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規模學校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也是義務教育的短板和弱項。以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為重要抓手,大力發展鄉村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人民群眾的嚮往和期盼,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必須提高認識,把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放到鄉村振興、教育公平以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要認識到,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是助推鄉村振興的迫切需要。教育是鄉村的支柱。教育興,則鄉村興;教育強,則鄉村強。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鄉村教育發展。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而振興鄉村教育必須發展鄉村小規模學校。要認識到,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是促進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鄉村學校尤其是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家庭一般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地位上處於弱勢。可以毫不避諱地說,選擇在小規模學校就讀實在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因此,鄉村小規模學校需要黨和政府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愛。要認識到,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是提高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們已基本消除“大班額”,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不再僅僅是“有學上”,更是“上好學”。而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普遍資源不優、質量不高,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同時要堅持系統觀念、民本情懷、質量優先。
要進行合理規劃,處理好“並”與“留”的問題。對小規模學校建立“一校一案”,不搞一刀切,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因需而為,做到“留”有發展新機,“並”是家校之願,“撤”無後顧之憂。對學生少、規模小、條件差、師資弱、質量低、安全風險大、家長有意願的小規模學校進行撤併。同時,要積極穩妥推進“改”與“建”。對最佳化整合後的學校校舍、教師週轉房、運動場等改造提質,完善好音體美、資訊化等設施裝置,對需長期保留的小規模學校確保符合基本辦學標準。此外,每個鄉鎮建設1—2所標準化寄宿制小學,為被撤併學校學生入學提供住宿保障。
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必須精準施策。首先是基金保障,為了全面推動小規模學校發展,切實解決“並留”後的系列問題,首先是要保障辦學經費,可以設立小規模學校發展基金,保障好小規模學校辦學經費,實現辦學條件的改善。其次,要創新機制,比如,可以建立“一校一長”工作機制,由教育局班子成員對小規模學校實行“定校”負責制。針對學生上學路途遠問題,完善鄉村營運車輛免費接送學生機制,加強客運“校車化”駕駛員的培養和監管。為低年級住宿學生配備生活老師,探索建立有條件的家長到學校輪值等家校共育機制。再其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留守兒童等,要加強精準幫扶。加大對困難學生資助,防止因“撤併”而導致學生上學困難或輟學等情況發生,及時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幫助解決分流學生的心理和學習問題。
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必須要集中提質。一方面要最佳化師資配備。增加定向培養招生計劃,加大公費定向師範生向小規模學校分配力度。加大對全科教師培養力度,減少教師資源浪費,滿足教學需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城鄉、校際教師合理流動。結合小規模學校教師“一師多科”“全科教學”等特點,量身定製教師“研訓”,透過線上線下、校內校外、走教支教等方式,精準提升師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透過建立集團教育體的方式,透過“城市帶農村”“大校帶小校”“強校帶弱校”,實現管理機制、教育資源、辦學成果共建共享,推進姊妹學校一體化辦學、協同式發展。當然,在借力“大校強校”優勢的同時,還要結合“小校小班”特點,立足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努力打造一批“小而全”“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鄉村小規模特色學校。
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致力發展鄉村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要在發展小規模學校上探索新路,為振興鄉村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醴陵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27日第2版
作者:餘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