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8日訊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春節前的這幾天很多理髮店都忙到飛起。即將在壬寅年迎來主場的虎,在“理髮”這件事兒上可以說是深藏不露:剃了毛,仍有標誌性花紋。
老虎剃了毛,照樣有花紋
老虎擁有橙黃色的毛髮和黑色的條紋。東北虎也因此被不少人親切地稱為“東北金漸層”。但大多數人看不到的是,如果把老虎的毛剃掉,在原本呈現黑色條紋的對應位置,它的面板上仍有黑色條紋。
為何老虎“脫了衣服”還有“紋身”?這和老虎花紋的形成機理有關。
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介紹,老虎之所以能夠形成條紋,是因為黑色素的沉澱。黑色素主要包括真黑素和褐黑素。真黑素一般表現為比較深的顏色,例如黑色、棕色、褐色、棕褐色等;褐黑素則一般表現為比較淺的顏色,例如紅色和黃色。正常來說,動物身上的顏色是由色素以不同比例“混合”出來的。
那麼,又是什麼決定了不同黑色素的比例和分佈?是基因。在基因控制下,老虎不同部位會表達不同比例的兩種黑色素,從而形成我們所見到的橙黃底色與黑色條紋。同時,這些黑色素不僅在毛髮中表達,在對應的身體部位也會表達相應的黑色素。因此,老虎就有了“深藏不露”的花紋——剃了毛,花紋依然存在。
不知道“剃髮”後再照鏡子的那一刻,花紋還在的老虎能不能認出自己?還是像剛剪完頭髮的自己,不敢和鏡子裡的自己相認?
老虎認識鏡子裡的自己嗎?
在虎豹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有科研人員放置了三面由白鋼材質製作的鏡子,並在鏡子旁邊佈設了實時傳輸的紅外相機,來記錄野生動物遇到鏡子時的反應狀況。馮利民表示,在心理學研究中,鏡子實驗非常關鍵,它可以測試出動物對鏡子的反應,從而讓我們瞭解動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識。
在紅外相機的記錄中,有東北虎看到迎面反射出的自己的身影時,立即做出快速跳躍後退的應激性閃避動作,繼而邊觀察邊緩慢離開。隨後,多隻成年東北虎都表現出了緊急閃避繼而防守性離開,或者嘗試進攻的生硬態度。不過,在隨後的時間裡,東北虎逐漸適應了鏡子的存在。當它們再度週期性經過的時候,由原來的躲避,到小心翼翼試探,最終轉化為對鏡子的熟視無睹。
馮利民指出,我們常說“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是一種領地性非常強的物種,如果兩虎相遇,尤其是兩隻同性、成年的虎相遇,會為了領地發生爭鬥。然而,鏡子實驗發現,當成年虎遇見鏡子時,雖然一開始表現得比較害怕,但卻能夠逐漸適應鏡子——不但不會對鏡子裡的“老虎”發起攻擊,還表現得比較和平,甚至有時會站立著觀察很久。馮利民表示:“這說明它接受了鏡子裡的個體,從老虎的行為初步判斷,認為老虎可能知道鏡子裡的個體就是自己。”
不過,老虎是否是把鏡子裡的自己當成了異性,所以才接受的?對此,馮利民解釋稱,老虎認識異性要從氣味等諸多方面進行識別,而鏡子裡的“老虎”沒有氣味和其他線索,因此,認為老虎將鏡中的自己當成了異性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馮利民也強調,要得出準確、科學的結論,還需要一系列精巧的實驗,尤其是需要心理學相關實驗來進行研究。
監製:郭靜
記者:彭毓姬
編輯:馬露絲 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