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醫生,經常吃火腿腸真的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嗎?”
今天我去查房的時候,有個病人跟我說,他前一段時間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有醫生提到經常吃火腿腸會增加癌症風險。考慮到自己也經常吃火腿腸,而且它也分不清楚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因此他就問了我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
在過去,癌症的好發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而這幾年由於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所以就使得很多癌症趨於年輕化。現實生活中,不少年輕人熬夜、不健康的飲食方式、運動不足、吸菸、喝酒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本身就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其實,生活中有4種食物也具有致癌性,而且其中的3種很多人都在吃。為了讓大家對這4種食物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今天醫者良言就好好跟大家聊聊相關的知識。
1.黴變的食物:
雖然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提高了,但是還是會有不少中老年人朋友不捨得扔掉家裡黴變的食物。他們習慣節儉,把那些黴變的食物稍微處理一下繼續吃,殊不知這樣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導致食物發黴的主要“兇手”就是黴菌,黴菌屬於真菌的一種,它產生的有毒物質因此也被稱為真菌毒素。大家熟知的黃麴黴素其實也是真菌毒素的一種,而且它也屬於最毒的真菌毒素。
研究發現,黃麴黴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而且它對肝臟具有很強的破壞性,1mg的黃麴黴素就可引發肝癌。氰化鉀的毒性大家可能不瞭解,如果人口服了50~100mg的氰化鉀,就可能會引起死亡。與此同時,黃麴黴素還不太容易被破壞,100℃的沸水根本奈何不了它,要想破壞它至少需要達到280℃的溫度。
很多人可能認為只需要把黴變的那一部分切掉或者把黴變的部分洗洗就可以了,其實這是錯誤的一種觀點。這個主要是因為食物被黴菌感染以後,繁殖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它產生的毒素我們不太容易用肉眼識別。長期吃這類黴變的食物,就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不過需要注意一點,並不是所有黴變的食物都是有害的。就拿豆腐乳來說吧,它是由豆製品加入了紅曲粉以後發酵而成的。豆腐乳不僅無毒,而且還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
因此,當食物發生了黴變以後,儘量把它們扔掉!
2.檳榔:
我有一個朋友,他特別喜歡嚼檳榔,雖然他也知道嚼檳榔對身體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這個其實主要是因為檳榔裡含有的檳榔鹼和麻黃素會讓人產生快感,所以具有一定的成癮性。
檳榔致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早在2003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把檳榔列為了一級致癌物。就拿印度來說吧,它是吃檳榔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口腔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檳榔致癌的機制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物理刺激和化學破壞。吃過檳榔的朋友應該知道,檳榔的纖維是比較粗糙的,長期吃檳榔就會損傷口腔粘膜和牙齒。另外,檳榔中含有致癌成分,比如檳榔鹼、檳榔素等,這些物質對口腔粘膜有很強的刺激性,而且它還能直接促使口腔粘膜細胞凋亡。
當細胞死亡以後,人體就會促進細胞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修補受損部位。細胞每進行一次遺傳物質的複製的時候就可能會產生一些突變,細胞反覆受損,遺傳物質複製的次數就會增多,細胞發生突變的次數也會增加,所以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因此,為了自身健康,應該儘量戒掉檳榔!
3.醃製的食品: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朋友都喜歡吃醃製類的食物,比如鹹菜、鹹鴨蛋、鹹魚、鹹豬肉、鹹牛肉等。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長期吃醃製類食物會增加致癌的風險。這個主要是因為食物在醃製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亞硝酸鹽,雖然說亞硝酸鹽沒有致癌性,但是當它進入人體以後會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成亞硝胺類物質,而亞硝胺類物質屬於明確的致癌物。
與此同時,人們在製作醃製類食物的時候,為了延長保質期,就會在裡面加入很多的食鹽,因此醃製類食物中的含鹽量是比較高的。雖然說食鹽本身沒有致癌性,但是吃的食鹽太多會損傷胃粘膜、增加人體對致癌物的敏感性,所以也能間接增加致癌風險。
因此,為了自身健康,我們平時應該注意少吃或者不吃醃製類食物!
4.加工肉類:
大家可能不太瞭解什麼是加工肉類,簡單來說加工肉類主要是指經過風乾、發酵、煙燻等方式加工的肉類。常見的加工肉類主要包括臘肉、醬滷肉、火腿腸、培根、燻烤肉、肉罐頭、牛肉乾、醬汁、熱狗等。
加工肉類的致癌性是毋庸置疑,在2017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把加工肉類列為了一級致癌物。#健康明星計劃#
加工肉類之所以會致癌,主要是因為它們在加工的過程中添加了防腐劑亞硝酸鹽或者產生了亞硝酸鹽。人攝入的亞硝酸鹽增加以後,它們就有可能會在特定的條件下和人體內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類物質。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雖然說加工肉類具有致癌性,但是並不是說只要吃就會致癌,也並不是說長期吃就一定致癌。癌變其實就是致癌物和細胞之間的一場博弈,我們攝入的致癌物越多,那人體得癌症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就好比喝酒後開車,雖然說喝酒後開車會增加車禍的風險,但是並不是說只要喝酒後開車就一定會出車禍。#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