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來說,經濟越強大,對外貿易越多,貿易量也越大,對全球的影響也就越大,可偏偏放在中美兩國身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中國GDP比美國要少大概5萬億美元,但貿易量卻遠遠超過美國,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貿易伙伴。佔全球貿易總量的15%,如果加上香港的貿易量,佔比接近20%。美國佔全球貿易量在10%左右,可以說已經與美國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了。
如此天量的差距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中國貿易量會如此之大,而GDP卻還落後美國達5萬億元美元?其中的邏輯是什麼?
一、14億人口規模的市場和工廠。
在國際市場上有這麼個怪現象,就是中國買啥,啥貴,中國賣啥,啥便宜。
原因在哪兒呢?
其實就是14億人口的規模上,任何一個東西,14億人的需求一出來,立刻就是供不應求,這不就啥東西都貴了嗎?
同時,這14億人也不是光消費,不幹活的呀,14億人口規模的生產效率,可以將專業化做到極致,因為任何一個小部件,在中國的需求量都是天文數字,自然可以做到規模效用最大化,而不必發愁銷量。超大規模的人口,可以承載天量的專業化分工,而不必發愁市場需求太窄的問題,這就產生了眾多領域的規模效應。整合在一起就是整體的規模效應,產品的成本可以做到極限低的位置上。在國際市場上自然就是賣啥,啥便宜了。
便宜就是競爭力,特朗普在加稅25%之後,中國商品仍然具有競爭力,這就是真正的競爭力。
可以說,我們進口著最貴的原材料,生產著全世界最便宜的商品,這個生產體系為啥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最後逼得全世界的產品都需要在中國生產才可以掙到錢!這就是超大規模人口所具備的規模效應!
放在對外貿易上,就是我們買的東西,可以承受比較高的價格,賣的東西我們可以賣出比其他競爭對手,低得多的價格,生意自然就來了!全世界哪個貿易伙伴不希望將自己賣的東西賣個好價錢,買的東西花的少一點?
所以,中國的外貿,就像高段打低段,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幾乎沒有像樣的對手,一不小心就成了世界第一。
二、中國的生產體系和歐美的不同。
我們知道,目前中國生產的產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產品上,而歐美生產的產品集中於高階產品。
所以,雙方的生產體系和生產邏輯就不一樣。具體說來,就是中國生產的產品多集中在對原材料的初級加工,或產業鏈的下游組裝整合階段,對於進口及出口物件就大不一樣了。
中國由於生產中低端產品,對原材料的進口要求就比較大,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屬於未曾工業化的欠發達國家,他們也只能提供原材料或初級產品,而這恰好是中國當下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原材料,所以進口規模就非常大。同時,向發達國家出口低端工業製品,或零部件。所以,這就構成了兩個產品迴圈路線,一個是向欠發達國家進口初級產品或原材料,另外一個是向發達國家出口低端工業產品或零部件。發達國家則由於將低端產業鏈轉移到中國,對初級產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降低,反而對中國生產的低端產品或零部件需求非常大,這也就說明了,為啥我國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第一貿易大國,因為我們不僅要和發達國家做生意,還要向不發達國家購買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產品,也要做生意。可以說,幾乎沒有國家不與中國做生意了,因為這是產業的需求,也是市場的需求,是中美歐產業不同導致的需求不同,進而貿易規模也不一樣了。
三、美元霸權導致美元高估。
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是全球貿易的交易媒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大於美國對各國商品的需求,這就導致美元相對與商品生產國的貨幣的價值要高,各國為了獲得美元,會競相壓價向美國出售產品,以獲得美元。
最有效的競爭手段就是讓本國貨幣相比美元價值低一點,以獲得競爭優勢。也就是透過本幣貶值來增加本國商品的競爭力,來掙得美元。
也就是說,美元的國際貨幣屬性,天生就會被高估。但美國的產業需求與原來大不相同,即大量的初級產業轉移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家裡留下的產業也不需要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產品。即對欠發達國家的產品需求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反映在外貿上,就是中美貿易額巨大,且中國大量順差。
而中國賺到的美元,也只能支付給欠發達國家,以購買他們生產的初級產品或原材料。 也就是說,美國的產業改變,已經打斷了對欠發達國家的影響力,而中國則順勢接收了過去。這也是中國對非洲的大規模投資,而西方國家則很少參與的原因。
在美元的運作機制上,實際上是中國給予美元的國際地位,當然也是習慣使然。畢竟已經用了幾十年的國際貨幣也不是說換就能換的,而且還要看人家認可不認可。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中國運用人民幣付款的場景越多,人民幣的未來也會大為可觀,而人民幣也恰好有這個機會。畢竟最大貿易國的貨幣怎麼可能沒有購買力呢?
總結一下,中國GDP世界第二,但在全球貿易中佔比卻非常高,原因主要還是中國人口規模的巨大構成的超級市場和超級生產車間;以及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產業結構的不同,導致貿易需求的不同,進而引起貿易迴圈的改變,使得中國成為全球貿易事實上的“中轉站”或“物流中心”。同時,美元的國際霸權,和國際貨幣屬性,實際上也使得美元事實上被高估,對於以美元計價的產品價值來說,美國的產品價值被高估,而其他國家的產品價值會被低估,進而導致GDP的高估。所以中美之間的GDP差距可能並沒有表現出的那麼大,要不,也不會在貿易量上有如此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