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醬醬飯糰,點選上方“關注”按鈕,每天學習一篇個人精進乾貨。
你是不是也習慣一上車就戴上耳機找一個角落坐下,哪怕耳機沒有聲音,也"裝模作樣"地戴著。
是不是平時寧願火急火燎地發個郵件,刪刪寫寫好久碼一堆字,也不願意直接離開座位當面問,甚者連電話也不願意打。
謝莉圖卡爾說:年輕人帶耳機、喜歡發文字,都是因為害怕與人交談。
她把這種現象稱為“金髮女孩效應"。
我們總想把社交維持在一個不遠不近,剛剛好的狀態,能不說話最好都不要說話。
但現實是,我們總有必須得打電話、必須交談、甚至發生衝突的時刻,我們不可能把身邊的朋友都取關拉黑。
以下分享12個說話技巧,讓我們學會說話敢說話,學會和我們觀點相左的人交談,更能說到別人心裡去。
全文2600字,用時3分鐘,先點贊收藏一起實踐起來吧!
明確我們的期望值。
歐文斯說:
你如果根據實際情況設定期望值,那麼永遠不會失望。
同樣說話也是,我們要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要什麼,期望什麼。
這就好比帶上購物清單去購物,而不是漫無目的地亂逛,減少選擇成本會讓我們更快速得到想要的東西。
比如:我們在向好友傾訴苦衷的時候,只是希望找個肩膀哭一哭,還是希望得到建議呢?
最好直接告訴他我們的需求,這樣他就不會壓力,我們也能得到對口的回應。
再比如當我們和男朋友吵架,我是隻想發洩自己的失望情緒,還是希望他能意識到自己問題?
花點時間考慮一下自己真正的期望值,就會倒逼我們去思考談話的目的,不至於只會增添怒火。
滿足對方情感需求。
人的底層邏輯從來都不是理性,而是洶湧的情緒。
在交談中試圖拋開所有的情緒肯定是不現實的,要學會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
比如一個朋友說起自己正在鬧離婚的事,我們通常會安慰她說:
“不要難過了,大多數的婚姻都會以失敗收場”。或是“不用擔心,很多專家說與其相互折磨,分開也許對孩子更好”。
這些說法都是沒問題的,但無法徹底安撫,因為她現在需要的是情感支援,而不是大道理。
談話不是發表演講,而是學會傾聽別人的痛苦,試著理解她,千萬別用邏輯來逃避這種情感需求。
因為既起不到安撫作用,又顯得我們心不在焉。
剋制否定別人的衝動。
學會聆聽不是讓我們同意對方,而是理解對方。
要剋制住自己時刻想否定別人的衝動,不要對方說一句話,我們都去想怎麼反駁他。
所以聽到一些意料之外的詞,不要揪著不放,甚至自動把對方劃分成敵人。
要儘可能認真地去聆聽,去大膽接受。
不迴避爭吵。
不要因為害怕爭吵而回避談話,如果一定要吵,也要認真吵,儘量使爭吵富有成效。
①對事不對人。
不要談論別人的個人缺點,或使用諸如“你總是這樣”“你就是這樣”之類的短語。
②不要只關注我們不喜歡的問題,想一想解決辦法。
我們要富有成效地爭論,而不是要找個機會狠狠抱怨一番。
③讓別人贏。
達成一個對你們雙方都有好處的解決方案才是重點,爭論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贏或證明你是對的。
當我們加入一場談話,尤其是和我們持有不同信念的人交談時,一定先問問自己:
我希望從這次交流中得到什麼?我希望這場談話如何收場?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從交談中獲取什麼,但可以控制自己從中獲取什麼。
杜絕交談自戀,給予支援式回應。
社會學家查爾斯·德伯把這種總想在談話中插入關於自己的事的傾向稱為“交談自戀”。
比如別人分享痛苦的時候,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想用自己的經歷來回應他們,想告訴對方:
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所以我懂你的心情。
但對方需要的是我們去聽他們的故事,而不是反過來聽我們的故事。
比如朋友說我現在好忙,自戀式溝通會說:我也是,忙暈了。
而支援式溝通會說:怎麼了?有什麼急事必須馬上做完嗎?
支援式回應就是鼓勵其他人繼續講他們的故事。
給重複的資訊搭建結構,而不是嘮叨。
比如你需要向同事們傳達三個重點,可以採用金字塔結構。
在會議一開始,我們就開門見山地說了這三個要點:“我們要關注的重點如下”。
然後,解釋了每一個要點的內容。
最後,我們又複述了一次,“再重申一下,這些就是我要說的重要資訊”。
我們要能給需要重複的資訊搭建結構,並在兩次重複中留出時間間隔,對方才能更容易記住我們說的話。
棘手問題的交談適當沉默。
比如說到離婚的壞處,剛好有個同事離婚了,我們該怎麼辦?
不要試圖轉移它,更不要隨便開個玩笑或者希望打個馬虎眼就能一帶而過。
談論一些棘手的問題,肯定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尤其是當你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
不過,請儘量不要表現出很難堪的樣子,也不要走開,保持沉默就好。
說了不該說的話,彆強撐,立刻道歉。
承認自己剛才的話很傷人,是錯的,不要再硬給自己找臺階下。
只有坦誠地表達歉意,才能化解自己的錯誤,才有可能將談話繼續下去。
當我們道歉時,才能及時止損,讓談話繼續進行。
不亂提意見。
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別人一些“不請自來”的建議。
說得對,不會被感謝,說的錯卻會被埋怨。
學會捨棄無關資訊。
我們總是傾向於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告訴別人,而不去考慮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
在我們談話前,先確定自己的目標,一旦把需要傳達的資訊傳達到,就不要再繼續說下去了。
精神病學家兼商業顧問馬克·郭士頓說過:
我們如果不想讓交談成為一言堂,一次說話最好不要超過40秒鐘。
到了40秒就把時間給對方,所以儘量減少細枝末節。
找到自己的問題。
比如出門碰上熟人就趕緊扭頭裝作接電話,明明是自己不想交流,但卻告訴自己,這麼做是因為我在忙。
比如我不想和同事聊太多私人問題,可能就會告訴自己,我之所以不理他,是因為不想打擾他們工作。
但真相是,你根本就不在乎旁邊工位上的那個傢伙週末要怎麼過。
試著把所有交談中的問題都寫下來,然後對照自己去反思。
放棄一些技巧。
你是不是也看到很多溝通技巧,例如:
保持眼神接觸、多準備一些有趣的話題、重複你聽到的話、記得微笑、點頭表示自己在聽等等。
但完全沒必要,人的精力有限,你關注這些細枝末節,就會放掉談話內容。
只要專注,自然而然的互動就可以。
讀關於腳踏車騎行的書不能讓我們學會騎腳踏車。
因為騎腳踏車是一種充滿活力,需要經常練習的活動。
與人交談也一樣,光是空想該怎麼做是不夠的,點贊收藏一起實踐吧!
這是我【最近寫過】的個人乾貨,歡迎閱讀:
7個方法,鍛鍊你的邏輯思維,讓你說出來的話頭頭是道
10個技巧,讓你說話說到點子上,做一個說話厲害的人
讓你的說話和思維變得機智的18個技巧
作者介紹:
醬醬飯糰,一枚自由撰稿人,專注口才思維和個人成長乾貨分享。關注醬醬,一起向上生長!閃閃發光!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書籍,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