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雅
編輯|彭孝秋
2021年11月22日,Adobe股價創下699.54美金的歷史新高,市值超3300億美金。
這個猛漲直接震驚了資本市場,根據對標原則,一級市場投資人自然希望能找到各個細分領域的“Adobe”。如果說Adobe被認為是辦公軟體的先驅者,那麼把場景切換到家居環境,這個賽道是否有機會出現一款有3D體驗的Adobe呢?
畢竟在國泰君安看好的2022年三條消費行業投資主線中,其中一條是,“地產產業鏈邊際好轉,發改委推動農村家電更新、傢俱家裝下鄉補貼,看好以家居、家電、裝飾建材為代表的‘地產後週期’。”
疫情之後,中美房地產市場走向呈現截然不同的趨勢,但作為房地產下游的家裝市場仍然熱度不減。
“家居消費者是行業的最大原動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三維家創始人蔡志森也補充認為。
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房地產在過去的一年裡高度繁榮。NAR(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資料顯示,2021年6月美國房屋價格中位數已超36.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4%,這是美國30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換句話說,在疫情發生之後受重創的美國經濟背景下,美國居民地產投資較疫情前增長13.7%,這為美國經濟的恢復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貢獻點則是房屋老化之後,消費者對家裝DIY的需求,按照美國銀行的估計,隨著對房屋使用的訴求不斷出現功能上的增量,2020年美國家裝銷售額(包括服務)達7670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全球第20大經濟體的GDP總量。
視角放到中國,“地產後週期”的表現是投資增速放緩、新開發商品房和住宅面積明顯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1月17日釋出的資料,2021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14.76萬億元,同比增長4.4%,商品房和住宅新開工面積分別減少了21.7%和10.9%,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步入“地產後週期”的真實資料體現。
但積極的表現是,由於竣工和開工之間的時間差,“地產後週期”也被認為是家裝紅利期。比如在2015-2020年複合增長率11.1%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家裝市場規模來到3.5萬億的新高度。細化到家裝建材、軟裝和家裝服務市場分別為1萬億、1.6萬億、0.88萬億。
然而,大蛋糕並不好啃,這一點在家裝數字化上表現的尤為明顯。
消費網際網路階段,淘寶的誕生提高了銷售環節的數字化程度;而來到產業網際網路時期,數字化的轉型升級該輪到製造業了。
消費網際網路時期,“網際網路+家裝”平臺土巴兔曾嘗試用供應商和業主整合的方式來簡化家裝消費環節,但由於並未控制製造環節的成本,沒能真正實現“降本增效”的效果,所以對痛點的出擊只能浮於表面,導致網際網路化結果不痛不癢。
這是因為,家裝市場數字化難的本質是: 傳統生產運營手段效率低下、設計渲染效率低、庫存管理能力差、拆單困難易出錯、製造環節協同難、標準規範落地難、訂單流轉速度慢、門店營銷成交差等等——所以,僅用“網際網路+”的形式做賦能,就會在還未完全破解家裝市場的“黑盒”裡,又走向“無限套娃”。
那麼,“黑盒”究竟應該怎麼解?
用全球知名IT諮詢公司Gartner對數字化的定義來說,數字技術能力不只是單純地解決企業的降本增效問題,而應該成為賦能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和突破的核心力量。
製造業的數字化也應該考慮到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切入口。目前,汽車、家電領域已經實現了高效的數智製造,但家居產業作為傳統制造業,可以說還處於“刀耕火種”階段,軟體或許能夠成為家居產業轉型的切入口之一。
工業軟體服務商「三維家」成立於2013年,核心產品主要包括3D雲設計、雲製造和數控系統,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打通家居產業全鏈條的深度應用,提升每個節點的工作效率,降低對人力的要求,從單個節點的數字化開始,到不同業務節點之間流程協同。注:三維家曾於2019年完成阿里巴巴投資的5億元C輪融資。
換句話說,「三維家」希望用一張圖、一套工業級標準的軟體,實現全鏈路多維協同、幫助行業營銷、成單、製造更簡單高效。
所以在這些背景下,中國輕工業製造又有什麼發展趨勢?應該怎樣實現彎道超車?家居行業需要什麼樣的數字化?帶著這些問題,36氪對「三維家」創始人蔡志森進行了一次專訪。
Part1:一家闖入傳統傢俱行業的IT公司
36氪:「三維家」目前的產品有哪些?
