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
相信這句話我們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仍然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圖中這位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原山西省運城市、晉城市市委書記,原山西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張茂才。
俗話說“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可你見過貪汙也有全家齊上陣的嗎?
在張茂才任職期間,不僅自己瘋狂斂財數千萬,還教唆兩個剛成年的兒子一起加入。
甚至在兩個兒子沒有成年的時候,就已經進行了培養。
大兒子還在上學的時候,便開始向有求於父親的老闆要錢,每次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
而這些錢幾乎都已經被揮霍一空,剛提的跑車沒兩天就撞壞了,壞了再買,買了再壞,週而復始。
二兒子也不甘示弱,每次買衣服都要花費數十萬元,保姆司機應有盡有,有時還經常埋怨父親,自己收到的錢沒有哥哥多,這不公平。
按照常理來說,兒子變成這樣,父親自然要嚴加管教。
可張茂才並不會這樣,反而是變本加厲地溺愛兒子,帶他們結識更多的老闆,好收更多的錢。
說到這裡問題也就來了,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事情為什麼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曝光之後的他又怎麼樣了?其中究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凡是過往,皆會留痕
2019年,山西一家煤炭企業董事長李晉文,因涉及到其他案件被相關部門審查調查。
這似乎和張茂才並沒有什麼關係,此時的張茂才已經退休在家一年了,正是春風得意,享受晚年時光的時候。
可就在這個時候,李晉文為了戴罪立功,爭取寬大處理,主動交代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錯。
其中就包括與張茂才兒子之間的勾當。
據李晉文描述:“張茂才多次找自己,希望能關照關照他的兒子,而自己當初也是有求於他,也正好手裡有幾個工程,所以就分給了他的兒子。”
聽完李晉文的描述,審查組的同志感到非常震撼,立刻就開始對張茂才進行了初審。
沒想到審查結果更加觸目驚心,原來李晉文只是張茂才其中一顆旗子,像他這樣的老闆還有很多。
李晉文之所以能坐上董事長的職位,大部分都是張茂才的功勞,如果沒有張茂才在背後提名並推動,就憑李晉文的水平不可能坐到這個位置。
而張茂才為什麼要這麼做,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李晉文能幫襯自己的兒子,與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嘛。
當然除了這些以外,張茂才還多次利用自己的職權和影響力,來謀取私利,與多名有錢的老闆、官員進行交易。
其中包扣煤炭資源配置,或者是提拔晉升等等,只要有利可圖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忘記初心,教壞兒子
其實以前的張茂才並不是這個樣子,那個時候他也謹慎自守過。
張茂才,山西省保德縣人,1954年出生,此時的新中國才剛剛成立,國內外戰火的硝煙也剛剛淡去。
舉國上下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老百姓的生活也還沒有從貧困中走出來,離全面小康還差得很大一步距離。
張茂才從小非常懂事,知道家裡條件不好,父母比較辛苦。
所以每當父母下地做活時,他都會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希望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等到稍大點以後,父母縮衣緊食,將張茂才送進了當地的小學讀書,不求他能學到多少知識,也不求他以後能夠大富大貴。
只希望他能認個字,將來能夠平平安安的就好。
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張茂才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每次考試都是名列前茅。
等到了16歲那年,張茂才學成歸來開始參加工作,由於能力突出,表現優異,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就被委任了公社的團委書記。
1974年,張茂才向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字裡行間都透漏著對黨的熱愛,滲透著初心的力量。
之後的幾十年裡,張茂才一直是盡心盡責,始終保持初心,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
