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云:“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無論在何時,戰爭的成敗總是會造成殘酷的傷亡,給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留下永遠的傷痛。正因如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更應牢記先烈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958年,一位從抗美援朝戰場凱旋而歸的28歲年輕戰士在時隔多年後,攜帶妻兒回到遼寧老家。可讓他和妻子沒想的是,自己榮歸故里卻把鄉親父老給嚇了一跳。
原來在戰友先前捎給家裡的話中,他已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母親得知訊息後,給被評為烈士的他建了一座墳,燒了八年紙錢,在丈夫和兒子接連離去的悲痛下哭瞎了雙眼,如今獨自帶著弟弟艱難地生活著。
抗聯戰士劉義權
而這位則正是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大半輩子征戰於沙場,身經百戰的老戰士,劉義權。他會有著怎樣的血淚傳奇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老戰士坎坷而榮耀的戎馬生涯。
自古英雄出少年
劉義權本名劉大喜,1930年1月出生於山東聊城的一個貧苦家庭,在那個社會動盪的時代,一家人的生活可謂是舉步維艱。劉義權在六歲的時候就跟隨著家人四處奔波,居無定所,父親只能靠在外趕大車養家餬口。
迫於生計,劉義權也早早地開始找了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同時也幫父母減輕壓力。十來歲的時候,劉義權在一個地主家做著養家豬的活,這個地主平日裡常幹些傷天害理的事,當地人都暗地裡都叫他‘老鬼子’。
劉義權在這期間吃了不少苦頭,忍凍捱餓不說,還經常會遭到地主的毒打和羞辱。雖然心中十分痛恨地主,但他還是忍著怒氣繼續幹活。不過這也讓年紀輕輕的劉義權漸漸萌生了反抗意識,變得嫉惡如仇。
13歲,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這本該是無憂無慮,學習和快樂成長的年紀,但劉義權卻在自己13歲那一年走上了戎馬征戰的道路。這年,消失已久的舅舅突然來到了家中,家人們這才知道,其實他早就加入到了東北抗日聯軍。
舅舅把自己抗日打鬼子的事,有聲有色地分享給了劉義權:“在周保中將軍的領導指揮下,我們多次挫敗了鬼子的部隊,不久後,我們一定會迎來勝利的。”劉義權心中彷彿被點燃了一撮火苗,堅定地跟舅舅說:“我也要參加抗聯打鬼子!”
舅舅看著劉義權格外較真的眼神,也沒好拒絕外甥,便對他提出一個考驗——燒掉那個地主家的糧倉,倘若順利完成任務,那麼就引薦他參加抗聯上戰場打鬼子。想起惡貫滿盈的地主,劉義權二話不說就接受了試煉任務。
藉著夜色的掩護,劉義權靜悄悄地潛到地主家的糧倉附近,而地主此時正在屋內喝著酒,完全一副樂不思蜀的模樣。可能老天也想幫劉義權一把,晚上颳起了強勁的東風,他果斷地擦燃了一支火柴扔入了糧倉的一角。
糧倉
一會兒的功夫,火光吞噬了整個糧倉,越燒越旺。家丁們看到眼前的一幕,頓時驚呼起來,做多了虧心事的地主以為老天爺降下報應,連忙跪倒在地懺悔,但也無濟於事,糧倉已是焦黑的灰燼。
舅舅得知後說:“你小子真有膽量。”於是,透過試煉的劉義權都還沒跟母親道別就匆匆和舅舅坐上了駛往吉林的火車,隨後他被舅舅託付給了小分隊負責人劉雁來,正式成為了這支優秀抗戰隊伍中年齡最小的戰士,擔任了打探敵人情報的偵查工作。
偵查員戰士
初上戰場,屢次脫險
很快,劉義權在行軍途中經歷了第一次戰鬥。部隊走到皮夾溝時,發現了一隊押著抗日群眾的十來人敵人小隊,為了營救同胞,隊長劉雁來指揮隊員們事先潛伏到敵人的必經之路上,準備給敵人來個出其不意。
時機一到,戰士聽著命令對山下的敵人發起了迅速的猛攻,沒有防備的鬼子們被殺得片甲不留。劉義權也奮勇地隨著戰友們一起衝鋒,解救下了抗日群眾。劉義權看到鬼子屍首旁的槍支,高興地撿了起來,想著:“我也終於有槍打鬼子了。”但劉雁來奪過槍對他說:“想要槍,得自己去鬼子手裡拿!”
