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退休的夫妻因為房屋裝修問題產生了分歧。丈夫認為,兩人都已年過半百,這個時候還大興土木,勞民又傷財,最多也只住上一二十年,何苦勞心費力。妻子卻反駁道:“正因為還能住一二十年,我才要把屋子弄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讓每一個日子都過得舒服自在。”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當成“破銅爛鐵”時,他便開始了“破罐子破摔”的日子,渾渾噩噩。但一個人如果將生活視若珍寶,珍惜每一天的時間,那麼他你擁有的每個日子,都會晶光燦爛、圓圓滿滿。你心裡想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生活自然會給你相應的反饋。
這夫婦對於人生,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丈夫把晚年看成即將熄滅的蠟燭,湊合亮著就行,沒什麼目標,也沒什麼計劃,只有消極地等待著最後一點兒光亮消失。妻子卻不同,她把退休後的生活當作另一種人生,要更加珍惜,好好享受。從這對夫婦對生活的態度可以看出,樂觀者和悲觀者內在思維和態度,是可以左右實際生活的。
一名新聞記者問大文豪蕭伯納:“蕭伯納先生,請問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別何在?”蕭伯納想了想便回答道:“這很簡單,假定桌子上有一瓶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起來:‘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對著這瓶酒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