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創政策指導
1月4日,央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規劃中提出強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加強資料能力建設、建設綠色高可用資料中心、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等八大重點任務,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樑”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
2021年,伴隨信創從黨政信創向行業信創的滲透,迎來了更多難得的市場機遇。隨著金融機構的國產試點不斷擴大,從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到城商行,從主機、核心業務系統到外圍系統,都開啟了不同程度不同範圍的向國產自主研發基礎設施體系遷移的實踐。
重點關注兩個方向
1、看好以大行為核心客戶的金融IT企業。在整個銀行IT信建立設節奏中,一定是從大型銀行開始;這一類銀行的自身系統基礎、IT能力以及對產品的打磨能力都要更強,金融信創需要從大行的成功建設和落地開始,服務大行的金融IT企業業績增長最為顯著。
2、看好基礎軟硬體廠商。基礎軟硬體產品前期研發投入,銷售投入高,賽道內的競爭很激烈,經過三年黨政新創,各個賽道都趨於成熟,經過黨政新創客戶背書,出現一批領先企業,行業信創空間遠大於黨政信創,基礎軟硬體企業邊際成本大幅地基,業績彈性大。
金融信創的邏輯:預期在2022年推進加速
金融信創的第一批試點一共47家左右,要求約5%信創投入。年底第二批啟動114家金融機構,投入要求約20%,基本覆蓋了資產在兩三千億及以上規模的中大型金融機構。
從2021年實際的金融信創落地情況來看,在中大型銀行的整體落地效果比預計的要更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因此2022年金融信創預期將再加速,體現在機構範圍的擴大,和投入比例的增加,整個金融信創的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加,整體發展呈現加速趨勢。
金融信創的建設需求核心在於大型銀行(國有、股份制、大型城商行)。由於金融資訊不僅涉及基礎辦公類的系統替換,更復雜更具備難度且佔比最高的是業務系統的替換;同時,對於此輪替換的要求是要實現信創和系統架構能力升級的雙要求。因此在整個銀行IT信建立設節奏中,一定是從大型銀行開始;這一類銀行的自身系統基礎、IT能力以及對產品的打磨能力都要更強,金融信創需要從大行的成功建設和落地開始,才能在未來向中小銀行輸出,形成金融全行業的全面信創。
金融信創招標大幕開啟
近期南天資訊公告中標中國農業銀行 2021 年鯤鵬PC 伺服器採購專案,中標金額 14.87 億元,同時,神州資訊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金融信創訂單累計中標 4.41 億元,同比增長十倍。金融信創大幕正在開啟。近期金融 IT 表現搶眼,漲幅普遍在 10%以上,資金從數字貨幣開始向金融信創遷移。
隨著數字經濟的崛起和數字貨幣的內在要求,金融機構2022年開啟大變革
原因1:在經營管理思路上,金融機構將逐步從傳統的以“公司業務”為主,向全面發展的“大公司”和“大零售”業務轉型,並逐漸增加中間業務佔比,快速提升中間業務佣金收入在總營收中的比重。
原因2:在企業組織架構上,金融機構將從傳統的、單一提供資金職能的組織架構,逐步向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服務型組織架構轉型。
原因3:在資訊科技手段上,金融機構將從傳統的、主要提供資金服務的煙囪式IT架構,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數字化、智慧化的敏捷中臺架構轉型。
原因4:在金融安全方面,金融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監管政策也必將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在金融軟硬體國產化佔比、安全加密機制、反欺詐、反洗錢等各個領域將迎來全新變化。
預計市場規模千億以上,年複合增長率25%以上
我國銀行的IT支出佔總資產的比例與海外銀行相比有著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受到分散式系統改造、國產替代的推動,銀行IT有著較為強勁且確定的成長動能。參考賽迪諮詢的資料,20年我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384.6億元,預計到2025年規模將突破千億達1181.2億元,五年GAGR達25.10%。
國內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格局較為分散,龍頭公司市佔率不到6%,主要玩家有恆生電子(阿里系),宇信科技(百度系),神州資訊(神州系),長亮科技(騰訊系),贏時勝(阿里系)。
整體來看,2022年計算機行業在全A股30個行業的成長性是突出的,行業內公司業績高增或將是普遍現象;結構上能見度較高,業績出現拐點。
1)春躁:數字貨幣後重點看金融IT:邏輯演繹將沿著主題情緒躁動(數字貨幣)—產業加速驗證(金融信創招標訂單)——業績持續超預期(年報及Q1業績起點)展開。在低估值、低PEG的背景下,預計上半年金融IT收益顯著。
2)夏動:從金融信創升級到行業信創(工業軟體):伴隨22年Q1業績超預期,在金融IT板塊熱度再上一個臺階同時,行業信創有望在工業、央企落地。對應板塊包括工業軟體或者說工業物聯網,涉及標的包括ERP、PLM、CAD、MES等。除了不缺乏的產業催化(行業信創外,5G工業物聯網運營),22年下半年板塊也有望迎來業績拐點。
