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而軍銜的評定是依靠資歷和戰功,但因為平衡各部隊的原因,也出現了一些特殊情況,像賀炳炎準兵團級上將、副軍級楊秀山授中將,當然也有授銜低的,如“暫授少將”的段蘇權將軍,無論授銜如何,他們都是馳騁幾十年沙場,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先輩。
不過在授銜儀式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有一位將軍一生從沒上過戰場,或許連槍都很少碰,但是他卻被授予中將軍銜,而且沒有一位將軍提出異議,他是誰?在戰爭年代到底做過什麼特殊貢獻呢?
他叫傅連璋,1894年生於福建長汀,受父母影響幼時加入基督教會,並在教會學校接受了初級教育,17歲那年,傅連璋從長汀中學畢業後進入亞盛頓醫館學習,經過五年的勤奮苦學,成為醫館畢業生中最優秀的一位,畢業後被福音醫院聘為旅行醫生,因他醫術精湛,1925年已經成為福音醫院院長。
當時他在鄧子恢引導下,對我黨的革命主張非常向往,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途徑長汀時,他免費收治數百名起義軍傷病員,連主席的恩師徐特立也是他親手醫治好的。這是傅連璋第一次對我黨做出的貢獻,卻不是最後一次,1929年長汀解放後,福音醫院又收治了大量紅軍傷病員。
在閩西蘇區建立以後,傅連璋又將自己多年的積蓄捐獻給紅軍,還動員兒女、子侄報名參加了紅軍,而蘇區正因為有了他的幫助,很多人才活了下來,1932年主席得了嚴重的瘧疾,傅連璋知道後騎馬跑了一百多里路,趕到于都的贛南蘇區政府,經過他幾天的醫治,才將主席從鬼門關拉回來,其實除了主席,如朱老總、劉伯承元帥、大將陳賡、王樹聲等人,都得到過他的醫治。
因為救治過太多的紅軍將士,他也覺得自己與紅軍分不開了,1933年傅連璋做了一個決定,將福音醫院搬到瑞金,他為了將所有醫療裝置搬到瑞金,竟僱了一百多名挑夫,前後用了近半個月,才完成這個巨大的工程,真是煞費苦心。不僅如此,他還建立紅色醫務學校,為紅軍培養了大量醫務人員,為我軍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1934年,傅連璋患有胃病和肺結核,但他知道自己對於即將出徵的隊伍的重要性,毅然參加了長征,萬里征途中,不知有多少將士在他的醫治下救得一命,到達陝北後,傅連璋一直在延安主持醫務工作,1940年朱老總還將親筆題寫的“模範婦孺工作者”贈予他。
新中國成立後,傅連璋擔任衛生部副部長,後來還進入政協工作,1955年授銜前,傅連璋被定為中將銜,從沒領兵打過仗的傅院長被授中將,大家聽說後都沒有異言,革命這些年,無論環境多麼困難,傅連璋都沒有離開部隊,而且要不是他的醫術高明,或許很多人都早就犧牲在戰場上,更不要提參加授銜了,所以在授銜儀式上,當傅連璋走上臺授銜時,在場的將軍都用致敬的眼光看著他,授中將銜,他當得起這份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