蔡志森:我們有三大軟體,分別是3D家居雲設計系統(CAD),3D家居雲製造系統(CAM),以及數控系統(CNC)。這分別對應傢俱生產的三個階段,首先是設計,結合AI、大資料、雲計算技術可以實現智慧傢俱佈置、匹配樣板間,還可以智慧補光、渲染、一鍵出720度全景圖、報價單和施工圖紙;
其次是製造,這個用在定製家居企業,設計方案一鍵下單到工廠,工廠一鍵拆單,對多個訂單混合排產,給出最優的板材開料方案。此外,製造系統還能自由配置生產加工引數,輸出生產加工資料,對接生產裝置生產,這樣只用一個軟體既能滿足前端智慧設計,又能滿足工廠精細化生產。目前我們的製造系統能提高板材利用率至95%以上;
再次是數控系統,它能和雲製造系統結合起來形成製造一站式解決方案,這樣實現了對數控開料機、貼標機、數控鑽等家居生產裝置的智慧控制。裝置實現線上互連,操作更智慧、更簡單,加工資料標準化、通用化,大大降低工人對機床的操作難度,提升家居生產製造綜合效益。
此外,「三維家」還提供著營銷增值服務和人才增值服務,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營銷,為家居行業提供軟裝產品、技術、大資料、營銷一站式解決方案,還包括有多維度培訓,目的在於培養人才綜合技能。
36氪:「三維家」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當時行業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蔡志森:「三維家」的發展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3~2015年,專注產品打磨,這個階段國內新建住房很多,市場很大,啟動很快,行業內企業發展得很好。我們的軟體在設計體驗、圖形展示方面不斷打磨,可以生成產品的效果圖和報價,當時也做到了幾千萬的銷售規模。
第二階段是2015~2018、2019年,這時候標品發展已經到瓶頸了,工業化水平慢慢提高,工具配套發展起來,行業也向定製化發展,一批定製化企業迅速發展起來。這時候房地產其實已經開始管控了,增速逐漸放緩,大勢勢能減弱的情況下,成長需要靠企業自己去拉動,在這個階段,我們為企業賦能,伴隨行業一起快速成長。
第三階段是2019年後,精細化增長的階段。這個階段行業內很多企業遇到營銷瓶頸、銷售通路瓶頸等等,增速開始放緩。以前設計、生產和銷售是分離、完全脫節的,多套軟體多個體系。我們發現,只搞銷售端的設計軟體或者銷售輔助工具軟體是不行的,這一階段我們將前後端一體化,用同一個軟體同一個庫,這樣能極致降低成本,實現精細化的增長。
36氪:家裝行業數字化難點在哪裡?「三維家」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樣的?
蔡志森:難在打通前端和後端,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沉澱。在產品底層搭建的早期,我們花費了很多精力在這件事情上,當時用了大概100個工程師,一年在研發上投入上億元,做到第五年才產品化,規模商業化。
家居行業有方案屬性,「三維家」做以銷售為核心的設計工具,以訂單為核心指令的拆單工具和機床上的NC工具。我們還會不斷提升我們的建模能力,現在銷售用我們工具比較多,未來我們也希望研發部門可以用到這樣的工具,我們還希望把物料數字化,幫助企業連線原材料廠商。
面對工廠招人難的問題,「三維家」透過產業人才院培養新型產業功能。我們在其中起到工具的作用,連線的作用。我們開始給工廠培養一些拆單工人、數控操作工人,我們有個產業人才院,把一些人吸引過來培訓變成一個技術工人。變成新型的工人。
華為是「三維家」的客戶之一,他們看重我們的模擬能力,在這方面,「三維家」是服務IT公司的IT公司,其實這個是最難的。我一直認同技術要跟客戶場景結合在一起,未來最大的消費產業機會來自移動場景和居住場景,我們希望專注服務居住場景,做整個大行業的技術供應商。
36氪:不少A股家居上市公司用的都是「三維家」的解決方案。您能否舉個例子,「三維家」是怎麼賦能他們的?