一路的艱苦卓絕,讓年少的劉義權深深體會到了行軍打仗的不易。為了隱蔽行蹤,抗聯戰士常常白天躲進山洞休息,到了夜晚才繼續趕路。戰士們幾乎沒有什麼補給,餓了就直接挖野菜和植物根莖吃,還要飽受森林裡蚊蟲的叮咬,但沒有人退縮,因為他們知道不趕走侵略者,就永遠無法過上太平日子。
雪地行軍
由於任務的需要以及考慮到劉義權的年齡較小,劉雁來同志後來將他交給地下黨交通員王國俊。兩人在執行一次偵查任務時不慎被敵人發現,為了逃脫追捕,他們分頭行動,劉義權途中被一個落難的小女孩拉進山洞躲過一劫。
東北抗聯戰士
和王國俊重新會合後,兩人找到了在漢奸地主家做內線的廚子唐作文同志,唐作文安排劉義權打下手,幫忙燒火送水。但一心想要有一把槍來打鬼子的劉義權卻幹了件十分魯莽的事,他見地主家牆上掛著一把手槍,便趁眾人醉酒之際偷偷擅自取走,槍套還落在了地上。
很快鬼子察覺了,他拼命逃跑,在唐作文的幫助下渡過一條江方才脫險。而唐作文因為他小孩子般的行事作風受到牽連,遭到鬼子的嚴刑拷打,好在正巧江邊有具死屍讓鬼子誤以為是抗聯戰士,唐作文才活下命來。
劉義權後來因為年紀小、水性好的優勢,常隻身一人趟過敵人的護營河、鑽進敵人大營,準確地為我軍獲取了敵人的重要情報資訊。在多次的作戰行動中,劉義權也快速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偵查員,屢次為營救和偵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義權在後來接受記者採訪時,總是會想起那首唱出當時民眾悲憤情懷的《松花江上》,憶及往事不禁聲淚俱下:“我們那時候走路,擱老深山裡頭,凍死的,手腳凍壞的,有的女同志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還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太不容易了。”
油畫中的松花江上
周保中將軍的“少年警衛員”
1943年6月下旬,由於當時東北抗日聯軍處在十分不利的鬥爭環境中,且與黨中央失去聯絡,劉義權所在的抗聯戰士隊伍收到向蘇聯境內轉移的秘密訊息。回想起當年的細節,劉義權至今仍覺得歷歷在目。
“那時候,我們每個人就穿著一雙單鞋和薄棉衣在冰天雪地裡前進。把太陽當作手錶來看,天一黑就立馬起身趕路,日出就進山洞裡潛伏隱蔽,吃不飽穿不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平時受傷了也只能硬扛著,路上犧牲了許多戰友。”
抗聯戰士在露營
在綏芬河附近與鬼子的一次交戰中,劉義權小腿中彈負傷,流了很多血,但在隊長劉雁來同志的指揮作戰下抗聯戰士取得了勝利,並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之後劉義權被安排到當地的地下黨交通員楊海家中養傷。
老人為了給小戰士劉義權療傷,狠下心用繩子將他身子捆綁結實:“孩子,你忍著點,如果不把裡頭的彈片取出來,這傷口是癒合不了的。”那時沒有麻藥來鎮痛,劉義權咬著牙,第一次體會到了巨大的痛苦。
楊海用火燒過的尖頭刀剮開劉義權小腿皮肉,小心翼翼地拿鉗子夾出了嵌在裡面的子彈片,再將一些鹽巴撒到傷口消毒,劉義權嘴裡咬著一支木棍,他強忍著劇痛始終沒有喊疼,但頭上早已是冷汗直流,沒多久就昏了過去。
還沒等到劉義權把傷養好,鬼子那邊就開始到處搜捕追查抗聯地下黨同志。一天夜裡,一隊鬼子徑直來到了楊海家,一腳踹開大門,叫嚷著質問是否藏有抗聯戰士,還將老人家打倒在地,他們翻箱倒櫃,把家裡弄得一團糟。
鬼子隨後來到另一間屋子搜查,結果看到楊海的女兒楊桂蘭和劉義權正在睡覺,霸道野蠻的鬼子直接拿刺刀挑開被褥質問:“這是不是抗聯的人?”楊桂蘭抱著劉義權連忙哭著解釋:“太君,他可是我的丈夫啊!哪有什麼抗聯的人在!”鬼子只好憤憤而去。
看到楊海老人為救自己而被打得鼻青臉腫,劉義權跪倒在地沒忍住哭了起來:“是我讓大叔大媽遭罪了。”老人扶起他:“孩子,你就好好在這安心養傷吧,咱也都是同胞家人,等傷好了再去打鬼子。”
這期間,楊家女兒對劉義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感動不已。楊桂蘭是個非常細心的女孩,當時才十八歲,和劉義權差不多大的年紀,每天都會悉心地對劉義權的槍傷進行認真清洗消毒。同時,劉義權也把自己從十三歲起加入抗聯打鬼子的經歷分享給了楊桂蘭。
劉義權傷愈後,戰友趕來接他回隊。他走前跟兩個老人言謝告別,楊桂蘭十分不捨,哭著臉對劉義權說:“你一定要回來,我會一直等你的。”這位年少的戰士不知姑娘已對他芳心暗許,但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六十多年。
渡過綏芬河,劉義權等抗聯戰士順利入境蘇聯並加入了抗聯教導旅北野營。由於年紀小,他被分到了警衛班,負責指導訓練抗聯戰士的蘇聯教官極為嚴厲,看著劉義權跟不上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便對他一番斥責。
中俄綏芬河邊境