可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職位的不斷提升,張茂才的心態慢慢發生了改變。
2002年,張茂才被組織提拔為山西省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茂才感受到權利所帶來的利益,從第一次越界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張茂才的腐敗和其他人還略有不同。
他的花銷普遍都用在了兩個兒子身上,自己和妻子都不太注重享受,對於衣食住行也不太講究。
平日裡老兩口一直居住在一個老小區,屋內的裝修也是規規矩矩,沒有任何華而不實的東西。
但兩個兒子就不一樣了,大兒子張劍居住的是一個高檔小區,屋內裝修也是極度奢華,出門都是司機接送,日常起居則有保姆負責。
最喜歡的消費場景就是夜總會,玩到開心的時候甚至會幫全場買單,夜總會玩膩了,也會坐飛機到處遊玩,並且他坐飛機只坐頭等艙。
二兒子張軒也是揮金如土,每次買衣服不求最好,只求最貴,十多萬一件的衣服,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兩兄弟的愛好也比較相似,都是夜總會的常客。
至於說他們為什麼變成這樣,張茂才有逃脫不了的干係。
因為長期在外地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所以張茂才總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想要給他們更多。
可恰恰是給得更多,失去的也就更多。
再加上張茂才對於行賄、送禮的不拒絕,給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帶來了一種不健康的東西,認為這都是應該的。
其次還有在教育層面,張劍本來學習成績就很好,透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但張茂才卻偏不,非要透過關係給兒子找一所大學,甚至還沒有進行高考,就已經獲得了保送名額。
等到大學畢業以後,張茂才又為張劍辦理了北京戶口,安排了出國留學。
按照常理來說,出國深造並沒有什麼錯,一方面可以開闊眼界,一方面可以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但張茂才則害怕兒子在國外受苦,直接找人透過地下錢莊匯過去好幾百萬。
奢靡的生活,花不盡的錢財,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甚至改變他的一生。
回國以後,張茂才本想讓張劍去國企上班,還專門為他找了一個輕鬆的工作,可此時的張劍早已不是當初的張劍。
他不再接受這種安逸的生活,為了能滿足自己的消費,他經常跟著張茂才出席各種場合,結識各種老闆,而張茂才也是見人就介紹這是自己的兒子,以後多多關照。
這個意思懂得人自然都懂。
有一次,一個老闆有求於張茂才,但又不好直接向他行賄。
於是就找到張劍,當場送他200萬現金,並說道:“收下吧,你父親知道這個事情。”
起初張劍還有點懷疑,就詢問父親到底知道不知道,張茂才表現非常淡定,並表示:“拿著吧,我已經知道了。”
從這件事以後,張劍收錢也變得似乎忌憚,甚至老闆不送的時候,他都會主動暗示。
而張軒則更加過分,從小因缺乏管教,性格非常頑劣,收起錢來從不含糊,甚至經常拿錢不辦事。
嘴上總是說著不需要不需要,手上卻比劃著200萬。
據張茂才親述:“有一次,我那個小兒子,拿著菜刀就要幹我,還好我躲得快,要不然今天都坐不到這裡。”
其實教育孩子並不都是父親的責任,母親也有很大的關係。
只可惜張茂才的妻子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在張軒中考的時候,不是說讓孩子多複習,多努力,爭取考個好學校。
而是透過各種關係,賄賂監考老師,讓老師給他遞小抄。
畢業以後又為他安排工作,提拔職位等等。
本以為這樣做,能讓兒子有更好的發展,讓家庭更加和睦,可結果卻恰恰相反。
每次張茂才想去看兒子,都是三句話不到就被攆了出來。
而且有時兩個兒子覺得自己撈錢沒有對方多,都將責任怪罪到張茂才頭上,到了家裡見什麼拿什麼,連招呼都不打。
一個家過成這樣,實屬悲哀啊!
2019年6月20日,張茂才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2020年6月24日,張茂才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罰金600萬,其他違法所得全部進行追繳。
據悉,從2002年-2018年期間,張茂才一家共計受賄7244.4465萬(包含現金、禮品)
面對鏡頭,張茂才後悔不已,並表示:如今造成這樣的局面,歸根結底都在我,如果我沒有給他們提供條件,他們也不會有這種依靠思想,依賴思想,他們也不會走捷徑,想不勞而獲。
結語
透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會變成什麼樣,變成什麼人,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責任。
尤其身為領導幹部,身為人民的“父母官”,面對權利、面對誘惑,更要懂得自守,只有這樣家風才能不倒。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