蔡志森:以志邦家居為例,最早我們是雲設計合作,原來只做櫥櫃,後來延展到衣櫃、護牆板等等。我們幫助志邦讓銷售更簡單,提高成交率和客單價,讓他們從單品類發展到多品類,在業績增長過程中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很大。
從生產端來看,以前下單很複雜,涉及到很多環節,現在能一鍵下單,對門店端效率提升幫助很大,不僅把時間從以前的一天壓縮到幾分鐘,還降低了對設計師技能的要求,人員可複製性更高。透過拆單工具能夠有效組織生產,提升1-2%的原材料利用率;再透過APS高階排產,把訂單轉化為機床加工指令。不僅如此,我們還有大量的最佳化演算法,不斷提升效率。
Part2:彎道超車的機會在軟體上
36氪:為什麼製造業要使用數字化工具?
蔡志森:主要是降低成本。明年的主旋律是成本上漲,這包括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今年的限電,未來電價可能也會上漲,也就是說,製造業的利潤空間在壓縮,製造業迫切需要降低成本。
工業軟體的根本目的就是作為工具降低對人的要求。傳統工業靠工人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一些事情,工業的發展不像網際網路、手機的發展那麼快,工業、裝備業底層邏輯沒有太大的變化,中國可以把裝備跟IT、AI緊密結合;
工具的本質是把工人的個人經驗標準化,形成批次化運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研發工具形成沉澱。我們作為工具的研發公司需要大量的試錯成本,透過資料判斷出一些趨勢,再加上一些對技術的思考,從而更新、迭代、最佳化。
36氪:傢俱行業的工業軟體能夠扮演什麼角色?
蔡志森:SaaS有兩類,一類是流程類效率工具,另一類是節點效率工具。流程類工具就是幫客戶梳理流程、整理流程、重塑流程,大部分SaaS都是流程效率工具,但商業的流程是很難固化的,企業改流程也是很複雜的。「三維家」是節點效率工具,我們做的就是畫圖,拆單,標準化程度高很多,而且各個節點間資料跑通,不用相互轉換。
例如我們最近的一個客戶,夏特飾面紙,是一家德國很大的家居封裝紙生產廠商。以前紙的研發到落地使用要經過2-3年時間,最短也要1年左右,時間週期很長。透過我們的工具可以做到很好的協同,可能一個月就能落地使用了,週期縮短很快,接下來隨著我們跟它聯絡越來越緊密,還會更快。除此之外,以前實物落地使用之後沒有任何反饋,不知道東西在哪個角落用得好,現在使用者不斷把資料傳上去,看資料統計分析,反過來幫助研發改進,客戶越來越喜歡它的東西。
36氪:現在國內外製造業還是有差距的,您認為當下中國的機會在哪裡?「三維家」的機會在哪裡?
