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戰將系列87:鄧華(三)
作者:桅杆
四野戰將如雲,名將輩出,著名戰例也很多。如黃永勝、韓先楚等名將,都可以列出指揮的幾個經典戰例。可在不少軍迷的印象中,似乎鄧華並沒有指揮什麼著名戰例。實際並非如此。在鄧華的軍事生涯中,雖也打過敗仗,但更多的是勝仗,也指揮過不少經典戰役,其中最著名的,一是海南島戰役,一是上甘嶺戰役。只是由於某些原因,很多事都雲裡霧裡了。本文就來說說鄧華在海南島戰役中的事。
(一)林彪指定鄧華為戰役總指揮
說起海南島戰役,很多人自然想到韓先楚。確實,海南島戰役能夠提早發起,並在朝戰爆發之前解放海南島,韓先楚的三次建議起了重要作用。
韓先楚當時的職務是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在海南島戰役期間,韓先楚的職責角色是40軍軍長。所以,嚴格地說,韓先楚的三次建議,只是下級對上級的建議,最終決定權在15兵團司令員鄧華手上。
1949年12月9日,四野決定將43軍和40軍同時調歸15兵團建制。14日,林譚(政)肖(克)致電鄧華並43軍軍長李作鵬、40軍軍長韓先楚:“野戰軍司令部決定,由鄧華率15兵團機關,統一指揮第40軍和43軍,並配屬加農炮28團、高射炮1團及其保障分隊,在瓊崖縱隊配合下,準備解放海南島。”
20日,林彪就攻打海南島等問題致電主席時,特地說:“我們已於18日回到漢口,海南島作戰已委託鄧華同志指揮。”也就是說,鄧華是林彪親自選定並經總部同意的海南島戰役總指揮。
接到四野命令的次日,即15日,鄧華即致電林譚肖並總部,提出戰役初步設想,即“對海南島作戰準備,在休整期(此時40、43軍尚在廣西作戰,準備抵達雷州半島後先行休整)中,採取小部隊偷渡辦法,先運過一部分部隊配合當地武裝,以便接應主力之登陸。主力大規模登陸作戰時,擬以43軍、40軍各以1個師為第一梯隊齊頭並進,在海口東、西兩個方向登陸,以便互為支援,分散敵人力量,使登陸作戰易於成功”。
(二)鄧華提出戰役指導方針
看到這封電報,不得不歎服鄧華的軍事指揮才能:接到四野命令的第二天,就上報了戰役初步設想。後來的海南島戰役過程,基本就是按這個設想展開的,即小部隊偷渡與大規模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方針。並且,在大規模登陸時的兵力配置上,鄧華的設想與主席1950年1月10日致電林彪“只要能一次運2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後續部隊的繼進”這一精神完全相符。
隨後,鄧華即部署軍事、後勤和40、43軍戰前訓練等戰役準備工作。在此過程中,實現上述戰役設想的最大難題,是渡海船隻嚴重不足,並因此兩次推遲渡海作戰時間。
主席在1949年12月18日給林彪的電報中,強調“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要求四野“必須研究這一戰役(三野金門戰役)教訓,以免重蹈金門覆轍”。1950年1月10日,主席答覆鄧華5日要求推遲渡海作戰時間的電報中說:“既然在舊曆年前準備工作來不及,則不要勉強。”由此可見,主席對海南島戰役是特別重視,也是非常慎重的。鄧華在戰役準備過程中,始終貫徹這個原則。
關於渡海船隻問題,主席在1月10日的電報中,請鄧華等“不依靠北風而依靠改裝機器的船這個方向去準備,由華南分局和廣東軍區用大力於幾個月的時間內裝置幾百個大海船的機器(此事是否可能,請詢問華南分局電告),爭取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實際上,幾個月內改裝幾百艘機器船,是不可能的。
綜合各個方面情況後,2月1-2日,鄧華主持了召開海南島戰役第一次作戰會議,廣東軍區、15兵團及40軍、43軍、瓊崖縱隊首長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船隻以機帆船、登陸艇為主,渡海作戰時間“暫定在6月間”。至此,海南島戰役的作戰方針基本確定,實際上仍是鄧華最初的戰役設想,只是根據形勢和條件做了必要的完善。
(三)韓先楚建議提前發起戰役
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參戰部隊展開了緊張的軍事訓練以及後勤保障等準備工作。在這期間,從總部到參戰部隊,對渡海作戰時間沒有任何爭議。但到3月初,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3月7日,40軍119師突襲潿洲島,取得一項重大意外戰果:繳獲大型木帆船300多艘。這樣,40軍所收集到的船隻,已經具備一次可以運載2個師的兵力。這就滿足了主席所說的“能一次運2萬人登陸”這一重要條件。加之前一天(3月6日)40軍118師352團加強營偷渡成功,韓先楚遂以40軍領導集體名義,在3月12日、21日和4月7日,先後三次建議提前發起渡海作戰,即“爭取於穀雨(4月20日)前後,以兩軍主力發動攻瓊戰役”。
對於韓先楚3月12日的第一次建議,鄧華沒有匆忙表態,他需要了解更多的情況,需要更充分的研究。作為戰役最高指揮員,對於“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的渡海作戰,需要慎之又慎重。為了實地瞭解情況並靠前指揮,鄧華率15兵團前指於3月17日離開廣州,20日抵達位於雷州半島的湛江赤坎,與43軍軍部會合。
在此期間,韓先楚21日向15兵團和四野總部發報,再次建議提前實施大規模渡海作戰,並於22日趕到赤坎,與鄧華會合。
經過對2個軍準備情況的實地瞭解,以及與韓先楚面對面的討論,鄧華反覆考慮之後,最終採納了提前大規模渡海建議。28日,鄧華召集40、43軍及配屬炮兵部隊首長召開作戰會議,決定參戰各部“必須於4月13日前完成渡海作戰的各項準備工作”,並命令後續部隊向海邊開進。
(三)海南島戰役主要功績應屬鄧華
這時,韓先楚“好戰、敢言”的性格再次顯現:為了再加一把火,4月7日,第三次建議40軍2個師在4月16-18日“選擇有利風向,一舉(在海南島)登陸”。
這一次,鄧華沒再猶豫,4月8日即向四野和總部正式上報作戰計劃和決心:“我準備組織6至7個團的兵力,爭取於穀雨前後,在花場和臨高以北地區強行登陸。”9日,四野批准了這一計劃。15日,鄧華正式下達了大規模渡海的作戰命令。
4月16日晚,40軍6個團約18000人在韓先楚的率領下、43軍2個團約7000人在副軍長龍書金的率領下,從雷州半島啟航,實施大規模渡海作戰。次日凌晨4時,渡海部隊一舉突破“伯陵防線”,在海南島成功登陸。5月1 日,海南島全境解放。
一次戰役,無論大小,在發起之前,都會充分醞釀,反覆推演。在此階段,可以暢所欲言,下級可以毫無保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甚至是不同意見或反對意見。這也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對於下級的意見,無論對錯,無論是否採納,也無論戰役結果如何,最終的承擔者都是戰役總指揮。
也就是說,取勝的功績或失利的責任,都應記到戰役總指揮頭上,而不是建議者。這是常識。所以,韓先楚的三次建議對提前實施渡海作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海南島戰役的主要功績應歸屬鄧華。
鄧華能力強,個性也很強,但為人卻很低調,不爭名利,加之1959年受彭總牽連,早早退出軍界,他的戰功也就很少提起了。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