3)秋收:雲計算白馬有望演繹結構性行情:行業新創加速是其次,看到這些公司產品的創新週期在22~23年有望進入收穫期。如果說17~18年這類雲計算公司業務的高增更多依賴15~16年的雲計算新品,那麼22~23年的高增更可以期待18~19年的雲計算新品。同時,這類公司對應23年的估值,將極具吸引力。比如深信服的XaaS、金蝶的蒼穹等,其成功都有望成為中國軟體產業的里程碑事件。
重點關注核心龍頭
大行為核心客戶:宇信科技(建行、中信、農行等,大行收入佔比60%);京北方、長亮科技(郵儲、中行)、湘郵科技(郵儲)
基礎軟硬體廠商:海量資料(Vastbase)、金山辦公(WPS)、東方通(中介軟體)、易華錄(藍光儲存)。
1、宇信科技(SZ300674)
北京宇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向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提供包括諮詢、軟體產品、軟體開發和實施、運營維護、系統整合等資訊化服務。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軟體開發及服務、系統整合銷售及服務、創新運營服務和其他主營業務四大類。公司參與制定了工信部的《軟體研發成本度量規範》(SJ/T11463-2013)和北京市地方標準《資訊化專案軟體開發費用測算規範》(DB11/T1010-2013)。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市場的領軍者之一。
基本面: 宇信科技10月28日晚間釋出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0.53億元,同比增長26.59%,創同期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13.77%。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公司營業收入7.02億元,同比增長28.93%;歸母淨利潤2173萬元,同比增長207.09%。
2、長亮科技(SZ300348)
深圳市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為中小銀行提供IT解決方案的企業。主營業務是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基於自研產品的金融科技應用解決方案,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及相應的系統整合。公司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樹立了良好的使用者口碑,有著大量優質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實施案例,榮獲“中國軟體誠信示範企業”、2019中國數字服務暨服務外包領軍企業“百強企業”和“金融行業領軍企業”、2019年度中國國際金融展“金鼎獎”等榮譽。公司累計服務超過800家客戶,銀行核心系統等主要解決方案近年來一直處於業內領先地位,金融大資料類業務也逐漸佔據業內頭部位置。
3、恆生電子(SH600570)
恆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金融機構提供IT軟體產品與服務。公司主要提供自行開發研製的軟體、定製軟體、系統整合和科技園開發等產品.在大型資訊化、電子化應用專案上擁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對資料庫應用、跨平臺通訊、嵌入式系統等技術有著深入的研究,在實時聯機交易、業務管理系統、電子政務、軟體外包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客戶基礎,在多個領域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列。公司的產品長期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公司在券商的核心交易系統、資管的投資管理系統、銀行的綜合理財系統、以及金融機構的TA系統等領域都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基本面:恆生電子釋出了 2021 年三季報。資料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 10.69 億元,同比增長 48.72%;歸母淨利潤-0.31 億元,同比下降138.3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26 億元,同比增長 8.25%。
對於單季歸母淨利潤的大幅下滑,恆生電子解釋為“主要系公司本期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比上年同期減少所致。”
其他概念股大全
我會在 微信公眾號:海涵財經 中每天更新最新數字經濟、金融信創、新冠檢測及治療、元宇宙、綠電改革及運營交易、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創新藥、國企混改、智慧汽車、工業網際網路 等未來細分賽道龍頭分析。未來只有極度分化的結構性牛市,選對細分賽道,把握龍頭內在核心價值才是盈利的根本。
— END —
先贊後看,養成習慣
免責宣告:文章僅作為知識分享,不作為投資建議。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轉載僅用做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