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阿里平臺拍賣的房產數量為9000套,2018年末增長到兩萬套,2019年底飆升至50萬套,截止目前(2022年1月21日)掛牌的法拍房數量達到172.58萬套。
這一段時期,重大的“黑天鵝事件”當屬新冠疫情,對很多購房者的經濟狀況造成很大影響。大部分工薪族購房者,光是月供已經要傾盡全力,更別說還要同時還首付的各種貸款,實際壓力可想而知。如果因為一些變故,比如疫情影響降低收入,資不抵債下,斷供也是無奈之舉。
提起法拍房,人們聯想到的是便宜,法拍房的起拍價確實比市場價便宜不少,但“圖便宜”的背後暗藏著許多“坑”與“陷阱”:權屬不清無法過戶、房屋被佔用無法交付、拖欠高額水電物業費、戶籍指標被佔用,等等。
2021年12月21日最高法釋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完善執行權制約機制 加強執行監督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指出:拍賣財產為不動產且被執行人或者他人無權佔用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負責騰退,不得在公示資訊中載明“不負責騰退交付”等資訊。
換言之,法院將擔負起法拍房的騰退工作。曾經最困擾買受人的“拍房容易交付難”問題,將得到來自法院的強力保證。
購房的剛需者是不少的,只有將法拍房體系規範起來,才能對於買方和賣方都是雙贏,讓購房者享受到更實惠的價格,讓賣房者也能早日出手並賣出相對不錯的價格。
如今,法律法規的及時出臺從根本上規範了法拍房產業,又讓國家“房住不炒”的大政方針更好貫徹施行。