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忽速遞
“舍恩巴赫必須下臺!”據德國《明鏡》週刊報道,德國國防部日前緊急宣佈,海軍司令舍恩巴赫已決定辭職,並獲得國防部長批准。舍恩巴赫被爆近日在印度的一場閉門會議上稱“克里米亞不可能再回歸烏克蘭”,並鼓吹用“尊重俄羅斯”的方式換取其和西方一同對抗中國,引發輿論譁然和烏克蘭憤怒。德國政府緊急與其言論撇清關係。他在會上稱,中國的真正威脅遠大於俄羅斯。他將西方擔心的“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稱為“無稽之談”,認為“克里米亞永遠不會再回到烏克蘭,這是事實”“烏克蘭不符合北約成員國的標準”。他還稱,“中國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指責中國“正在利用金錢和權力對國際秩序施加壓力”,“向獨裁者和殺手提供資金”。
儘管舍恩巴赫已經為自己的言論付出了慘重代價,海軍司令也遭到了撤職,但事情可能還遠未結束,因為其涉華言論的相關部分,值得覆盤、重視,也是發人深省的。與其說其是涉華言論,不如說是反華言論,而且是比較激進的,儘管舍恩巴赫本人也被視為反華人士,但當一些近乎極端的言論,在正式場合被公開談及時,多少還是比較令人擔憂的,它至少說明,在後默克爾時代,德國的一些軍政要員,已經開始不受約束,試圖在既有的對華政策上改弦更張。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的主要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強,即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和幾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和日本、德國等。其中,中俄關系比較密切,美英法同屬西方國家,關係比較密切,印度是比較偏中立的,在美國和中俄之間尋找最大的戰略迴旋空間,以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日本和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截至目前,其國土上還駐有大量美軍,政治權利有限,可以視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外圍成員。不過,問題從來沒有這麼簡單,因為還有一個歐盟。
在歐盟內部,法德是主要的核心,此前還包括英國,但在美國的挑撥離間之下,退出了。換言之,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對中俄進行圍堵遏制之時,其內部首先會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分工分利。美國一方面不希望歐盟坐大,法德獲利太多,另一方面又希望其多出力,走到對抗中俄的最前沿,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矛盾,歐盟主動作為的意識比較差,積極性不高。因為一旦中俄遭遇重大挫折,歐盟在美國面前將喪失更多的獨立性,法德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正因為如此,在和中俄處理外交關係時,法德往往是比較慎重的,這也基本能夠代表歐盟的整體態度和利益。換言之,它們是西方陣營的溫和派,是可以積極爭取的物件,也不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帶來什麼嚴重傷害,其中,法國還是和中國最早建交的西方大國,而中德之間的經貿聯絡密切。如今,當德國的海軍司令公開對中國進行攻訐,甚至要拉著俄羅斯一起對抗中國的時候,儘管他遭到了撤職,但可以看出,這種言論在德國頗有市場,只是之前一直沒有浮出水面而已。
中國是比較溫和的,也非常熱愛和平,這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贏得了國際聲譽,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的好感,尤其是中國能為歐洲帶來重大的經濟利益,這也是中歐關係穩定的重要基石。但近些年,尤其是拜登上臺以來,加強了對盟友國家的影響,刻意宣傳灌注反華思想,這就會對法德等國造成影響。同時,中國自身的迅速強大,也會引發一些不安,因為西方很難再頤指氣使了,要和中國平等對話,這也讓它們很不習慣。在這兩個重要因素的刺激下,西方以法德為代表的一些溫和派國家,在對華政策上可能會加速左轉,更加強硬。
本來,西方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個陣營的,想要它們不對中國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是很難的,只是,這種風氣應該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不然,矛盾會被激化,對抗也將加劇。無論如何,德國海軍司令下臺一事,還是有很多啟發的,至少,西方包括法德在內的溫和派國家,並不像它看起來的那般友好。當中美博弈的天平向著中國傾斜的時候,這些所謂的溫和派國家,籌碼還是會壓到美國那邊的。所以,勝利還很遙遠,中國的崛起也沒那麼容易,畢竟,總有那麼一群不懷好意的人,在凝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