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柴苓飲中用澤瀉,豬苓白朮肉桂行;內有水溼外感邪,利溼疏表此方停。
組成
柴胡二三錢(6-9g),豬苓、茯苓、澤瀉各二錢(6g),白朮二三錢(6-9g),肉桂一二三錢(3-9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水一鍾半(220ml),煎服。
功用
解表利溼,疏肝利膽。
主治
風溼發黃,發熱身痛,脈緊,表裡俱病,小水不利,中寒洩瀉。
方義
本方所治,是風溼困阻少陽,肝膽疏洩失調之證。方中柴胡疏風解表,和解少陽;豬苓、澤瀉滲溼於下,茯苓、白朮燥溼於內,四藥同用,使脾健氣旺,水溼得運,邪無留戀之所;肉桂溫陽散寒,既可助柴胡解表於外,又可助白朮、茯苓等化溼於內,有表裡兩顧之功。
配伍特點
柴胡驅邪解表退熱,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茯苓滲溼利水為君藥,豬苓利水滲溼,兼清熱,澤瀉利水益陰,助茯苓去水溼,清邪熱為臣。白朮健脾燥溼,促進運化,既可化水為津,又可疏津四布;更用肉桂溫通陽氣,內助膀胱氣化,協滲利藥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陽經未盡之邪,共為佐藥。諸藥共奏透邪、化氣、行水之功。
運用
本方系由仲景五苓散加柴胡而成,具有疏散表邪,利水滲溼之效,用於外有表證發熱,內有水溼留滯症候的治療。現在可用於資料溼疹,腎病綜合徵小水不利或傳染性肝炎等病見上述症狀者。本方與仲景之五苓散處方立法有相似之處,故主治病症可相參為用。
加減化裁
寒邪勝,加生薑三五片;汗出熱不退,加芍藥一二錢(3-6g)。惡風寒者,加荊芥、防風,桂枝易肉桂;發熱重者,加黃芩、金銀花、連翹;脅痛者,加川楝子、廣鬱金、延胡索;嘔吐者,加姜竹茹、黃連、姜半夏。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傷寒論》之五苓散用桂枝,在化氣作用的同時具有解表之功,本方用肉桂,與氣化同時,有溫中散寒之效,二藥功用有別,臨證之際當詳審病性,酌情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