蔡志森:國外在重工領域技術積累了很長時間,國內和國外還有些差距,但我們可以在輕工領域發力,未來我們國家在機器臂、數控機床、3D列印這三個輕工領域是大有可為的。預計2022年、2023年全連線的智慧工廠、黑燈工廠可能在家居行業出現;過去20、30多年,在機械化、工業化方面沒有多大的進展,AI、雲計算的發展會帶來最大機會。
技術優勢不是時間的朋友、需要不斷迭代。和行業內其他企業比,「三維家」目前有2-3年的技術優勢,我們的核心是跟著客戶跟著場景快速奔跑。例如,我們在研究燈光留明的技術演算法,這個不單是技術問題,還有大量資料積累的問題,是很複雜的學科,裡面的一些專家系統、資料和演算法,需要長時間的沉澱。
軟體是核心基石,軟體會改造和替代硬體定義的一切東西,硬體可透過軟體的最佳化降低它適配的難度,提高它的效能。比如材料領域,輪胎是以前的人碰運氣試出來的,未來我們需要某種材料具有某個效能,可以透過軟體算出來,大大節省實驗成本。
36氪:後端生產環節可以說是家居行業元宇宙落地的關鍵。特別是在工廠的數控機床領域,以前都是被國外壟斷,現在藉助「三維家」的賦能,國內80-90%的家居生產線都已經使用了國產機床。「三維家」在這個過程中具體是如何做到的?
蔡志森:數控機床由運動控制系統和伺服系統組成,以前CNC和CAM系統是兩撥人操作,透過我們的軟體能夠把這兩件事協同起來做,起到協同優勢,更高效,達到1+1>2的效果。
具體來說,透過系統線上,可以掌握實時資料,瞭解哪裡出現加工錯誤,用這些資料驅動軟體最佳化迭代;生產是數學和物理的結合,透過我們自研的基於雲的建模核心,可以讓整個環節更加可控;
除此之外我們還專攻垂直細分行業,對行業和場景的理解更深更專注,我們15年就開始做數控,在這方面功力很深。我們一直堅持投入研發兵力、攻克技術難關;不斷調整、測試,加快迭代;
客戶合作方面,以前我們和客戶是甲乙方的關係,合作效率很低;現在我們和客戶是深度合作,甲方有需求,推動軟體迭代,我們和客戶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共同測試。將數控系統和機構聯動起來,產生化學反應,減少累計誤差,提高精度。
Part3:家居行業需要什麼樣的數字化?
36氪:以前家居企業要用到AutoCAD、3dMAX等幾個設計軟體才可以實現,現在基於「三維家」的雲工業軟體,只用一套軟體就可以完成設計並能夠一鍵下單到工廠,轉化成為機床能夠讀取的語言。在家居行業能夠做到這樣一個數據閉環非常不容易,「三維家」依靠的是什麼護城河?
蔡志森:以一個雲端軟體,前後端一體化來解決;我們打造基於雲的圖形建模核心,做了大量AI化,變簡單變智慧;建立生產製造知識圖譜,讓生產變智慧。積累大量的行業knowhow,和客戶引數、工藝工法資料,沉澱了我們核心的競爭力。做線上的雲工業軟體,資料可以反向驅動軟體的發展。
「三維家」使用階梯銷售法,先搞定頭部,形成案例示範效應,企業有從眾效應,大企業用了小企業就會跟上,透過服務大企業把服務商的能力打造出來。和SMB相比,KA 獲客成本更低,客單價大,但是要求高;SMB分散、獲客成本更高,但是規模化服務SMB,規模化效益會起來;KA的付費意願會更強,「三維家」的品牌企業佔有率很高,規模化營收就是從KA開始。
SaaS工具很多共性,但依然會有一小部分,5%左右,我們陪著KA去探索,這是一種創新性的行為。舉個例子,衣櫃行業,尺寸不規矩,板尺寸非常多,客戶開料通常是以一張板為單位開,未來可能可以3張板一起開,這樣就把成本壓得更低,這種探索是很有價值的。
36氪:「三維家」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選擇了現在的賽道,發展路徑上有什麼考量嗎?
