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紫先生跟壺友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誤區,尤其是在判斷紫砂壺的品質好壞的時候。
到底什麼樣的壺是一把好壺呢?怎麼區分紫砂壺的好壞呢?
潛意識中,很多人認為價格高就是好壺。真實情況是:價格提高,買到好壺的機率確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紫砂壺市場上也有很多人在賺黑心錢,500的壺,搞各種套路賣5000塊甚至上萬塊。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職稱高的就是好壺。
其實, 這更是常見的誤區。500的壺怎麼翻十倍,賣到5000塊,很常見的一個套路就是找個高職稱的做背書。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問題,讓紫砂壺愛好者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很多朋友,想買,但是又不敢買。買了之後,又後悔。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立志於做紫砂品牌,為什麼有紫先生存在的意義和原因。
所以,學會怎麼看紫砂壺的好壞,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紫砂壺是好壺,這個是最關鍵的。
紫先生,也一直強調,一把好壺,一把高品質的紫砂壺,只需要具備兩點:
一個是泥料好。一個是做工好。
其他的所有的因素都不重要,或者說,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因素。泥料好,工藝好,是一把好壺的根本和核心。
其他的因素包括:做壺人的名氣,做壺人的職稱,等等,當然,這把壺不能是機車壺,手拉壺,灌漿壺等,這種壺根本不是紫砂壺。
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說,一把紫砂壺不管是不是貴重,只需要泥料好,做工好,具備了這兩點,就一定是一把好壺呢?
我記得2019年跟徐秀棠大師交流的時候,他說過一句話:一定是先有名作,然後才有名師。這個先後順序一定不要搞錯了!
我們可以認真思考一下,決定一把壺好不好的決定因素,只有壺的本身,而壺的本身,只跟組成它的泥料和做工有關係。而至於名氣和職稱,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名氣可以炒作,職稱這些是可以考的,就如同考試好的人,將來不一定就大有作為一樣,況且職稱這個怎麼說呢,有的人職稱很高,但是根本不會做壺。代工的情況,在紫砂業內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這裡我就不點名了,我已經講的非常明白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看泥料好,怎麼看做工好呢?
關於泥料好壞,這個很難區分,後面會開專題講這一部分,泥料好壞需要的實踐性比較強。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你親自上手感受。
比如,有的壺,你拿到手之後,就會驚歎:這個泥料太好了,太漂亮了,太潤了,這個是什麼泥料?現在還有這樣的泥料嗎?
其實,泥料的好壞,上手感受過之後,是能直觀感受到的。好泥料,親和力極強,養過之後,溫潤如玉。
做工好壞,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更好去辨別的。
徐悲鴻有句口頭禪:盡精微,致廣大。這個不但可以作為一個人生的信條,同時也可以作為看壺好壺的一個口訣。
方法就是看壺的細節,一把高品質的紫砂壺,它讓你整體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有韻味,我們講:形、神、氣、韻俱佳。而這個整體的神韻,就是靠一些細節的把控去實現的。
這些細節的處理,就提現了一個制壺者的水平的高低。
舉個例子,比如下面這把蔣澤軍老師的龍頭八卦一捆竹,就是一把非常精美的好壺。
你可以看下細節,尤其是去對比感受下。
這裡我隨機找了一把另外的龍頭八卦一捆竹,你可以對比下細節,尤其是:壺鈕,龍鱗,龍頭,64根竹子。
蔣老師的那把,壺鈕看起來大氣,炯炯有神,龍鱗細節精緻,輪廓清晰,排列緊密,最明顯的是64根竹節輪廓非常飽滿清晰,看起來很有張力;而紅色的那把,細節處理很毛糙,一看就有一種匆忙趕工的感覺。
這個看起來好像是匆忙趕工,實際上,更多的是技術達不到,沒有那種功力。紫砂壺的製作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練習,無法一蹴而就。
綜上,相信說到這裡,我們就該清楚,一把好壺,一把高品質的紫砂壺,只需要具備兩點:一個是泥料好,一個是做工好。
抓住根本,慢慢積累對比,慢慢提升自己的眼力,這才是真正入門紫砂壺提升自己品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