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戰繩(Battle Rope) 訓練興起,不論是各大健身房課程、廣告、電影《激戰》,或是球星如柯瑞、林書豪、高國輝等,皆可看到戰繩訓練的蹤影。戰繩訓練除了應用於一般健身者以外,也使用在運動員訓練上,如綜合格鬥(MMA)、美式足球、籃球、棒球、排球與板球…等,藉此提升選手的肌力與體能表現。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 及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 更分別在自己出版的刊物ACSM's Health and Fitness Journal 以及Personal Training Quarterly 中介紹戰繩訓練,可見它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興訓練方式。但是,你知道究竟戰繩訓練有什麼樣的效果?如何操作嗎?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全身訓練的利器:戰繩的訓練方法與研究實證效果
科學驗證的多元訓練效果
2018 年12 月一篇名為《戰繩訓練的方法與效果:系統性回顧》的研究,整理了過去國內外研究所採用的戰繩訓練方法及效果。結果顯示,戰繩訓練普遍搭配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的方式,設定間歇運動與休息的時間,並結合多個動作輪替,進行多組數的訓練。研究指出,經長期戰繩訓練後,可提升全身性的有氧能力、上肢無氧動力、肌耐力與爆發力、軀幹肌耐力以及下肢爆發力等。顯示戰繩訓練具有多元的效果,對需要同時發展多項身體能力的人而言,是一個適合的訓練選項之一。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戰繩訓練具有多元效果
常用的戰繩訓練方法
以上所述的訓練效果,實際上會受到訓練課表的安排所影響,從繩子尺寸、動作安排、時間設定、訓練週數和個人身體素質等,皆會影響訓練成效。以下列出過去研究常用的方法提供參考:1. 戰繩尺寸:建議根據個人能力選擇適合的尺寸與重量。2. 訓練動作:建議根據訓練的目的或想鍛鍊的肌群選擇適合的動作:(2) 區域性性結合下肢動作:全身性動作:雙手強力摔(double-arm slams)、轉體強力摔(rotational slam)、跳躍強力摔(jump slam)、左右強力摔(hip toss)、開合跳(jumping jacks) 等。3. 運動與休息時間:建議視個人體能狀況調整。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臺灣大專籃球隊員使用戰繩進行體能訓練
戰繩8 周訓練課表例項
2018 年10月一篇名為《Eight-week battle rope training improves multiple physical fitness dimensions and shooting accuracy in collegiate basketball players》的臺灣研究,針對大專籃球隊員進行8 周的HIIT戰繩訓練。研究顯示,經訓練後提升了選手們的有氧能力(PACER漸進有氧耐力跑趟數:↑ 17.6%)、上肢無氧動力(↑ 7.3%)、上肢爆發力(傳球速度:↑ 4.8%)、下肢爆發力(垂直跳高度:↑ 2.6%)、軀幹肌耐力(屈曲:↑ 37%、伸展:↑ 22.8%、側向:↑ 23.0%),以及投籃命中率(罰球:↑ 14.0%、跑動接球跳投:↑ 36.2%)。上述研究8 周訓練的課表,每週3次,每次30-36 分鐘,由6 個戰繩動作組成,每組執行一個動作,6 個動作輪替,共5-6 輪(30-36 組),每組全力甩15-20 秒、休息45-40 秒,詳細內容如下圖所示: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戰繩8周訓練課表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戰繩動作安排,每組執行一個動作,6個動作輪替,共5-6輪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戰繩動作:1.雙手波浪、2.左右波浪、3.交叉波浪、4.開合波浪、5.左右強力摔、6.雙手強力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