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前怕雪大,如今怕雪小”(引題)
冰雪旅遊“出金出銀”(主題)
敦煌飛天、東北猛虎、鳳凰展翅、速滑小將……湛藍的天空下,在第34屆太陽島雪博會景區,一座座潔白精緻的雪雕折射著耀眼的陽光,猶如漢白玉雕塑一般誘人。往來遊客駐足觀賞、留念,讚歎美輪美奐的冰雪藝術。
“冰雪遇上藝術,正在煥發無盡的生命力。”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蘭峰說,冰雪是“冰城”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經過幾十年發展,它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IP”。
冰雪產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樊兆義記憶裡,“過去,雪就是災”。
在張廣才嶺的山路驅車行駛,車窗外,是白綠相間的林海雪原,一眼望不到邊。樊兆義的家就在這山裡。
“我家這兒叫黑龍江省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過去大多數人都以伐木為生。”指著家門外的山巒,樊兆義說這裡植被茂盛,樹木似乎多到砍不完。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雙峰林場每年積雪日可達180天,年平均降雪厚度2.6米。“以前因為雪大,運送木頭十分困難,林業工人最煩的就是雪。”樊兆義至今還清楚記得被大雪封住家門的無奈。
“我們這裡雖然雪大,但是降雪隨物具形,千姿百態,很好看,當時鼓勵大家搞旅遊,我是第一批開民宿的林業工人。”回憶2002年,樊兆義記憶猶新。
隨著來到雙峰林場的人越來越多,林場被賦予了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雪鄉”。“第二年民宿就見了收入。”樊兆義投入的一萬多元沒有打水漂,同批開民宿的十幾戶人家一同起了示範效應。
“一開始是翻建自己家的老房子,就3個房間,1個廚房。”樊兆義指著身後的走廊說,前幾年投入了400多萬元建起像樣的民宿,有30個房間。
如今,從林場退休的樊兆義,冬天是民宿老闆,夏天則和家人去外地旅遊,上山砍木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現在就怕不下雪。”他說。
目前,雪鄉擁有的經營主體已超過200家,旺季時一床難求。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書賓說,雪鄉景區以雪聞名,這片冰天雪地被中外遊客青睞,昔日林場正變為火熱的旅遊勝地。
1995年,45歲的大學教師王成揹著二手滑雪板,踏入了張廣才嶺。望著眼前的林海雪原,王成興奮至極,迫不及待地從高山上滑下。他滑下的地方後來被很多人熟知,這就是如今的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
20世紀90年代,滑雪在國內只是極少部分人的運動專案,但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冬季運動賽事落地國內,人們發現,雪不再是負擔,林海雪原獲得了另外一張名片——速度與激情。
一座座雪場在亞布力拔地而起,一棟棟賓館民宿相繼建成,週末“兩滑一住”成為許多人到亞布力度假的標準日程。站在山坡白雪之上,撐著雪杖,來一場充滿激情的“冒險”,正為越來越多的滑雪愛好者及遊客所向往。
哈爾濱市亞布力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克帥說,亞布力被譽為“滑雪世界冠軍成長的搖籃”,未來將繼續為運動員訓練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時進一步利用度假區優質資源,助力冰雪旅遊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寒地冰雪經濟。
“週末必來,雪板就存在雪場,一大早從哈爾濱出發,滑到索道關閉,住一夜,第二天再滑一天。”而今,王成年過七十,依然是亞布力各大雪場的常客。
隨著遊客數量增加,亞布力周邊農村的經濟業態發生了變化,許多當地人經過系統培訓後當上了滑雪教練。周邊民宿、農家樂日益火爆,產生了大量就業機會,“冷山”成了“金山”。
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如火如荼,冰雪旅遊熱潮也隨之升溫。
2021年12月25日,第23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試開園。本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冬奧之光 閃耀世界”為主題,園區面積82萬平方米,用冰用雪量達23萬立方米,建造65組冰雪景觀,單體景觀數量超百個。
今冬,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還以冰雪還原俄羅斯、法國、瑞士等12個曾經舉辦過冬奧會國家的經典建築元素,用冰雪講述冬奧故事。
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冰燈遊園會和城市冰雕等建設期間,每天近千名採冰、雕冰工人一起作業,平均每位採冰人每天有約500元的收入,一個採冰期就能收入1萬元左右。
在中國最北的漠河市北紅村,偏僻與嚴寒曾耗盡村民的熱情。因“冷”而窮,又因“冷”而興。藉助獨特的地理位置,村裡開始搞旅遊,開辦家庭旅館。隨著“找北”的遊客越來越多,如今100多戶村民中有一半經營家庭旅館。
目前,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已經制定了《黑龍江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建設規劃》。近年來,《黑龍江省冰雪旅遊專項規劃》《黑龍江省冰雪旅遊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也陸續出臺,黑龍江成為全國冰雪旅遊市場發展的前沿。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陳哲介紹,黑龍江已經打造了一批知名冰雪旅遊目的地和冰雪旅遊線路,將逐漸擦亮冰雪旅遊這張名片,讓“冷資源”成為“熱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