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貳
舞臺出一個喜劇演員有多難?
喜歡搞怪的馬東曾說:“搞喜劇的人,內心是苦的。”
郭德綱三入北京,吃的是清水掛麵,走的路是空蕩無人的天橋;
趙本山年幼喪母,父親不知所蹤,吃著百家飯長大;
還有許許多多的喜劇演員,無一不是從苦味中找出路。
往前倒推20年,內陸的喜劇舞臺還有朱時茂、陳佩斯;
往前倒推10年,趙本山、潘長江、宋丹丹、郭德綱也曾名噪天南海北。
但到了如今,喜劇更新換代,喜劇演員成群結隊地退出了舞臺,換上了年輕的演員。
其中不乏有藝術大師的後輩,俗稱“喜劇二代”。
觀眾到底能否重找往日巔峰,還要看新的“一代”。
但有人尚有天資,有人卻不堪重任,到底誰能在這條路上笑到最後,從他們從小的教育便能看出一二。
一、趙本山的“虎頭”兒子與“網紅”女兒
說到趙本山,他的故事足以寫成一本傳奇傳記,
而他也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喜劇大師”。
但偏偏他的兩個孩子,反覆讓人質疑,能否接替他的事業?
趙本山的大兒子名叫趙一楠,他還有一個妹妹名叫趙一涵,
兩個孩子都是趙本山和第二任妻子所生,從小便生活的衣食無憂,
雖然有了豐厚的家產,但其實趙本山和妻子對兩個孩子管教很嚴,
從小就把兩個孩子送到了新加坡讀書,每個月只發放1000塊錢的零花錢。
相比於其他富二代,他們的童年生活相對質樸。
但看著孩子一步步長大,趙本山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轉變,
當他帶孩子時,他開始讓兩個孩子適當放鬆,不再專注各種補習班,
但本能體會到孩子學習幸苦的他,只給了孩子放鬆的時間,並沒有教育他們該如何學習和成長。
所以,即便趙一楠畢業美國名校,卻依舊學習成績奇差,
還曾因算錯“350減60等於多少”的數學題而上了熱搜,被網友嘲弄了一番。
而小女兒趙一涵則在回國後,陰差陽錯地走上了網紅之路,取名“球球”。
因為是趙本山的女兒,趙一涵一出道就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第一個月她就靠直播賺了2萬塊錢,第二個月又賺了4萬,成績可見一斑。
但成名夠快的同時負面訊息也撲面而來,有網友稱她一頓早餐能花十幾萬,名下多輛豪車,
雖然趙一涵無奈回應都是謠言,但轉頭上的《天天向上》綜藝節目又給自己挖下了“低情商”的坑。
但外界的質疑並沒有阻擋趙一涵的網紅之路。
為了美,她開始整容、瘦身,發了歌曲,拍了音樂MV,隨後開始賣貨。
許久不露面的趙本山,也曾罕見地出現在她的直播間裡,
從“星二代”到“網紅主播”,趙一涵的明星路顯然比哥哥走得順暢許多。
2020年,《鄉村愛情12》如約迴歸,而趙一楠與趙一涵的身影也出現在電視劇裡,
可兩人青澀的演技再次遭到了網友的吐槽,因為他的身上絲毫沒有趙本上當年的影子。
看著技不如父的趙一楠,看客連連搖頭:“星二代也不過如此”,
子承父業的趙一楠與趙一涵,原本靠“啃老”便能富足一生,
但如今卻頂著輿論的壓力,想要走上趙本山的老路,
此行極其不易,
不過,就算兩人沒什麼成就,相信趙本山也不會有過多的奢望,
因為早年間他曾說:“我希望他們健康就行,我沒有要求他能接我班,他只要不危害社會,我就算成功了。”
此番看來,趙本山的一雙兒女,走到如今還在他的期望範圍之內,
只不過,想要成為“喜劇新星”,似乎有些難度。
二、賣酒潘長江與“捧不紅”的潘陽
提到潘陽,人人都知道她是潘長江的女兒。
但說到她的作品,觀眾可能一頭霧水,
