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唾液分享是嬰兒用來辨別親密關係的一條線索。相關研究結果1月20發表於《科學》。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是8個月大的孩子也能透過特定的方法確定兩個人是否有牢固的關係和相互幫助的義務:這兩個人是否接吻、分享食物或有其他涉及分享唾液的互動。當看到人偶或卡通人物交換唾液時,孩子就能推斷出這些角色之間的關係最密切。
人類之間的關係複雜多樣。為了生存和成長,年幼的孩子需要找出這些聯絡“最緊密”的人——那些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和保護他們的人。然而,兒童何時以及如何掌握這些知識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研究員Ashley Thomas表示,長期以來的人類學研究表明,關係最親密的人會隨意分享唾液和其他體液。她懷疑孩子可能領悟到這些交流的意義。因此,Thomas和同事在監護人的幫助下,招募了近400名青少年進行觀察研究。
在第一組測試中,研究人員讓5到7歲的孩子觀看一系列卡通片,片中有一個女孩站在草地上。在某些情況下,她用果汁盒裡的吸管喝水或吃冰淇淋,在其他情況下,她會拿著跳繩或其他玩具。而後,一位家庭成員和一位老師或朋友進入了視野。當被問及卡通女孩應該和誰分享食物時,74%的孩子選擇了家庭成員。
第二組測試的參與者是蹣跚學步的幼兒和8到19個月大的嬰兒。研究人員給孩子們看了一段影片。影片中,一個毛茸茸的藍色人偶在和一個人分享一塊橙色的蛋糕,和另一個人一起滾球。然後人偶突然嚎啕大哭,痛苦地癱倒在地。
大約80%的參與者會看著和人偶分享蛋糕的人,大概是希望這個人去安慰人偶。這種效應也適用於其他交換唾液的互動,這些互動並不包括已經很親密的分享食物的行為,比如當人類把手指放進人偶的嘴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人類學家Alan Fiske說,該研究揭示了不會說話的嬰兒已經懂得人類的社交行為。然而,他指出,人類關係也可以從其他行為中推斷出來,比如同床共枕、擁抱和親密接觸。“換句話說,分享唾液並不是嬰兒知道誰愛他們的唯一方式。”(辛雨)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