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忙,忙著賺錢,忙著成功,忙著爭名逐利。
這個賊忙賊忙的時代,人的腳步好像總是匆匆,人的信仰好像就是慾望。有多少人停一停關照一下自己的內心呢?
眾生皆顛倒,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逐物,失於本心。
《心經》中有言:
觀自在菩薩,度一切苦厄。
人生難得大自在,觀心最自在,但觀心也最難。
行走於世,七分做事,三分觀心,方能長遠。
01
人生就是個大舞臺,我們好像都穿上了故事裡的那雙紅舞鞋,在急促的音樂聲中無法停下舞步。
李開復,曾經被《時代週刊》評為“影響世界百大人物”之一。人生風光無限,他自己也像個陀螺一樣,滿世界飛拼事業。
熬夜、加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他在身體開刀臥床期間,為了不影響工作,還特意定製了可以躺著用電腦的架子。好像有什麼推著他,一直向前向前。
李開復自己都說自己,每一年要是說不出來自己做了兩三件很驚人的事情,好像就白活了。
可是人生剛滿52歲,一場癌症把李開復推向生死關頭。原本一直在埋頭行事,生死攸關時刻,他才開始有心回頭審視自己走過的路。滿心躊躇壯志,但從未觀照過自己的內心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他在《向死而生》一書中說:
“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會循著過去的慣性繼續走下去,也許我可以獲得更優渥的名利地位,創造更多的成功故事。現如今,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到生死界線,我才終於看清楚這一切,明白生命的珍貴。”
事情是做不完的,一山攀完還有另一山。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名利、地位。但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心會累。
人生最好的救贖之道,就是把習慣向外追逐的心收回來,關注放逐已久的心靈。
李開復病後觀心,也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我才發現,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我徹頭徹尾地捨本逐末,把最要緊的事擱到最後,卻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上。”
難怪佛家說,眾生皆顛倒。
其實,紅塵看破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不過是無常。人生不能活成慾望的奴隸、紅塵的俘虜。人生更重要的應是時時體驗生命,刻刻追隨己心。
王陽明詩曰: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人生真境自在本心,七分做三分觀,眾人獨醉,你獨醒。
02
知乎上有人問:
“為什麼人走著走著,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有一個高贊回答,讓很多人心底冒汗:
“殺掉惡龍的勇士看著寶座下的金幣,自己也長出了鱗甲。”
紅塵問道,人生處處是道場。功夫一層一層精進,升級打怪是本事,但是本事越大,越得時時觀照本心,降妖除魔,自淨梵心。
曾國藩為師為將為相,一生都在成事。但曾國藩做事的同時,還時刻觀心。他講究口、體兼防,心、身並治。
曾國藩縱橫官場幾十載,升遷極快,十年之間連升十級,可謂位高權重,他觀世觀人更觀心。
他時時告誡自己:“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必須晝夜從事,未可須臾稍離。”
成事的基礎上,更告誡自己:“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他能夠掌控自己的妄念,善調自心、駕馭自心,於萬千浮華中定得住,一絲一縷地精進。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唯有時時觀心自照的人,才能在自省中知敬畏、得警醒、明方向。
人生,不僅僅是成事,更是歷事觀心,紅塵練心。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生,都是七分做事,三分觀心。觀身非身,觀心無相,虛靈寂照。
凡夫迷而逐物,聖賢明而應物。
逐物者自彼,應物者自我。自彼者,著於外,自我者,覺於內。
03
羅振宇老師在一次演講中,引用了夏鵬老師講的一段話:
什麼叫奮鬥?加班,是奮鬥嗎?拼命往外面跑,是奮鬥嗎?都算。但最有價值的奮鬥,是我們內心的掙扎,就是所謂的“天人交戰”。
你所有一切的成事,最後都得是迴歸內心。
《菜根譚》有真言: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賓士,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
人生,七分做事,三分觀心。觀心的目的,就是要去妄顯真。
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
所有一切的奮鬥,最終價值也是:發於人,終於人。發於心,終於心。
我是子芊上上,~願與君共勉~
我是子芊上上,專注於吸引力法則,溫暖向陽,上上而行。感恩大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