因為如今已經38歲的潘陽,在娛樂圈活躍了十幾年,還是一個邊緣人物。
即便畢業於軍藝,從20歲便在潘長江的幫助下走進娛樂圈,唱跳俱佳,但就是火不起來。
最後潘陽不再糾結於事業,而是轉身與石磊走進了婚姻,做起了豪門太太,
偶爾在潘長江的小品和電視劇中客串出演,
有潘長江的地方,便能看見潘陽的身影。
直到潘長江搖身一變成了“網紅”,為了賣酒而無心演藝事業後,
潘陽才獨自拍起了電影,成為了挑梁女主。
2021年,潘陽主演電影《直擊現場》,但票房口碑雙雙撲街,
6天“大賣”10萬,還沒有潘長江一場直播賺得多,
而她的演技更是遭到了網友的吐槽,因此這部電影註定面臨了血本無歸的結局。
如今潘長江因直播,從藝術家變成了“潘子”,
而潘陽摸爬滾打十幾年,依然遊走在娛樂圈的邊緣,即便是頂著“潘長江女兒”的頭銜,依舊成了透明人。
不知父女二人,該如何逆轉眼下的窘境。
只怕不知悔改的父女二人,終將有天把前途變成了“喜劇”。
三、郭德綱與“最卑微星二代”郭麒麟
當今的娛樂圈,對高情商的藝人很是包容。
因為他們總能讓人如沐春風,聽得舒服,相處的愉快。
而作為“喜劇二代”其中的一個晚輩,
郭麒麟便稱得上“最有前途且情商最高的星二代”。
起初,郭麒麟靠著相聲初入娛樂圈,但效果平平。
因此在他走紅後,很多人便用“相聲梗”嘲弄他。
在做節目時,有人用“不提也罷”這4個字形容郭麒麟的相聲時,
他帶著笑容這樣回應:“起碼我減肥還成功了,我要說減肥能給您當一個勵志的目標也一樣,都給人帶來歡樂。”
無論面對的藝人年齡大小,郭麒麟總能將“您”掛在嘴邊。
即便是與長輩和兄長吃飯,動筷子之前,郭麒麟總會小心翼翼地問一句:“我能吃了嗎?”
所以,翻開他的任何一檔綜藝,郭麒麟的教育和高情商總能折服觀眾。
而為何造成他如此性格?還要從郭德綱的身上說起。
誰人都知,郭麒麟初中便輟學,開始學相聲,
但郭德綱卻教育他:“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
所以從小,郭德綱便讓郭麒麟讀書,從《二十四史》到《清史稿》全部都是他的作業。
所以,參加真人秀的郭麒麟,總會被他人讚揚:“學識淵博”。
而談到他的高情商,也與郭德綱對他的“特殊教育”有關。
從小生活在強社交下的郭麒麟,身邊圍滿了兄長弟妹。
郭德綱從小教育他:一定要稱呼別人“您”。
只要有好東西,郭德綱也讓他留給外人,只有別人吃完了,自己才能動筷子。
對於飯桌禮儀,郭麒麟至今也銘記於心,從不把筷子插進底盤夾菜,或是越過自己去夾另一邊的菜。
對於郭麒麟的教育,郭德綱是這樣說的:“小時候就得讓他把所有的委屈受盡了,出去才不會覺得委屈。”
用“踐踏”自尊心的方式來教育郭麒麟,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教育,才會讓他覺得在外和在內都是一樣的環境。
所以,郭麒麟從小都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受了委屈向父母哭哭啼啼,
而郭德綱更不會允許他這樣做,所以,郭麒麟從小就承受著被父親訓斥的煎熬。
但別看郭德綱這麼嚴厲,他從來沒有動手打過孩子,
而是給郭麒麟施加壓力,因為在他看來,足夠的恐懼比打罵更要可怕。
長期經歷打壓式教育,讓郭麒麟養成了快遞消解負面情緒的習慣。
於是,初入娛樂圈被受質疑的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收緊羽翼,等待更好的機會。
從小胖墩到少年郎,郭麒麟走進了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卻成了不少前輩眼中的“優秀後輩”。
