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身去蘇南調研前,在孔夫子網上訂購了一批外國中短篇小說集,即上海譯文出版社所出“譯文叢刊”系列。叢刊前後共出十七種,此次沒有購齊,僅買了其中的十一種,算上自己已有的《暴風雪》,凡十二種。
《暴風雪》是叢刊的第一集。已記不清購買的時間、地點,大概當時並沒有特別在意,屬捎帶購得。書很破舊,花了不少工夫清理,但還是不能十分滿意,倘要閱讀,仍須小心翼翼方可。雖說早已習慣於買舊書,然而舊到此種程度,並不多見。
假期長閒,揀出幾本書消遣,《暴風雪》在列。這當然不是取其書名有堪供消暑之意,以其是外國小說,又是中短篇,讀起來會感覺輕鬆些,而又能夠有終始,不至半途而廢。這也是多年讀書的經驗,可謂小道致遠。
讀了幾篇,覺得還不錯。名家名譯不說,八十年代初,選目、出版也都認真。當然,也有不足,那就是選擇上的時代侷限。限於我們那時的國情,所選作品在思想、藝術等方面,皆有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太過健康,難以啟發舊學,增加新知。倘只是消遣,足矣。
求全責備是多年買書養成的積習,為此,曾花數年時間搜齊了二十五史。燈下捧著《暴風雪》,從故事中漸漸遊離出來,心思只在“叢刊”二字,於是,便強迫症般去網上搜索,想要以一本為基礎,補購其餘。有時自己想想,亦覺好笑。
在蘇南的幾天,不斷接到快遞員電話,問在家與否,幾本舊書,搞得彷彿兵臨城下,十萬火急。回來又遭家人埋怨,說既已發誓不再買書,為何又如此表裡不一?
甫一放下行李,便埋頭整理舊書。其間,發現《春到人間》與《美的天使》兩種,與商家描述品相嚴重不符。考慮到書不甚貴,賣舊書也不是什麼利潤豐厚的大生意,遂不再計較,然而自己心理上終究過不去,只好重購兩冊了事。這就像解決失戀,非有新女友,不能忘舊情人。當然,重複也有重複的好處,一本可供收藏,一本用來閱讀。這不只是多年前李清照才玩的把戲,相信許多愛書人都有此種心理。
按理說到了一定年齡,便不應該在購買與閱讀小說上花費更多精力,畢竟,該經歷的已大都經歷過,不說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至少社會生活的真面目已大體知曉,毋須再借助小說來了解。而所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概括,又達不到社會科學所臻的高度,至於語言藝術,亦不能媲美詩歌、散文,小說於中年以上人而言,是頗為尷尬的。此類言論也看過不少,然而讀書,在我看,畢竟還是個體行為,習慣、需求皆不同,更不必有什麼規定,或者準則,願讀馬列的讀馬列,願看小說的看小說,說起來,也算是“和而不同”的表現之一吧,故原本就無可厚非。
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出版外國小說方面,口碑一直很好,我現有的外國文學名著也以該社所出為多。眼下上海譯文社有一套“窗簾布”叢書似乎很受熱捧,其實就是本世紀所出“譯文經典”系列,我有一種,精裝版的《一九八四》。大約是封面與窗簾布相似,故名。若如此說,“譯文叢刊”的封面也與窗簾布差不多,亦可看做“窗簾布”系列的早期版本。檢視書架,“譯文經典”所缺甚多,但無意收齊,若可能,倒是想把“譯文叢刊”集為全秩。只是,該叢刊初版時,野心不小,印數動輒數萬,之後,或許是市場不如曾經預想得好吧,印數漸減為幾千冊,以此,網上也少見,價格又不合理,湊齊雖有可能,但似無必要。再說吧。
近來瑣事較繁,《暴風雪》並沒有看多少,忽然又買這麼多,畏難情緒不禁油然而生,如此,想要讀完,恐怕還遙遙無期。不過,買書與讀書原本就不是一回事,買書是嗜好,讀書看心情——最近,心情,嗯,也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