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7年,學成回國的毛岸青暫時住在了李富春,蔡暢家中,並在他們夫妻二人的介紹下順利入黨,在這之後,毛岸青積極投身於黑龍江克山縣的土改試點工作中,深入群眾,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
1950年,哥哥毛岸英的犧牲對於當時的毛岸青來說是一份沉重的打擊,他悲痛不已,而且就連病情也逐漸加重,在這之後,毛岸青一直在蘇聯接受治療,並於1957年前往青島繼續靜養。
當時毛主席格外擔心兒子的身體,並親自前去看望,閒聊間毛岸青想到一事,哽咽著說道:“爸爸,你說怪不怪,幾十年沒見到媽媽,昨晚夢到她了。”
自從楊開慧犧牲之後,毛岸青從未停止對母親的思念,隨著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毛岸青常常陷入回憶,多次和妻子邵華感慨:“我想媽媽了。”
楊開慧犧牲,毛岸青落下病根
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在那個動盪年代的他,只要能夠待在自己的家人身邊,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毛主席和楊開慧為了革命事業,常常輾轉於全國各地,小小年紀的毛岸青以及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龍也跟著父母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毛岸青的印象中,毛主席是最為忙碌的,父子二人總是匆匆見面又很快分開,大多數時候陪伴在他身邊的都是媽媽楊開慧,母親的關心與照顧,讓毛岸青心中感到陣陣溫暖,哥哥的毛岸英的疼愛也讓他更加懂得家人的重要。
等到孩子們稍微長大些,楊開慧便會親自教他們讀書認字,講述一些革命故事,當時的毛主席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很難抽數大量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楊開慧生怕他們對父親生疏,便會輕聲告訴三個孩子,爸爸永遠愛他們,也希望他們能夠理解。
平淡而又幸福的日子一直溫暖的毛岸青,但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快樂時光卻非常短暫。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大革命失敗之後,不僅僅很多人都遭到了他們的殘忍殺害,而且就連毛主席也身陷險境,為了躲避反動派的追捕,和家人告別之後,便直接前往井岡山繼續革命。
除此之外,當時的楊開慧也是被捕人員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決定暫時帶著三個孩子返回老家,把他們都安頓好之後,再次展開地下武裝鬥爭,不知不覺三年就這樣過去了,她格外想念許久未見的兒子。
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在返回老家看望孩子期間,不幸被早已守在門口的特務發現,而且就連毛岸英以及家中的保姆也一同被捕,楊開慧知道此次可能凶多吉少,實在放心不下毛岸青和毛岸龍,不停地回頭看著他們,淚水止不住的流。
當時的毛岸青看著哥哥和媽媽被抓,放聲大哭,他多麼希望家人能一直留在自己身邊,多麼希望再回到從前那種快樂又幸福的日子。
毛岸青整日在家中盼著媽媽回家,但沒想到的是此次一別就再未相見,反動派為了能夠獲得重要資訊,不惜對楊開慧嚴刑拷打,但身體上的疼痛並不能讓她屈服,楊開慧咬緊牙關,最終壯烈犧牲。
在這之後,地下黨經過多方努力,終於成功救出毛岸英,並送回老家和兩個弟弟團聚,當時的毛主席非常擔心孩子們的安全,並讓毛澤民安排他們前往上海,就這樣,毛岸青三兄弟順利進入大同幼稚園學習。
1931年5月,毛岸龍連續多日高燒不退,腹瀉不止,保育員十分擔心,並趕快帶著他前往醫院,但最終還是沒能保住他性命,在這之後,毛岸青一直與哥哥毛岸英相依為命。
隨著大同幼稚園被破壞,他們二人成為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紅色牧師”董健吾為了兩兄弟的安全著想,決定將他們帶回自己家中,後來又將二人送到前妻身邊生活。
