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隻、兩隻、三隻……”
像往常一樣,陸平傑和奚家二姐秀玲,一邊牽著奚家弟弟,一邊比賽數著鴿子。
從後面看去,三人呈現出了一個大大的“凹”字,透過樹枝投下來的光線,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斑駁的陰影。
“十隻、十一隻,我馬上數完了。”陸平傑的的話音剛落,衚衕口便傳來了腳踏車的鈴聲。
清脆的鈴聲驚嚇了鴿子,它們呼啦一下全往天空飛去了。
腳踏車緩緩停下,不一會兒,車前便站滿了院子裡的孩子們,因為在腳踏車後座上的箱子裡,放著每一個小孩都喜歡的冰棒。
看著大家爭先恐後地挑選冰棒,三人嚥了咽口水,他們多希望在這個炎熱的天氣裡,也能美滋滋地嘗上一口小豆冰棒啊。
只見奚家大姐從北屋走了出來,給三人一人買了一根冰棒。
他們輕輕剝去了冰棒上的白紙,可看著冒著白氣的小豆冰棒,卻怎麼也不捨得吃上一口。
太陽光的照射下,冰棒的白氣兒漸漸消失,浮現出了小小的水珠,水珠不斷匯聚,眼看馬上就要滴落下來時,陸平傑使勁吸上了一口。
那股沁人心脾的甜,是曼妙的,就像一朵在口中徐徐綻放的花。
不一會兒,衚衕口又出現了一輛小車,孩子們更高興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奔去,把小車圍得水洩不通。
這輛小車不僅裝著甜甜的滋味,更裝著每一個孩子的童真,推著小車的人彷彿被賦予了一種把糖漿變成小動物的魔法。可愛的小老鼠、溫柔的小兔子,各式各樣、活靈活現。
時間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悄然流逝,和暮色一起到達的,是飯菜的香氣。
在這個四合院裡,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擺上了桌椅,奚大娘為陸平傑家端來了餃子,陸平傑的媽媽給奚家送去了炒雞蛋。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陸平傑的童年生活中。
圖為陸平傑
02
1952年,陸平傑的父母隨著工作變動,從江蘇老家搬遷到了北京,二人在北京火車站附近的一條衚衕裡,租住了一間四合院的南屋。
1968年,陸平傑出生,從他有記憶以來,父母親便和北屋奚家人的關係十分要好,父親總說,多虧有奚大爺和奚大媽的照顧,才能很快融入異鄉的生活。
年紀尚小的陸平傑並不能真正體會父親的話,可是陸平傑卻很喜歡奚家人:奚大爺和藹可親、奚大娘熱情爽朗,奚家三姐弟都是一起長大的夥伴。
在陸平傑的心中,奚家人不僅僅是鄰居,更是一家人。有好吃的,他一定要先給奚家送去嚐嚐,有好玩兒的,也一定要叫上奚家三姐弟一起玩。
“一家人”的生活在1975年戛然而止,因為父親的工作變動,全家要離開北京,去河北保定生活。
離別之際,兩家人很是不捨,陸平傑看著媽媽含著眼淚,小心翼翼地把奚家的全家福放到了自己家的相簿裡。
圖為奚家全家福
那天,奚家人把陸平傑一家送到了衚衕口,陸平傑並不明白什麼是“分別”,可當他轉頭看見奚家五口人的身影變成一個小黑點時,心裡突然湧上了一股酸楚。
“媽媽,以後我們還會看見奚大爺和奚大娘嗎?”
“會的。”媽媽說。
03
分別後,兩家人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陸平傑的弟弟一出生,父親便把這個喜訊分享給了奚大爺。
可是現實的困難擺在了一家人的眼前,孩子只能靠吃玉米糊糊維持溫飽。
父親在寄給奚大爺的信中提到了家中的困難,沒想到過了兩天,便收到了奚大爺寄來的一斤白糖。
母親立馬把糖融在了玉米糊糊裡,給弟弟吃了下去。
將近兩年的時間,陸平傑家每個月都會準時收到奚大爺寄來的白糖,漸漸懂事的陸平傑明白,這些白糖是奚家一家人省出來的。
提起這件事情,母親總會流著眼淚說:“你弟弟,是奚家人養大的。”
再次見到奚大爺和大媽,時光已悄然過去了十多年,陸平傑也從當年的孩子,成長為了一個將近一米九的小夥兒。
得知陸平傑即將結婚,身為裁縫的奚大爺立馬為他趕製了一套海軍藍的中山裝,大媽則為陸平傑準備了紅枕巾。
時光的流逝,讓大爺、大媽多了些許白髮,可讓陸平傑倍感親切的是,大爺的和藹、大媽的熱情,從未發生改變,就像兩家的情誼也從未有過變化。
從那以後,每次去到北京,陸平傑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帶上保定的特產,看望大爺大媽。
大媽會親手做陸平傑最喜歡吃的雜醬麵,碩大的肉粒包裹著噴香的黃醬,配上根根筋道的麵條,陸平傑能吃上三大碗,而大爺總是樂呵呵地和他嘮家常。
圖為陸平傑
每次臨行前,大爺大媽總會提著為陸平傑準備的滿當當的東西,把他送到衚衕口。
每一次分別,都讓陸平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可是過了兩年,當陸平傑再去探望大爺大媽時,卻發現衚衕被夷為平地,原來的小院已不知所蹤。
陸平傑四處打聽著奚家人的訊息,可是卻始終沒有任何迴音。
掃描二維碼
觀看完整影片
04
在《等著我》的現場,陸平傑和奚家二姐奚秀玲迎來了溫暖相擁。
圖為相見畫面
陸平傑拿出了在家中珍藏了近半個世紀的全家福,那張屬於奚家人的全家福。
原來,奚家搬遷到了北京通州區,多年來,他們也一直很惦記陸家人。
時過境遷,陸平傑的父母和奚大爺、奚大媽相繼去世,可這一份可貴的情誼卻仍然在下一代之間傳遞著。
這一段細膩、綿長、溫潤如水的鄰居情,連線著兩家人一次次敲響對方家門、互相送去關心的時刻;連線著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童年;連線著在守望相助的日子裡,“我們”用溫情照亮了彼此的歲月。
感謝住在對門的你,成為了我的鄰居,也成為了我的“家人”。
圖為陸平傑和奚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