身為星二代的郭麒麟,也從未出現狂傲、耍大牌的情況,而這離不開他從小受到的教育。
靠著《慶餘年》走進演藝圈的他,也因演技備受好評,
再到挑大樑出演電視劇《贅婿》,郭麒麟的進步十分之快。
在郭德綱的教育和影響下,郭麒麟毫無疑問成為了“喜劇二代”中最為耀眼的一個。
在觀眾眼裡,郭麒麟有禮貌、情商高,是十分討人喜歡的演員,
得觀眾者得天下,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郭麒麟是發展最好的年輕一輩了。
四、陳佩斯與“被迫低調”的陳大愚
提到陳大愚,瞭解他的人甚少,
但說起他的父親陳佩斯,觀眾立刻恍然大悟。
其實,陳大愚是家中的“星三代”,因為在陳佩斯之前,他的爺爺陳強是出了名的重量級演員。
而陳佩斯也繼承了陳強的衣缽,走進了演藝界,
但他卻做起了小品,走上了春晚舞臺。
雖然在舞臺上極其搞怪,但臺下得陳佩斯卻又十分清醒和任性。
敢於與央視叫板的藝人,或許只有他了。
不僅如此,在孩子的教育上,陳佩斯依舊保持清醒的頭腦,勢必要教育出“不一般”的陳大愚。
在別的家長教育孩子考試爭第一時,陳佩斯卻嚴聲告訴陳大愚:“不許考雙百,不光是語文數學,所有學科都不許考一百分。”
因為在他看來,孩子的童年快樂第一,他並不崇尚學習壓制法來教育孩子。
為此,陳佩斯還請來了老師,特此說明陳大愚的情況,自從那以後,老師再也沒有家庭到訪。
所以,在陳大愚的童年裡,“玩樂”佔據主要地位,而學習點到為止便是最佳。
但除了學習之外,陳佩斯對於陳大愚的教育也很嚴格。
有一次,陳佩斯對正在讀小學的陳大愚說:“長大後一定要自力更生,18歲就要離開家,自己到社會上去努力。”
聽得陳大愚糊里糊塗,第二天還問媽媽:“爸爸都快40歲了,怎麼還不離開家呢?”
為了不讓孩子被名利迷惑,陳佩斯也想了一個奇招:
不讓陳大愚對外說自己的身份。
他對兒子說:“你是你,我是我,以後不準講自己是陳佩斯的兒子,知道嗎?”
以至於當超市的收營員將陳大愚認出來後,他還紅著臉生氣的說:“我爸爸已經告訴過我,不能說我是陳佩斯的兒子。”
由此可見,陳佩斯對於陳大愚的教育另類但是嚴格。
於是,一直沒有“星二代”光環的陳大愚,按部就班的上學,學成之後繼承了父業。
2010年,陳大愚加入了陳佩斯的話劇團,
但頭頂“陳佩斯兒子”光環的他,並沒有走捷徑,
而是在劇團的最底層,苦練基本功,一幕《托兒》演了兩百多場,練了4年之久。
那時,臺下的觀眾幾乎不知道,其中的小角色就是陳佩斯的兒子。
教子嚴苛的陳佩斯,幾乎沒有誇過陳大愚,也沒有讓他頂著父輩的名號招搖過市。
畢竟,過早出名並不是一件好事。
2020年,陳佩斯終於將30歲的陳大愚帶上了北京衛視春晚,與朱時茂的兒子朱青陽表演《老面新吃》,重溫經典。
1984年的小品,2020年的新人,如今在看,直叫人感嘆時光蹉跎。
不知,30歲的陳大愚能否扛起父輩的大旗,為喜劇畫上一筆?
如今,當父輩的大旗交到下一輩的手裡時,
有人慌了神,有人卻走得很穩。
從小生活在父蔭下的“星二代”,自然沒有體會過父輩的幸苦,
所以想要做出成績、超越父輩很難。
也不只一個人說:“我不想活在父母的光環下”,
但現實卻有些殘酷,觀眾對於星二代要比對待常人更加苛刻。
不知,再過5年、10年,喜劇的世界又將被誰主宰?
而名單之上,會有他們的名字嗎?
看完記得關注@文刀貳 圖片來源網路 侵刪
往期精彩:張嘉譯:被前妻嫌棄“吃軟飯”,二婚老婆的支援讓他紅遍全國
陳玉蓮:金庸心中完美小龍女,曾讓劉德華動心,她卻選擇孤獨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