當時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董健吾的前妻沒忍住打了他們一次,兩兄弟便直接離家出走,在這之後,二人一直流浪在上海街頭。
為了生存下去,他們撿過垃圾,賣過報紙,但依舊吃不上一頓飽飯,甚至毛岸青還因為一場毒打,落下了頭痛的毛病,便隨其一生,尤其是在受到刺激之後,疼痛更加厲害,而這段難熬的日子,都是哥哥毛岸英陪他度過的。
1936年,在中共中央的堅持下,終於找到了毛岸青兩兄弟,而他們也因此結束了長達五年的流浪生活,隨後他們一同前往蘇聯學習,在這期間,兄弟二人非常努力,不僅僅學習成績優異,個人能力突出,而且毛主席也常常寫信關心他們的生活。
1945年,毛岸英順利回國,見到了闊別多年的父親,而毛主席也因此更加想念遠在蘇聯的小兒子毛岸青,並寄去了一封親筆信:
岸青,我親愛的兒:
看見你哥哥,好像看見你,希望你在那裡繼續學習,將來學成回國。好為人民服務……
1947年5月,終於回到祖國懷抱的毛岸青暫時留在哈爾濱工作,在這期間,他化名為楊永壽積極參加土改鬥爭,他的艱苦樸素與認真努力都被大家看在眼裡,同樣也為此作出了一定貢獻。
毛主席看望毛岸青,閒聊間淚流滿面
土改順利結束後,毛岸青回到了父親毛主席的身邊,並進入中宣部擔任翻譯員,他在蘇聯生活多年,精通俄語,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毛岸青翻譯出版了不少馬列經典著作,而他的努力毛主席也都看在眼裡。
父親的關心,讓毛岸青心中感到陣陣溫暖,哥哥出色,也他感到十分驕傲,雖然說他們因為工作原因,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但這就是家的感覺。
1951年,得知哥哥已經壯烈犧牲的毛岸青淚如雨下,他們兄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在最困難的時期相依為命,這一噩耗對當時的毛岸青來說無疑是一份沉重的打擊,並在刺激之下直接病倒了。
毛主席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非常著急,並立馬安排毛岸青前往蘇聯接受治療,但這都是當年落下的老毛病了,不能徹底根治。
1957年春,在父親的建議下,毛岸青決定前去青島繼續靜養,期間毛主席時刻關注著他的情況,並抽時間親自看望,父子二人在閒聊時,毛岸青突然哽咽著說道:“爸爸,你說怪不怪,幾十年沒見到媽媽,昨晚夢到了,她還是那般溫柔,笑著和我說孩子,我不能給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好好練字幫他啊。”
話音剛落,毛岸青再也忍不住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淚流滿面,而一旁的毛主席心中也是五味雜陳,過了一會兒,他小心翼翼的拿出一首詩交到兒子手上說道:“岸青,這是我前段時間寫的,你看看。”
毛岸青看著上面那句“我失驕楊君失柳”,眼淚再次奪眶而出,難掩悲傷情緒,嘴裡不停地喊著“媽媽”,而毛主席見狀也紅了眼眶,為了能夠調整兒子的情緒,毛主席嘗試轉移話題來分散他的注意力,並一直關心著他的身體情況。
除此之外,毛岸青的婚姻大事也讓毛主席操心不已,並常常給他出主意,那個時候邵華常常跟著姐姐劉思齊前往中南海,而毛主席也越發喜愛這個懂事而又努力的小姑娘,甚至還和她提及毛岸青:
“我那個老二,三十好幾了,雖然遇到過不少姑娘,卻至今沒有一箇中意的。我批評過他,你談戀愛找物件,就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嘛!就說你是中宣部的翻譯不是很好嘛。我勸你找個工人或農民出身的人,這對你可能還有些幫助。你要求條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強,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悶氣,那還有什麼意思呀……”
邵華回到家中之後,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而當時的毛岸青已經前往大連繼續靜養,得知訊息的張文秋決定在寒假期間帶著女兒前去看望,而邵華和毛岸青也因此一見鍾情,在這之後,他們之間常常書信來往,感情逐漸升溫,毛主席瞭解這一情況後很是開心,並極力撮合二人,促成這樁婚事。