而就是這時,周保中將軍注意到了這個年輕的戰士,隨即留他在自己身邊做了警衛員。周保中對劉義權照顧有加,平時會十分耐心地教沒有上過學的劉義權識字。成為周保中的警衛員的多年時間裡,劉義權也認識到了很多有名的幹部:“當時我還負責接送金正日和將軍的女兒上幼兒園,金正日調皮,我還打了他屁股。”
周保中將軍
1945年4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局勢迎來樂觀的轉變,蘇聯在西方戰場取得了重大戰略勝利。期間,劉義權跟隨周保中應邀參加了許多蘇方的高層軍事會議。在劉義權的印象中,周保中將軍平易近人、風趣幽默,同時擁有很高的學識和軍事領導才能,心中十分尊敬他。
周保中與抗聯戰士
在受到斯大林的接見後,周保中開始著手準備配合蘇聯紅軍在遠東對日作戰。日本關東軍在蘇聯加入到遠東戰場後節節敗退,很快大勢已去的日本侵略者在1945年宣佈了無條件投降。劉義權跟著周保中回到了闊別兩年之久的祖國。
日本無條件投降
劉義權後來回憶起那一刻時說:“飛機在長春機場落地,踏上祖國土地的周保中將軍俯身跪下親吻了大地,深情地說著,祖國啊!我們回來了!”將士們歡呼雀躍,在多年艱苦的抗戰勝利後,大家不禁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心中永存家國情懷
劉義權說過:“沒有國,就沒有家,我們不僅要趕走侵略者,也要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抗戰結束後,劉義權又緊接著隨周保中將軍參加瞭解放戰爭,再立戰功。戰爭勝利後,劉義權抽空回到家鄉看望了分別近七年的母親,老人非常心疼兒子因戰爭所受的苦難,但也由衷為身為戰士的他感到驕傲。
解放戰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1950年,劉義權任中國人民志願軍42軍124師371團先遣大隊長遠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這年10月,劉義權在一次戰鬥中炸碉堡負傷,而且隊伍死傷慘重,活下來的戰友見昏死過去的他腸子都掉出來,以為他已經犧牲了。
抗美援朝
裝著劉義權“屍體”的卡車在途中萬幸地躲過了美軍飛機的轟炸,一息尚存的他被運回到後方醫院接受了漫長的治療,一直昏迷了二十多天,而他的戰友卻認定他已壯烈犧牲,在回到遼寧時將“噩耗”傳達給了劉義權的母親,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劉義權在組織安排的護士精心照顧下傷勢轉好,並和護士還在此期間互生情愫,成為了夫妻。1957年,劉義權隨妻子來到齊齊哈爾的一家機械廠工作了幾十年直到退休。夫妻倆育有兩兒兩女,晚年生活得幸福安穩。
而今,老戰士劉義權已逾耄耋之年,雖年事已高,但自始至終都不忘自己曾經抗聯戰士的身份,積極地投身各類社會公益活動。擔任過相關藝術影視作品拍攝的軍事顧問,為其更加真實地向當代觀眾呈現出原有的歷史風貌。
平時他常參與到當代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應邀到社會各地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軍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言傳身教,弘揚老一輩抗聯戰士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影響教育著當代社會群體和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多年來,劉義權還盡力地為相關歷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援,先後向齊齊哈爾市“日本侵華罪證展覽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捐贈了周保中將軍的私人物件和個人珍貴的抗聯文物、史料。
近年,面對記者的採訪,老戰士劉義權不禁感慨時光的飛速流逝,昔日的抗聯戰友,如今已沒有幾個還健在了。他說:“我懷念那些犧牲的戰友,我在戰場上過了半輩子,看過太過馬革裹屍的場面,只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
劉義權夫婦
年老歸田卸甲的劉義權雖然有時會犯糊塗,但是一提到往日槍林彈雨的戎馬歲月總是會格外激動,很有邏輯地向記者描述著自己的從軍經歷。多年後他在孫女的幫助下圓了心中重走抗聯之路的心願,並看望了出生入死的倖存戰友和幫助過自己的鄉親。
劉義權老戰士
他的胸前掛滿了久經歲月洗禮的獎章,雖然暗淡下來,已不復當時的耀眼光澤,但卻見證了老戰士光榮的半生戎馬生涯,上面有著他對榮譽的珍惜和不斷追求。劉義權老戰士的故事告誡著人們:和平年代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裡面包含了無數英烈的熱血與寶貴生命,務必牢記歷史,為偉大的民族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