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中沉寂許久的房地產,終於看到了光亮。
1月26日,建發地產和招商蛇口兩家房地產企業,分別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併購票據。
根據公告,建發地產此次成功募集資金10億元,募集資金中4.6億元用於併購2個標的房地產專案公司股權。
而招商蛇口本次中期票據發行金額為12.9億元,募集資金全額用於房地產專案併購,助力資金需求量高的在建房地產專案順利完工。
建發和招蛇,並非孤例。
無獨有偶,根據經濟觀察報1月26日的報道,中海釋出公告稱,將從雅居樂和世茂集團手中,收購廣州利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計53.33%股權,交易對價36.88億元。
此外,過去半個月時間,華潤兩度出手,先是併購禹洲物業,又收購中南建設旗下物業,兩起併購交易對價近33億元。
業內人士稱,在市場仍存疑慮、擔心行業還有沒有未來的時候,運營審慎的央企,卻開始“掃貨”。
“掃貨”,是啥意思?
過去半年時間,房地產行業風聲鶴唳,TOP20房企的爆雷速度逐漸加快,哪怕三道紅線全綠、哪怕銷售規模TOP10,哪怕公認財務穩健的房企,輕則停工、商票拒付、拖欠工程款,重則信託違約、債券違約,被金融機構抽貸、斷貸。
很多人戲稱:2021年,是開發商的“魷魚遊戲”大年,沒人知道下一個誰會倒下去。
因為房地產佔據無可動搖的經濟支柱地位,上下游數十個行業、地方財政、金融體系安全、購房者的心血,全都依賴於樓市的健康運轉。
所以,央行、銀保監會在去年底有序推進“併購貸”,把錢給優質房企,用來收購出險房企的優質專案,併購的專案還不用計入有息負債。
用市場化手段,解決房地產市場激進擴張導致的後遺症,無疑是“對症下藥”。
從樓市長遠發展來看,央企,代表的是國家意志,是“令行禁止”,是社會責任的擔當。
從短期市場角度來看,央企選擇這個時候下場“掃貨”,說明“摩拳擦掌”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樓市經歷了一年的動盪,不少民企是在用極低的價格斷臂求生,“撿便宜”的抄底時機,恰到好處。
因此,這一連串動作意味著:在2022年,由央國企主導的樓市併購潮,才剛剛開始。
幾乎與央企行動的同時,各地的國資,正在頻頻出手,託底土地市場。
比如,無錫、深圳、南京、蘇州已經完成三輪土拍,以蘇州為例,第三輪土拍中參拍的品牌房企中除中建之外,參拍的大都是蘇州本地國企投資平臺,比重接近八成,較二輪有明顯提升。
還有深圳,拿地企業多為地方國資平臺,深圳地鐵斬獲5宗地成為大贏家。第三輪土拍有23家房企參與,8家企業分獲11宗宅地,除了星河、鴻榮源是民企外,其他全部是國企。央企國企佔比近八成,其中深鐵集團以共179億元斬獲5宗地塊,深業獲取了3宗地塊。
地方國資,要麼是城投,要麼是投融資的平臺公司,不管是什麼“外衣”,都是一個城市基建的“守護者”。
選擇在這個時候穩住土地市場,也有良苦用心。
畢竟,地方財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中有80%以上都依賴賣地,民企又是以前土拍的主力,現在TOP20的大型開發商都苟延殘喘了,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必然會影響到城市建設速度,甚至是基層運轉的開支。
這個時候,國企就起到了託底的作用,維持各城市土地財政的平穩執行。
央企和地方國資,在樓市特殊時期的特殊階段,展現出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更進一步講,越是極端的市場環境,國企越能優先享受到金融機構的低成本資金,給土地市場輸血、建人才房租賃房保障房、接盤退出民企的資產,蛻變成金融體系、房地產市場的中流砥柱。
央企併購的錢,來自銀行間市場,來自央行、銀保監會的支援。
地方國資的錢,來自專項債、城投債,來自銀行的資金支援。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央企想併購,地方國資想託底,都離不開兩個字:銀行。
不光是給央企國資支援,還要給購房者提供支援,1月份,正是一年“開門紅”的時節,各家銀行也正在開足馬力審批房貸。
根據經濟參考報的報道,2022年1月103個重點城市平均房貸利率和放款週期,已恢復到2021年年中的合理水平。
其中,房貸主流利率環比下調的城市為59個,較上月增加19個,廣州、深圳、杭州、南京、蘇州等重點城市房貸利率均下調。
放款週期方面,64個城市的放款週期較上個月縮短。4個一線城市銀行放款均加快,廣州較上月縮短40天以上,北京平均縮短12天至70天以內。合肥、武漢、杭州、南京、廈門、成都等二線城市平均放款週期均縮短20天以上。
要知道,春節前這幾天,購房意願普遍下降,歷來是房貸審批得“淡季”。
“淡季不淡”,正說明了銀行充足的放貸意願,節後大機率會繼續縮短放款週期,隨LPR繼續調降房貸利率。
如果你要買房,大可以再等等。
事實上,不管是央企、地方國資頻頻出手,還是銀行加速審批房貸,都反映出了高層“穩住樓市”的決心。
2022年的基調是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消費、上下游產業鏈,都需要房地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能輕易倒下,不能硬著陸。
有朋友可能心裡會打鼓:三管齊下“穩樓市”,2022年,是不是又要變成類似2015年那樣的“購房大年”?
藍白回答過很多次這樣的問題,就一句話:別想歪了。
併購貸,只是併購專案,保交樓,保民生,那些因為高槓杆出事的開發商,倒了也就倒了,用市場化手段解決。
房貸審批加速,房貸利率下降,只是使壓縮過緊的房貸正常化,主流首套房貸利率不會再低於5.5%。
再加上三條紅線、二手房參考價、銀行房貸和開發貸的兩條紅線、美元債發行渠道的冰凍、多校劃片的推廣,房價沒有任何可能再掀起大的風浪。
把心放肚子裡,這年頭,能穩住不跌,就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