1960年春,邵華跟著姐姐劉思齊再次前往大連看望毛岸青,而毛主席也讓他們兩姐妹捎去了一封親筆信:
岸青我兒:
前復一封信,諒收到了。甚念。聽說你的病體好了很多,極為高興。仍要聽大夫同志的意見,好生靜養,以求痊癒,千萬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齊和她的妹妹少華(即邵華)來看你,她十分關心你的病情,你應好好接待她們。聽說你同少華通了許多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談一談,有信,交思齊、少華帶回。以後時時如此,不要別人轉。此外,嬌嬌也可以轉,對於幫助你的市委同志,醫療組各位同志們,一定要表示謝意,他們對你是很關心的,很盡力的。此信給他們看一看,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意。祝愉快!父親
在這之後,邵華暫時從北大轉到遼寧師範學院中文系插班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和毛岸青相處的時間也多了起來,並在這一年勞動節前夕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當時的的毛岸青37歲,邵華22歲。
毛岸青逝世,葬在母親旁邊
1962年,邵華和毛岸青正式返回北京生活,雖然說二人十分恩愛,但夫妻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小摩擦,思前想後,邵華還是決定為毛主席寫一封信,訴說心中的煩悶,毛主席收到來信之後,非常理解兒媳的想法,並立馬回信:
你好!有信。拿來,想看。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餘不盡。父親 六月三日上午七時
在這之後,邵華特地找來《上邪》反覆閱讀,並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她嘗試著理解丈夫的工作,並時常關心他的身體,而且晚飯過後還會挽手散步,這樣的平淡而又幸福的日子讓毛岸青格外珍惜。
1970年,32歲的邵華剖腹生下了一個男孩,同樣這也是毛主席唯一的孫子,當時的毛主席非常開心,並親自取名為毛新宇。
毛岸青格外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就如小時候母親對自己那樣,只要他有時間,便會親自教導毛新宇,除了會為他講述一些黨的歷史之外,還會和他一同玩耍。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毛岸青悲痛萬分,在這之後,他常常帶著自己的兒子前去毛主席紀念館悼念,期間他總是叮囑毛新宇:“爺爺走了,你一定要時刻向他學習,努力為人民服務”
毛主席的離開對毛岸青來說又是一份沉重的打擊,並且在這之後越發的思念母親了,他常常帶著自己的家人回去給楊開慧掃墓,站在墓前遲遲不願離開,毛岸青雙眼含淚,喃喃說道:“我真的好想媽媽,將來一定要和她相聚。”
一旁的邵華聽丈夫這樣說,心中也感到陣陣難過:“開慧媽媽走得太早了,我還未來得及給她盡孝,希望離開之後能陪在她身邊。”
2007年,毛岸青逝世,享年84歲,追悼會上,他身上蓋著鮮紅的黨旗,穿著乾淨整潔的軍裝,帶著五角星軍帽,毛新宇抱著父親的遺像泣不成聲,而邵華也心痛萬分,早已哭成了淚人。
毛岸青離開一年多之後,邵華也因病逝世,毛新宇一直將父母的遺願牢記在心,並於2008年將他們的骨灰送回湖南老家,安葬在奶奶楊開慧烈士陵園的西邊。
雖然說毛岸青待在母親身邊的時間並不長,但是那種溫暖是他不曾忘記的,從未停止過對她的思念,終於完成父母遺願的毛新宇不知不覺早已淚流滿面,站在墓前哽咽著說道:“爸爸,你終於陪在奶奶身邊了,從現在開始,你們再也不用分開了。”
毛岸青經歷了不少苦難,年少時的那次毒打更是讓頭痛伴隨其一生,但他卻從未心生抱怨,而是繼續努力,他始終將毛主席的教誨銘記在心,同樣也時刻想念著已經離他而去的母親,如今他終於陪伴在楊開慧身邊,也算是另一種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