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常見的臨床症狀,好發於產後3~4周的初產婦,發病前常有乳頭皸裂或乳汁淤積史,乳房區域性紅腫熱痛,疼痛較為劇烈,且多伴有明顯的發熱等全身症狀。
急性乳腺炎分為:積乳期、成膿期、破潰期。
積乳期:
疾病初期,哺乳期患者常有乳頭皸裂,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伴有乳汁鬱積或結塊;有些患者還會感到乳房區域性腫脹疼痛,面板微紅或微熱。
成膿期:
患者腫塊逐漸增大,區域性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樣疼痛,面板顏色發紅,面板灼熱。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且有壓痛。進一步發展的話,腫塊中央會漸漸變軟,按的話可能有波動感,穿刺抽吸有膿液,有時膿液可從乳孔中流出。
破潰期:
膿腫可向外破潰,也可以由醫生進行引流,如果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亦有潰後乳汁從瘡口溢位,久治不愈,會形成乳房瘻管。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
西醫分析
內因:乳汁排出不暢,乳汁淤積時間過長。
外因:由於哺乳知識不正確造成面板破損(乳頭皸裂等),細菌進入乳腺導管內繁殖;飲食(哺乳期吃的過於大補)。
中醫分析
內因:由情緒的變化(如喜、怒、憂、思、悲、恐、驚,稱作七情)引起人體臟腑機能變化,導致疾病發生。
外因:中醫學將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界因素稱作“六淫”,它們可在一定的條件下引起人體機能的障礙而導致疾病。乳腺急性炎症性疾病大多與火邪對乳腺的侵襲有關。
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西醫處理方法:
①在膿腫形成前,使用抗生素治療;
②如果形成了膿腫,要切開排膿引流,膿出則紅腫熱痛消退。
中醫處理方法:
①中醫按摩干預;
②中藥外敷;
③中醫物理療法。
注: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具體採用哪種治療方法請遵循醫囑!
開頭說道,這種乳腺疾病很常見,那有沒有什麼預防措施呢?
當然是有的,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儘量避免急性乳腺炎的發生~
①保持乳頭及乳暈的衛生及乾燥,哺乳後要用清水清洗一下並擦乾;
②在哺乳時儘量避免寶寶過度用力吸吮或牽拉乳頭;
③每次哺乳時間不宜過長,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
④要將全部乳頭塞進嬰兒口中,以免乳頭被咬破。
簡單來說,注意乳頭和乳暈的清潔衛生,注意正確的哺乳方式就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炎的發生。
圖片來源:攝圖網、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部分來自於網路,《若初,早安——漫畫乳腺健康,早安卷》陳嘉健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