關閉。
- 1939年重新開放運營。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直至戰爭末期,德國納粹國防軍在車站的法國一側,與接管西班牙一側的軍隊時不時產生摩擦。
- 1941年,西班牙方面將運營權轉到了RENFE手中。法國部分在二戰結束後,轉到了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
- 1945年由於兩國政府存在分歧,因此至1949年期間再次中斷。
- 1970年3月27日,由於L'Estanguet橋倒塌,導致一輛法國貨運列車脫軌,導致又一次的關閉。
這便是這座命運多舛的火車站至今的歷程。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她獲得了“世界最美廢墟”這一印記。
從建築的角度來看,火車站外觀仿照19世紀的法國宮廷建築。呈現出一種古典主義風格,採用不同的材料組合:混凝土、石頭、鐵和玻璃,這就產生了一種有趣的色度變化。
這是一座修長且具有對稱結構的建築。側面長241米,每邊有75個門。
古典主義壁柱和裝飾風格的木製品相結合,形成一個奢華的空間,主體是一個由大型鑄鐵穹頂覆蓋的中央大廳,這也是當時售票處所在地。
不同的區域(售票處、海關、酒吧、酒店等)在結構和裝飾上都有明顯的區別。
除了法國建築特色外,屋頂上覆蓋著來自塞戈維亞伯納德斯村採石場的石板。
從外觀上看,主樓有一個四坡石板的弧形屋頂,其側面有四個金字塔形的尖頂。半圓形的拱門朝向火車軌道。
車站所有房間都有法語和西班牙語的雙語標誌。工作人員一半是法國人,另一半是西班牙人,車站本身雖然位於西班牙境內,但具有治外法權。
法國一側使用歐洲軌距(1435毫米),以1500伏直流電進行電氣化。另一側是西班牙軌距(1668毫米)。鑑於兩國的軌道軌距不同,所有貨物必須從一個軌距的列車上轉移到另一個軌距的列車上才能繼續運輸,乘客也是如此。
而就是因這一特點,坎弗蘭克火車站還有一個外號“間諜火車站”。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