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為六部之一,它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務。
事實上,兵部尚書這個長官,為兵部的主管,設定1人,下有侍郎2人,郎中2人,員外郎2人,主事4人。
這十個官員往往在兵部上班工作,他們處理兵部的日常政務。
此外,還有令史37人,書令史60人,制書令史13人,甲庫令史12人,亭長8人,掌固12人。
這140多個官員,他們大多是兵部的具體辦事和傳達命令的事務官。
兵部以下設定各種部門:比如職方、駕部、庫部。
職方郎中1人,員外郎1人,主事2人,令史4人。
這個就是典型的兵部人員配置,事實上兵部也有一個歷史變遷的過程,期間經歷了幾百年時間,才完善起來。
1
大漢朝置五曹,沒有主管軍兵的職責,曹魏時期才開始置五兵尚書
兵部尚書相當於周官中的夏官卿。
漢置五曹,其中沒有主管軍兵的職任。
曹魏時期,才開始置五兵尚書,稱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
晉太始年間,裁撤了五兵尚書。
太康年間,又置有七兵尚書,把原來五兵尚書中的中兵、外兵分為左右兩部分。因此變成“七兵尚書”了。
兵部尚書在西魏為尚書省兵部曹長官,管理軍政事務。
直到恭帝三年(556),才改置兵部中大夫。
隋、唐為尚書省六部長官之一,掌武官銓選、軍事行政,屬於正三品。
唐高宗、武則天、玄宗時分別改稱司戍太常伯、夏官尚書,武部尚書。
不久,兵部尚書又恢復舊名。
事實上,那個時代,兵部尚書多由宰相兼任,或為外官帶職,常不治理兵部的具體事務。
五代時期基本上和唐朝差不多。
北宋初已經成為寄祿官,神宗元豐改制後,復掌兵部職事,是從二品官了。
金朝兵部尚書是正三品官。
元朝兵部屬中書省,有員三人,正三品官。
明朝復置一人,正二品官。
朱元璋的時候,廢除中書省,六部尚書直接歸皇帝管理,他們為皇帝分掌各種政務,兵部尚書常奉皇帝命令去總督軍務,職權尤為重要。
2
兵部的主要職能|掌天子軍衛、武官選拔之政令
兵部尚書是中國古代武官名稱。
淵源於三國魏時朝廷所設定的“兵尚書”。
隋朝才開始正式設定兵部尚書,它是掌管全國軍政的兵部之首席長官,總領兵部諸事。
唐隨隋制,據《唐六典》,兵部置兵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掌天子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
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廄牧甲仗兵器之數,都要諮詢兵部。
兵部尚書統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各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二至四人。
以後歷朝相沿,其職掌也基本相同。
兵部尚書也常作為特派督兵大臣,例如兵部尚書總督某處軍務之類。
據《宋史·職官》兵部說:兵部管理兵衛、儀仗、武舉、民兵、廂軍、土軍、蕃軍,四夷官封承襲之事,輿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圖。
凡儀仗警衛,大朝會用黃麾大仗。
文德殿視朝及冊命王公大臣,用黃麾儀仗。
3
明朝末期|兵部尚書往往成為榮譽頭銜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兵部尚書往往成為頭銜,是領兵將軍的一種加官而已。
比如,明代巡撫、總督、兵部尚書、閣老梁夢龍。
此人是真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據《梁氏族譜》載,梁氏原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為避戰亂而遷徙至真定這個地方。
明神宗初,他以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的身份,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堅持抗擊後金。
因為有軍功,皇帝獎詔他十餘次,還加兵部尚書銜,並世蔭一子至錦衣千戶,又加太子太保頭銜。
可見,明朝末年,兵部尚書往往也是一種高貴的頭銜,越來越虛職化了!
一起探討兵部尚書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