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發車開往杜伊斯堡的“成渝號”
過去一年,中歐班列保持高位執行,“一帶一路”朋友圈繼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逐漸從理念、倡議、願景變為現實。
這一年裡,中歐班列“成渝號”在成都和重慶同時發出首趟班列,成渝兩地的深度合作,有力促進了全國中歐班列“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集結中心建設,也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中歐班列重慶中心場站裡的龍門吊
每天四班倒 裝卸貨物不停歇
快過年了,有“霧都”之稱的重慶天氣還有些溼冷。凌晨3點多,一走進燈火通明的中鐵聯集重慶中心站,忙碌的吊裝現場和溫暖的燈火,令人頓時心生暖意。16米高空的龍門吊裝卸機組駕駛室裡,鄭雨雙正在左右開弓操作各種手柄、開關,全神貫注地把一個個集裝箱裝上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今天這趟車的目的地是杜伊斯堡。
早上8點,鄭雨雙結束了5個小時的夜班。做完交接工作,他開啟駕駛室的鐵門,爬下16米高的樓梯,準備回宿舍好好睡一覺。下午5點,養足精神的他將再次爬上駕駛室,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
記者跟隨鄭雨雙爬上龍門吊
鄭雨雙說:“我們的班是從前半夜開始上,還要上一個下半夜的班,所以說每天我們來單位是下午5點鐘。就要去場吊室裡麵點名,拿那個每天裝車需要的裝車單。”
心懷“巨龍” 風雨無阻
2011年1月28日,首趟“渝新歐”專列從重慶出發,開往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在重慶閃亮登場。發車儀式上,鄭雨雙靜靜地坐在龍門吊的駕駛室裡,目送這條“鋼鐵巨龍”滿載西去。明天,恰好是重慶中歐班列開行11年的日子。11年來,鄭雨雙和他的龍門吊風雨無阻地迎送著這趟“東方快車”。
鄭雨雙在16米的高空操控龍門吊裝卸貨物
鄭雨雙說:“自己工作的地方,自己的國家能輸出這麼多產品,到歐洲,甚至更遠的地方去,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與者,心裡還是比較自豪的。”
開行十年之際,重慶中歐班列迎來新的里程碑。乘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成渝兩地首趟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同時發車。這也是全國首次實現跨省市中歐班列合作。從“渝新歐”到“成渝號”,一年來,成渝中歐班列已經通達100多個歐洲城市,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運輸貨值最高、區域合作最廣泛、運輸最穩定的中歐班列。
鄭雨雙:“每天達到的貨流量增加了,然後傳送量也增加了,然後中歐班列的數量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以前可能我們一個星期裝2、3列,現在有時候一天就要裝3、4列。”
滿載貨物的“鋼鐵巨龍”踏上萬裡征程
威武的龍門吊坐起來會暈車
隨著業務量不斷增長,更多的龍門吊出現在重慶中心站。許哲就是一位新來的龍門吊駕駛員。
許哲說:“他們一般說你們在上面,有暖氣有空調,好舒服喲。然後就說我們在下面,帽子、手套這些保暖用品這些都用上了,還是一樣很冷。天氣很好有太陽的時候,我們也很羨慕他們出來曬曬太陽,出來走動走動。”
年紀不大的鄭雨雙,不知不覺也帶了不少徒弟,95年出生的周陳就是其中之一。“最開始的話,會感覺暈車,操作的時候會向前向後,還會停下,開始不習慣沒做過這個會感覺頭暈。”周陳說,在外人看來,操縱一個30米高的龐然大物,很是威風。其實箇中甘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龍門吊正在吊起集裝箱
吊裝集裝箱是個精細活兒,需要全神貫注、手腦並用,周陳說,要特別小心,防止出問題:“一兩個小時以後,就感覺脖子酸啊,腰也直不起來了,特別是眼睛,就想這樣躺下來。”
累歸累,周陳還是堅定地選擇留下,他說,每天看到這個汽車來這裡提箱,把貨物發往全國各地,甚至發往其它國家,自己很有成就感。
努力工作 回家“擼娃”
2021年,就在鄭雨雙師徒和無數中歐班列成渝號建設者手中,成渝兩地的中歐班列開行數佔到了全國三成,貨值超過2000億元,兩項資料位居全國第一。鄭雨雙說,他每天拿到的裝車單上,品類也越來越多了:“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一些筆記本、印表機啊,到現在什麼都有了。衣服啊,鞋子啊,玩具啊,奶粉啊。”
採訪結束 鄭雨雙又將登上龍門吊工作
說話間,鄭雨雙和他的團隊又要準備上崗了。工作時間不能攜帶手機,他照例要給妻子發個資訊。等這個班下來,鄭雨雙準備去一趟解放碑,把兩個雙胞胎女兒已經唸叨了好久的玩具老虎帶回家,給她們一個驚喜:“回到家裡面,看著自己兩個小孩,就會覺得不累了。”
我的新年願望
許哲:有時間的話,希望帶家人一起出去旅遊一下,特別希望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海南,跟家人一起過一個團團圓圓的新年。
鄭雨雙:過年打算帶家人和小孩出去玩一下,因為今年是虎年嘛,打算帶小孩去動物園裡面看一下老虎。
周陳:我希望在新的一年,我能夠和相愛的女朋友走進婚姻殿堂,也希望我們重慶中心站,中歐班列成渝號有越來越多的班次,開展得越來越順利。
對中國人來說,“過年”意味著回家、團圓,意味著溫暖與收穫;在“年”這個時間刻度上,也記錄著國家和社會的深刻變遷。喜迎虎年新春之際,我們走進“西電東送”的工程現場、大山深處的鄉村電商,走進“中歐班列”的“年貨大集”、智慧製造的未來工廠……這裡有奮鬥、有歡笑,這裡的故事平凡而又溫暖。在這裡,我們觸碰到時代發展的強勁脈動;在這裡,我們感受著美好生活背後的奮進力量。
記者丨陳鵬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