蔡志森:「三維家」聚焦主航道、發揮核心優勢,但是會有一定資源進行探索,例如通用型CAD、CAM和智慧家居,我們還會跟KA客戶一起探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具有從已知的商業模式獲得未知的能力。「三維家」對視覺方面的理解很深,但不做視覺識別、SCRM,走的是Adobe的商業路徑,它做二維圖,我們做三維圖。
目前照3C、汽車等高工業文明的行業來看,板式定製家居最有可能具有工業文明的正規化。
現在單品傢俱競爭力下滑,逐漸被全屋、整裝傢俱所競爭替換。「三維家」在以家居入手,成立一個事業部去服務智慧家居。智慧家居的趨勢一個是場景化、一個是成套,而場景效果很抽象,「三維家」的VR可以提供模擬體驗,「三維家」VR是智慧家居的非常好的解決工具。
36氪:定製部品效率能提升到什麼程度?
蔡志森:過去是30-60天,主要是因為環節多,銜接時間長,從下單到審單的人力成本很高。我們推出智慧審單,最多能做到10倍的效率提升;排產只需要人工檢查,未來這個環節還可以自動化,做成無人值守的全自動審單、拆單。現在很多客戶3天就可以出貨,未來可能會更快,1天。
36氪:對比傳統的軟體,新一代雲工業軟體有哪些革新?有什麼特點?能給客戶帶來哪些切實價值?
蔡志森:傳統軟體有9個流程。1)AutoCAD畫好戶型圖;2)3Dmax、 Sketchup建立體戶型圖;3)擺放模型,建模;4)用另外的渲染軟體出效果圖;5)Excel人工做報價單;6)AutoCAD做合同附件;7)設計師用AutoCAD平面圖、立面圖做大量的註釋,再傳到工廠審單部門;8)工廠與設計師溝通搞明白這個設計,審單、拆單;9)拆單軟體變為物料清單,生產。這個流程用到了很多軟體,特別複雜。
上述九個流程都可以集合於一體,也就是「三維家」雲工業軟體,只需要用一個軟體就能全自動報價、下單,而且還能自動提醒、自動糾錯。
我們產品的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一體化,我們能夠透過一個頁面整合所有功能;第二是操作簡單,我們的產品操作門檻低,功能強大,很容易上手,能夠讓服務唾手可得;第三是線上,線上指的是工具線上、使用者線上、結果線上,這樣資料能反向驅動工具更加智慧,高AI化的工業軟體;第四是在家居這個垂類行業我們在已知的場景裡持續攻堅。
36氪:在整個家居行業中,「三維家」深耕多年也構建了一個越來越繁榮的生態,與阿里、英偉達等企業以及高校科研機構都長期保持深入合作。「三維家」想最終構建一個怎樣的生態?
蔡志森:技術的角度,家居領域內合作華為2012實驗室、英偉達、阿里達摩院、中國科大數學科學學院,希望軟體可以更好,能力更強大、簡單、專業,共同攻克技術難題,使技術更開放,給客戶提供更好的SaaS服務體驗;未來我們還可以解決實木、軟體類的生產問題。此外,我們還繼續用內容+資料的解決方案為家居客戶解決獲客難題 ,打造軟裝類家居標準品的數字化供應鏈,給優質的軟裝貨品與線下裝修公司、全屋定製做連結,打造更佳的銷售場景。
抖音也是我們想要發力的領域,我們希望未來透過影片製作器和分發器,帶來PGC使用者,創作優質內容,幫助客戶連結消費者。
36氪:您對未來家居行業的數字化還有哪些期待?時值年末,您認為明年或者未來幾年將會有哪些行業趨勢?
蔡志森:主要有兩個趨勢。第一個是家居消費者是行業的最大原動力,但好看又經濟實用的家還是很難打造,2022希望軟體技術的不斷完善,客戶能力提升。2022年圍繞家裝BIM工業化、標準化,整裝、裝配式裝修會部分開始落地,能準確設計屋子、分類拆單、下單、生產,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一站式服務體驗提升。
第二個是機床的加工效率會有更大步的提升,國產機床有希望突圍而出,除了數控六面鑽,其他產品線和整體全連線能都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